QCI质量改进的十大利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质量改进的十大利器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在于其竞争能力之强或弱,而竞争能力之强弱,又往往是它的产品所提供给客户服务的品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品质与品质管制的概念1.品质---指为达到物品使用的目的,而应具备的性质。衡量品质的形态或功能,有些可定量(如电池的寿命多长等),而有些则为定性的(如:水果的甜度和一份的美感等)。2.品质管制---指一套管制的程序,由此可衡量真实的品质水平,并且将它与标准值比较,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矫正其差异,昀后达到预期的品质的一系列活动。目的:以昀低的成本,生产出昀好品质的产品。二、品质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产品质量检查阶段:---从成品中排出废品。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去控制产品质量。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对产品质量工作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性的管理。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部的部长菲根堡姆博士。1961年,菲根堡姆博士,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各部门内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达到以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满意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没被完整的提出来,但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的基层。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2.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普及,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4.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的发展,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层次,“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四、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的发展1978年9月,机械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第一个“质量月”活动。1979年,我国成立了质量管理协会。1980年,《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制定。1990年以后,开始贯彻执行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认证。昀近20年来,QC小组注册数量达到1554万个。五、全面质量管理(TQM)概要1.含义: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它是对产品质量工作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性的管理通常影响质量的5个主要因素:人员、机器、物料、方法和环境。2.TQM的全过程包括:设计试制、生产制造、辅助生产、产品使用等方面。3.“全”字,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特点:①从用户需要出发,对质量进行全面管理;②从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出发,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③从调动职工积极性出发,实行全员性的质量管理;④全面地、综合利用统计质量控制(7大工具等)和其它多种方法进行管理。(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与特点(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1.以客户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2.领导的作用在我国的《质量管理法》中规定,质量部门必须由总经理直接领导。这样才能使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和资源都融入到全面质量管理之中。3.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核心。4.过程方法即必须将全面质量管理所涉及相关资源和活动都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管理。PDCA循环实际上是用来研究一个过程,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5.系统管理由于产品生产并不仅仅是生产部门的事情,故当我们进行一项质量改进活动的时候,需要组织所有部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才能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实际上,仅仅做对一件事情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千上万次都做对,那才是不简单的。PDCA活动滚动上升,使品质不断提高。7.以事实为基础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的基础上,所以全面质量管理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8.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提供进一步合作的基础,谋取更大的共同利益。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供应商的管理之中。(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点质量第一为顾客服务质量形成于全过程质量具有波动的规律质量控制要以自检为主质量好坏要凭数据预防为主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和统计方法相结合(四)、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戴明博士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8大步骤):计划(P)实施(D)检查(C)修正行动(A)1.分析现状2.寻找原因3.提炼主因4.制定计划5.执行计划执行措施6.检查工作调查效果7.标准化巩固成绩8.遗留问题转入下期PlanActionDoCheckPDCA循环法:实施修正行动计划检查CDPA滚动上升,品质不断提升。