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浓缩精华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笔记暨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是: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流民不断增加。3、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4、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从而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巨大变化。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2、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3、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开拓国外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的冲动,严重威胁着中国这个东方古国,一场战争在所难免了。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等。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等。1、侵占中国领土。2、勒索巨额赔款。3、屠杀中国人民。4、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1、宗教渗透和侵略。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3、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但自身也有了很大变化。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3、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4、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1)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2)它人当选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3)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便于结成工农联盟。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三、两大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论述)(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1、两对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3)国内战争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两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办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广州三元里战争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3、香港的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罢工4、台湾人民反抗斗争5、义和团抗八国联军(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关天培2、陈化成3、海龄4、史荣椿、乐善5、刘铭传36、冯子材7、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的爱国人物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1.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2.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3.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2、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历史局限,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互相勾结的本质,曾一度为清政府欺骗,还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遏制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图谋。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1)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救亡的口号。《天演论》(2)1898年,康有为疾呼3.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2、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3、天国五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翼王。(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性质: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2)内容:A、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B、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3)追求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列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4)意义:A、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B、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C、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2、《资政新篇》(1)内容:A、在政治方面,B、在经济方面,C、在思想文化方面,D、在外交方面(2)评价: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4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二)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论述)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在19世纪中叶,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原因:1、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3、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洋务运动的形成1、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2、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3、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4、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二)洋务新政的兴办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向皇帝上书;2、著书立说;3、介绍外国的变法;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这次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军事方面4.文教方面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一)意义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5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