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简介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正确的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目录MULU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1.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2.3.十大标准4.5.6.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十大标准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8.9.10.7.八.是大学入学率2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内涵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以“小康”概念来确立当代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在“全面小康”冲刺阶段尤其需要深刻把握其目标内涵“人民幸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1.“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多个,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是体现其他目标实现的成效的核心目标。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但对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却都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把发展的视角从“物”转向“人”,突出了人的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包括满足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各种需要,使人的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各种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全面协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仅有总量和速度上的要求,还有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要求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建设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都要求协调,“全面小康”的核心是“全面”,关键是“协调”。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统筹推进各方面建设,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3.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需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价值鲜明、导向明确,系统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等科学论断,构成了一个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正确的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确的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2.创新驱动1.经济增速3.协调发展4.提高生活水平5.社会文明进步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第一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第二项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第三项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第四项提高生活水平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第五项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第六项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第七项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1.建设到建成由建设到建成,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我们成功地迈上了三个大的台阶,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遥遥在望,只要我们奋勇攀登,奋力跨越,就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2.建设到建成由建设到建成,是形成解决现实经济社会矛盾的倒逼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断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的目标,更加注重推动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8年的时间,我们面前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抓住本世纪难得的发展机遇,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体制基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大任务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高度重视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污染排放。实施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督察,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更大成效,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目标要求。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老同志交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广泛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一个改革决定中覆盖如此广泛的领域,并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这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历次有关改革的全会《决定》中还是第一次。其基本内涵首先看全面首先指的是改革总目标之全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这个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首先看全面其次指的是覆盖领域之全面。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盖了“5+1+1”的广泛领域,即覆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加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一个改革决定中覆盖如此广泛的领域,并且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这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历次有关改革的全会《决定》中还是第一次。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个重要论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1.改革地位论:两个“关键一招”。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2.改革时态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同志关于明确改革政治定位和保持战略定力的论述,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推进改革指明了政治遵循。3.改革定力论:明确政治定位。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