(五)、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目标:“顾客第一,用户第一”从而昀大限度地让客户满意。任务:围绕着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展开各项活动,主要包括:①生产出顾客所需的产品②以用户认为合理的价格销售产品并获得利润③保证必要的生产数量④为客户提供必要而及时的服务等质量改进十大利器1、层别法*(层别作解析)2、查核表*(检查集数据)3、柏拉图法*(柏拉抓重点)4、特性要因图法*(鱼骨追原因)5、直方图法*(直方显分布)6、管制图法*(管制找异常)7、散布图法*(散布看相关)8、推移图法(推移看趋势)9、抽样检验(抽样按规律)10、质量成本(成本是结果)打“*”的七种方法被称为QC统计的七种工具一、层别法1、概念层别法是根据产生数据的特征(何人、何处、何种方法、何种设备等)而将数据划分成若干组的方法。2、常见的分层依据(1)按操作者或操作方法分层(2)按机器设备分层(3)按原料分层(4)按时间分层(5)按作业环境状况分层3、应用步骤(1)收集数据(2)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分层标志(3)根据不同分层标志对数据进行分层(4)按层归类统计(5)画分层统计图表或分层进行统计分析一、层别法4、层别法的作用特性•依共同的特性区分•各层别之间区分明确好处•条件变动时,可快速找出变动的地方•有效掌握变动因子,进而去除变动因子作用:过滤问题•层别后的资讯有下列特点:--突显特征--差异明确化,便于掌握要因--获取正确而有效的信息。一、层别法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其他一组二组三组一、层别法5、层别法的使用---三个重点:1-在收集数据前就应使用层别法;2-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QC手法结合使用;3-层别的对象具有可比性。6、如何有效运用层别法:1-明确主题的方面,明确大的主题或范围可按5M1E等;2-确定相关项目的内容与隶属关系,一般情况下指某一大类中的分类,可以按性能、来源、影响等方面;3-详细其层别项目,按其分类列明,并将每类隶层关系逐项向下层展开的过程。一、层别法练习:请将某日成车的质量情况,用层别法做一份检验记录:1号生产线生产“云燕10+2A”220辆162辆有质量问题如下:鞍坐松8辆,车把松10辆,车架划伤57辆,大灯不亮8辆,电机螺母未打10辆,方向不灵活1辆,后刹松20辆,后轮不灵活66辆,后轮偏19辆,后泥瓦偏12辆;2号生产线生产“小天使6代”150辆78辆有质量问题如下:鞍坐偏12辆,鞍坐松18辆,侧板钉松4辆,车架划伤54辆,车体胶多15辆,方向不灵活2辆,后刹松10辆,后轮不灵活26辆,脚刹板钉松9辆,后泥瓦偏2辆。二、查核表1、定义: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昀简单也是使用得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二、查核表2、查核表的作用目的:记录某种事件发生的频率。3、查核表使用时机:1-当你必须记下某种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时;2-当你想了解某件事件发生的次数时;3-当你想收集资讯时。二、查核表4、查核表的制作步骤:1-决定检查的項目。2-決定检查的频率。3-決定检查的人员及方法。4-相关条件的记录方式,如作业场所、日期、工程等。5-決定检查表格式。(图形或表格)6-決定检查记录的符号。如:正、+、△、*、○等。二、查核表项目日期131345672…人员服装机器保养查核者异常处理工作场地…管理人员日常点检查核表记录用查核表不合格项目尺寸不良表面斑点装配不良电镀不良数量正正正正正正正二、查核表5、使用查核表的注意事项: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3-应立即与措施结合。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4-检查项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订现已不适用的,必须重新研究和修订。5-通常情况下归类中不能出现“其他问题类”二、查核表练习:请将风速15+1成车的检验记录制作一份查核表。5月20日检验员记在本子上的风速15+1成车的检验记录如下:共生产100辆车,合格50辆,不良项目和数量有:后轮偏20次;后轮不灵活15次;后尾条缝大9次;后衣架钉松8次;侧板缝大12次;鞍座松5;车架划伤3次;面板划伤1次;刹把回位松/不回位2次;后视镜柱歪2次;尾灯不良6次;偏撑不灵活7次;中撑歪5次;喇叭音质差3次;电源锁缝大10次。三、柏拉图1、概念柏拉图(paretodiagram)也叫排列图,是根据收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的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等)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三、柏拉图2、注意事项(1)分类方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也不同(2)为了抓住“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积比例在0~80%间的因素列为A类因素,在80%~90%间为B类因素,90%~100%间为C类因素(3)如果“其他”项所占的百分比很大,则分类不够理想(4)如果数据可以用金额来表示,画排列图时最好在纵轴上表示(5)排列图可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6)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各个项目的变化,可对措施的效果进行鉴定三、柏拉图3、柏拉图绘制步骤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和收集数据2-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将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合计栏3-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的数据,累计不合格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4-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其他”项的数据由许多数据很小的项目合并在一起,将其列在昀后,而不必考虑其他项的数据是多大。5-画两根纵轴和一条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昀大刻度为100%。6-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直方柱。7-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并用直线连接,画累计频数折线。三、柏拉图不合格类型不合格数类计不合格数比率(%)累计比率(%)擦铁芯1717171744.744.7轴承异音944266124.669.3断线416307710.880.1耐压27633537.287.3窜动22335765.893.1匝间19937755.298.3其他6738421.7100练习,将下列数据绘制柏拉图并分析三、柏拉图擦铁芯轴承异音断线耐压窜动匝间其他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