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曹操(155-220)背景: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当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激起诗人要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指大海,如“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zhìzāi以:连词,来。何:副词,多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指大海。至:极点。以:介词,用。掌握生字及字义登临统领全篇jié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连词,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字统领全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耸立。竦:高。峙:挺立。多么dànSǒngzhì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树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聚集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sè洪:大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好像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译为“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银河其:代词,指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借助想像来变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介词,用理想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实写虚写(想象)总写分写附文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想象)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写作特点小结: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