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一、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分)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以“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自我警勉;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这几个不同版本的对联,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明确你的选择,并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二、审题题目要求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一对联的源、流演变中的选择,选出自己“最喜欢”,其实,内在是在选择中看出考生对“担当”的理解。可以说,选择是表面的任务要求,选择理由的深层阐发是内在的任务要求。因此,“如何担当,怎样担当”是这首作文题的写作思维及运笔的重点。这道作文题目不妨称之为“内窥式”写作,既然考生择一“最”,就要内窥入深,否则就有浅尝辄止之嫌。当然,“内窥”为最用力的功夫,还要有“外延”的能力。考生要引得进去,爬得出来,在咬文嚼字上用足力道,既能言出所选择的内在深意,又能结合此联中传达的历史内涵、文化意义以及当下的时代需求,当然,如果能深知材料中所涉及的前因后果和时代背景,写出文章,有书卷气而无书呆子气,则可能为佳作。题目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也是有着相当难度。应该说,这道作文题是向着高难度去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每个人对儒家文化内在逻辑的不同侧重的理解,却又是借一对联入题,切口小,入口小,又不可绕道而行。不需要回答要不要“担当”,这个无需回答,而是要“担当”,只不过,在选择某一版本的对联后,需要回答“需要这样的担当”,“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担当”。在此前提下见仁见智,考生可以从杨继盛、李大钊、杨联陞、钱穆四先生拟联中任选一联来理解,但不要超过一个,否则违背要求。考生需要阐述“最喜欢”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若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则难以出高分。(一)材料解析1.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铁肩”比喻勇于承担重任的强者。“辣手”本意是毒辣的手段,引申义是能手,对某方面熟悉的人。“铁肩”与“辣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强势而霸道的形象,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事业型人才,是一个狂飙突进、横冲直撞的子路般的担当者。这则材料的“担当”有一股子路见不平的“愤”。(备注: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谈及杨继盛。)2.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妙手”常见组词是“妙手回春”,一个“妙”在技艺和能力方面相对于“辣”的机械和激进,要婉曲和精明不少。“妙手”指精妙的手艺,手法,用“妙手”来写文章,可见人在传道受业方面需要有点受众意识,要让受众能接受你的道义。然而在勇于担当方面,在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还是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3.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担道义”何尝是英雄豪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的肩膀也能或多或少的分担一点,哪怕是为自己的成长和幸福承担责任。“庸手犹当勉著文章”降低了自我过高定位所带来的负累和压力,意在强调,无论你资质平庸还是天资聪颖,都应该勤勉地“著文章”。在倦于学之际,在愿有所息一念之间时能警醒自己:生无所息。钱穆是国学大师,学生杨联陞是海外汉学的先驱者,师生二人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诸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并匡扶了中华文脉(1967年的历史背景与师生二人的身份不言自明)。此外,杨教授还曾任赵元任先生助手,与胡适论学谈诗二十年,谊兼师友,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汉学界的检察官”。4.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化用傅尃(bù)《夜吟寄钝剑》:“风云只手开天地,道义双肩并古今。”钱穆作为老师,往往有更深层的意蕴,他不但肯定了杨联陞的自勉,而且赋予“双肩”和“只手”一个最直观的意思,即“简单”或“单薄”。人人有“双肩”,人人有“只手”,无需吹得天花烂坠,我们担当,无非就是举手投足之间。“担当”不是暴虎冯河,更多的是无所谓、有所为。钱杨师生对这幅对联的改动(窜改),各有深意,而钱的改动,更是一种升华。(二)核心概念阐发:“道义”与“文章”我们发现,四则对联都有“道义”和“文章”。道与义在古代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问题,《论语》对“道”与“义”都有论及。关于“道”,《论语•学而》中记载有子提出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思想,最具本质意义。《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似乎更具现实意义。“道义”在当下可以粗略地阐释为道德义理,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为人处世的约束和规范,每个公民都要承担与其年龄段和身份相适应的“道义”,“道义”具有映射特点,让他人承担过高的“道义”是一种精神绑架,反之,则是无原则无底线的迁就。“道义”是相对的,其本身就是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关系的或明朗或潜伏之准则。在本题中,“道义”可视为一个整体来看,不需要分开。“文章”不单是古人表情达意、互相应酬的必需,而且儒家信奉“述而不著”,古人不刻意追求严谨性较强的论文和专著,而是在论述类文章中娓娓道来自己的思想,或者说是言传身教,那么广义的“文章”就是人思想的载体、结晶。中国文人追求“君子不器”:君子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则形而下的“器”比不上一个人的修身养性之“道”,这样看来,率性而为的文章,在自由度上要远大于成体系的理论。文章抑或道的传承靠人,靠一篇文章来点化和改变人。这样看来,上下联的关键词“道义”和“文章”可以互文,可以统一为做人、做事和影响人。