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的探索在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在国家经历了一次空前的伤痛与灾难以后,于1946年6月,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第二次国共内战就此开始。这场历时三年的内战被国民党称为“抗共卫国戡乱战争”,而共产党则称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而在此之前的第一次国共内战当中,国民政府先后调集兵力对共产党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虽然在前四次围剿中,国民党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最后一次围剿中,国民党军队步步为营,最终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次围剿的胜利,让国民党增强了剿灭“共匪”的信心。因此在1946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秘密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夸下海口:要在五个月之内打垮共产党。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内战的最终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胜利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无论是在军队数量、军队训练程度还是军队装备都处于劣势的共产党成功了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社会因素1.1.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蒋介石就成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代理人,从此国民政府加紧了对全国各地的反革命统治。甚至在抗日战争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强迫推行保甲制度,实行联保联坐法,通过与地方封建势力相勾结共同统治的办法,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让人民在政治上毫无权利,经济上贫困不堪,生活濒临绝境。在国民党的苛政统治下,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负担沉重,致使反抗国民党政府统治的意识也愈加强烈,这为后来广大的工人和农民阶级加入共产党的队伍埋下了伏笔。1.2.中国广大的工农阶级蒋介石到台湾后总结失败的原因主要一条是毛泽东把中国农民发动了起来,而自己却脱离了农民。在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社会里、脱离几亿农民肯定会灭亡。而共产党的革命军队主体是广大的穷苦百姓,这一庞大的阶级为了实现自身的解放,必然会积极地投身革命。而国民党却忽视了这一阶级,甚至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有了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会胜出也就显而易见了。二、国际因素1.苏联给予的支持首先是武器。根据资料,在内战时期,苏联向中共提供了下列日本关东军的能武装至少100万军人的武器装备,此外,按照斯大林的布置,驻朝鲜苏军把在朝鲜的日军武器全部向中共移交。这些武器为共产党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是人力。根据资料,苏联在1947年初,苏联把10万主要是朝鲜人的,经过苏联军事训练,全副武装的军队,全部交给了林彪的部队。此外在林彪的部队中有数千名苏联军事顾问。这些军事专家对共产党的帮助也是不容小觑的。3.内部因素3.1.勇于承认错误在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对共产党实施了第五次围剿后,共产党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过程中,有一次对共产党影响深远的会议,即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共产党反思和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纠正了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这次会议被看做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因为共产党时刻总结和反思失败的原因,并且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倾向,才让他们在第二次内战中取得一步步的胜利。3.2.与群众同甘共苦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产党尤其关心工农阶级的利益,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始实行平分土地政策。这项政策让近一亿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共产党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戴。在内战时期,共产党选择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路线,在与农村人民的相处过程中,即便是身居要职的毛泽东,也没有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气势,反而与人民一起劳作,谈话。共产党的亲民形象也为他们的胜利加分不少。在这些原因之外的,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共产党一直高举爱国主义与民族复兴的旗帜。他们唤起了国内一大批爱国志士的热情。他们团结群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致力于解放人民,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使他们取得了胜利。因此,在当代社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仍然要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首要出发点,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这样共产党的领导才会长久,国家才会复兴。工程管理宋思齐201314108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