(三)立意建议综上,立意的逻辑起点建议如下:选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侧重在“担当之勇”——敢于挑战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选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侧重“担当之妙”——道义担当,妙手为文,勇于担当,自信而为;选杨联陞“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的,侧重于“低调自视,不弃担当”,可以谈匹夫有责,虽平庸却不弃担当之责任;选钱穆“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的,侧重于“平实担当”,强调为人、处世、治学等的脚踏实地作风,担当无可弃,担当自在寻常时,为人为学均要有社会责任感。三、范文评点铁肩辣手,文人风华嘉靖年间,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被处死,斯人已矣,然而他“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绝命之联却流传至今。在我看来,纵多方易字几出新意,此联仍以“铁肩”凸显文人面对道义的不退让,“辣手”诉说文人讽喻时弊的勇气,为文人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简要对比,出语不凡。旗帜鲜明,紧扣文人精神,亮出观点)李大钊将“辣”改“妙”,赞友人妙手著文,杨联陞以“平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自谦自警自勉,钱穆改“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状似平常却暗含期许与勉励。后人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几度易字,各有新意各有理趣,固然均为佳作,然而却难将文人大勇大志的精神挥洒地淋漓尽致。(精简的点评,在比较中可见该生的理性思维和语言运用的功底)“铁肩”是面对道义的绝不妥协。(释义简洁)文人何来铁肩?(一问,引起读者关注,顺利展开论证)文人苦读书斋,想来只当柔柔弱弱何来铁肩?诚然,文人不是武将,没有雄健的肉体铁的臂膀,但是,面对道义,他们却在精神之上筑起铁肩,承天下道义。(让步论证,更突出中心)君不见,曾参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不已,不亦远乎?”将仁义的大任扛上肩膀;君不见屈原呼“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铁肩担义,悍不畏死;君不见,殿上谏臣魏征直言不讳,阶下强项令董宣誓不低头。(事例论证,列举一组简例,较为充分地正面论证了观点)纵然没有真正的铁一般的两肩却为家为国为道义绝不屈服,架起精神的铁肩。与之相较,“平肩”“双肩”,因为现实所存在的,却难以描绘文人柔弱双肩上铁一般的面对道义的不退不让。(段末依然不忘比较,突出观点)“辣手”是面对时弊的辛辣讽刺,是面对强权不畏惧,讲真话的大勇。(释义简洁)不论是“庸”还是“妙”,都是文才的高低,“只手”更是现实的描写,而“辣手”,却已不仅是文才,更是精神的勇敢与高尚。(比较中突出具体的“文人精神”)邵飘萍便拥有这样一只辣手!作为记者的他,生活于那样的一个乱世,军阀混战,政府黑暗,他毫不畏惧,揭露真相,面对军阀的危险,他毫不畏惧,坚持“辣手”,终被杀害。让邵飘萍如此被记颂的,早已不是他作为记者文才多么高超,而是他“辣手”为文的勇气。比起文章的“庸”“妙”,文才的高下,“辣手”的勇气,更是文人的精气神。(举典型事例,正面论证观点)(邵飘萍,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该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能想到如此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可见该生阅读面之广,难能可贵!可惜,该生在运用事例时却没有叙述邵飘萍“辣手”之“辣”点---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显得空洞了一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大志与大勇勾画了文人的风貌,不拘于肉体强弱,不囿于文才高才(应是“高下”),这样的气节与风骨,方是文人精神最好的注释(用“诠释”更好一点)与最高的追求,后人种种改字,均难以将这种精气神表现得如此有力。铁肩辣手,方为文人风华。(照应全文,突出观点)【点评】1.态度鲜明,观点明确,有深度。作者选择从“铁肩”和“辣手”入手,着眼“文人的精神”分析,角度新,写出了深意。2.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详略得当。在论证“铁肩是面对道义的绝不妥协”时,用两类四个简例,突出文人的“精神铁肩”。在论证“辣手是面对时弊的辛辣讽刺,是面对强权不畏惧,讲真话的大勇”时,采用了典型事例说话的方法,突出文人的“勇气”。3.语言凝练准确。如“李大钊将“辣”改“妙”,赞友人妙手著文,杨联陞以“平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自谦自警自勉,钱穆改“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状似平常却暗含期许与勉励。后人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几度易字,各有新意各有理趣,固然均为佳作,然而却难将文人大勇大志的精神挥洒地淋漓尽致。”一段。整篇文章挥洒自如,进退有度。语言也很精彩,虽然有一些小细节还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一些小小的缺陷不能掩盖整篇文章的光采。原文:只手双肩济天下历史的天空闪烁无数明星,古往今来,他们用双肩双手,造就了多少思想与实践的传奇!(首段另辟蹊径,深情地勾勒出仁人贤士只手双肩济天下的宏伟气象,语言精炼,启人联想!)升格文:只手双肩济天下历史的天空闪烁无数明星,古往今来,他们用只手双肩(改为“只手双肩”,和题目对应。),造就了多少思想与实践的传奇!四、评改升格“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上有两袖清风、危急救国的大儒于谦,下有避居香港、羿楼“射日”的柳亚子,无数石灰般留下不朽事迹的铮铮铁骨警醒世人、“清夜闻钟”。(例证多元,古今对照,人事与警语并举。)“铁肩”不改,“妙手”著文,多了一分文化救亡的大家气质;“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颇有自卑自谦的意味。而我最敬佩的,是“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便处处不卑不亢,心怀天下气度尽显。(作比较之时,便自然地注入个人的文学积淀,引例与论述结合得宜,毫不造作。)“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上有两袖清风、危急救国的大儒于谦,下有避居香港、羿楼“射日”的柳亚子,无数石灰般留下不朽事迹的铮铮铁骨警醒世人(此处标点宜删去。)“清夜闻钟”。“铁肩”不改,“妙手”著文,尽显文化救亡的大家气质;“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包蕴谦逊平和的贤者风范。(此处句式不够齐整,且前后关联不甚密切。故改。)而我最敬佩的,是“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便处处不卑不亢,心怀天下的气度尽显。不同于杨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