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安全形势对中国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能源问题和宗教因素是引起当今世界政局动荡的主要因素。世界能源问题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世界能源分布与利用现状、近年来影响能源安全的各种因素等方面分析世界能源安全形式,并结合中国的能源现状,讨论中国在面对能源危机时的应对策略。能源仍是决定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发展状况的因素,世界能源的总量相对充足,但地缘化分布严重,进而导致了供需矛盾。目前世界能源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长期直接依赖廉价畅通的石油供应。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型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技术还不够成熟,发电效率低且受自然影响较大,因此只在能源结构中占很小的比例。核能也是一种新型能源,但其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特别是在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全球对核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核能发展的步伐减缓。目前世界能源是以化石燃料为主,可再生新能源并存的能源消费结构。当前世界正面临结构性能源短缺与能源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传统矿物能源的市场供求失衡和高效、洁净、廉价的能源供应短缺。持续升高的油价和核安全事故尤其加剧了人们对能源供应和使用安全的担忧。1世界能源分布与利用现状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和集中表现。仅以石油为例,据新华网的文章报道,2006年全球石油剩余的探明储量为1805亿吨,沙特的石油储量和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分别居首。就探明储量分布而言,世界前10名有6个在中东,中东地区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22%、11%、9.7%、8.3%和8.2%。欧亚地区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的6%和3.3%。非洲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分别占3.3%和3%。在美洲,美国石油探明储量占2.5%,委内瑞拉占6.5%,墨西哥和巴西等国的储量也很可观。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4%。由此可见,不可再生能源地缘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显著。其他新型能源的分布也受地理因素影响,分布不均衡,但由于新型能源一般在能源消费体系中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不是引起世界能源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但这对未来能源利用有重要影响。世界能源的输出和消费在地缘分布上严重失衡,80%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布在中东、北非、欧亚和北美地区,而世界石油消费的近80%则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石油输出国希望油价保持在适当高水平还是以利于其经济发展,而消费国则希望以可以接受的价格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从而导致了供需矛盾。2世界能源安全形势世界能源安全不仅指以合理的价格为世界经济发展保障各类能源的可靠供应,同时把对自然环境的损坏程度降到最低,它还指保护国际社会及其成员免于遭受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影响的能力,这些风险和威胁与当前和未来的世界能源状况相关,并影响到世界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虽然全球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前景谨慎乐观,但因为受到大国干预、国际投机等诸多因素的多重影响,油气生产和运输等环节受到严重制约,国际能源安全的脆弱性显著。能源问题与大国争斗、地缘政治、地区利益和民族纠纷等矛盾相互交织,成为牵涉到国家战略经济和发展利益以及总体对外战略的多层次的政治和军事问题。3中国能源安全现状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自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国民经济总值保持每年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但这是以庞大的能源消耗作为代价的。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现阶段的经济体系支柱产业仍是工业,且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关键时期,预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伴随着里海—俄罗斯—中亚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崛起、非洲挖掘巨大的石油潜力、国际能源地位稳步提升等国际能源供给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却面临着诸多能源安全问题:1)能源总量不够丰富,人均能源相对稀缺且能源储量不均衡,分布也不均衡。2)能源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如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很大比例;行业能源消费不均衡,工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占全国全部能源消费量的70%左右。3)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过多。中国能源的低效率一直是阻碍能源问题得到解决的一个桎梏,能源的低利用率直接导致了污染问题。4)中国能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化石能源的对外依赖性强,特别是石油方面。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逐年增加。5)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作为保障,世界上一些国家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世界能源的掠夺,一些大国在石油竞争中用各种手段与我国展开能源争夺,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南中国海有石油资源235亿吨、天然气资源10亿立方米,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我们就南海的领土争端做出强硬的回应,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保护油气资源。6)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安全隐患。我国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石油路线比较单一,高度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尤其特殊,我国85%左右进口的石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如果某些大的海权国家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中国的石油进口就会中断。因此,我国就确保能源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确保我国海上石油运输线路的安全,我们派出了驱逐舰前赴索马里地区包围中国商船不受海盗和他国船只的攻击;与沿途国家积极交涉等。4中国的应对策略世界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地缘分布的严重不平衡,使能源因素成为各国制定对外政策和处理外交关系的重要考虑要素之一。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针:与“十一五”规划同步制定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和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方针。具体的措施有:1)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节能意识不够强,节能技术不成熟,节能体系未形成等原因,我国能源浪费现象严重,有数据表明:中国能源系统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能源浪费不仅会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成本增加,更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由于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导致需求量增大,进而引起开采力度的加大,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枯竭。能源效率对于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提高能源效率是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最大限度地增大能源的利用效率。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节约能源远比开采更多的能源作用更为显著,因此要将节能工作放在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首位。我国于节能方面有很大潜力,若能以较少的资源完成经济发展的目标,则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巨大的。具体有大力加强能源法制建设、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等方法。2)增加化石能源的储备化石能源主要是指石油。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起步晚,由于资金问题,石油战略储备不会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而且我国在石油储备方面的法律仍是一片空白,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可谓任重而道远。结合欧美和日本的经验,我们应走“要储备,先立法”的道路。3)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提高油气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提高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改进勘探技术,加强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测开采力度(包括南海地区),并加以储备。4)加强国际合作开发国外石油资源以及实现进口多元化如今,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的五大油气合作区,基本建成中亚、中缅、中俄、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掌握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与非洲和俄罗斯的合作加强,避免高度依赖单一进口途径获得石油资源,减少供应国政策和政治影响,以及西方国家的介入给我国带来的潜在威胁。5)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以长远的目光来看,新能源将是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宠儿。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前景可观,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新能源的利用。虽然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不可否认核电是当今世界上与煤炭、石油并驾齐驱的支柱能源之一,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是降低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以及石油消耗以优化电力结构的重要举措。但我们仍面临着核废料难处理,核事故危险性大等问题,这正是我们将重点关注的地方。但毫无疑问,尽管技术上有诸多不成熟,核能的发展将为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枯竭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线心的希望。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巨大的落差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水利资源可利用;新疆羊八井的丰富地热、风能等资源丰富,目前急需解决技术问题,将规模化利用新型能源变为现实。参考资料:[1],《国际能源安全形势纵览》2008年07月07日,新华网。[2]陈小沁.全球化时代国际能源安全形势的特点及趋势[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81-82[3],《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安全分析》[4]李世祥.能源效率战略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47-50[5]刘书坦.国际能源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17-19[6]惠庆春.国际能源新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J].理论前沿,2006,12:33-34[7]陈新华,能源改变命运中国应对挑战之路,新华出版社,2008.3.[8]张雷,矿产资源消费周期理论研究及意义,矿产资源开发与国家工业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01-343[9],《世界能源安全与大国能源外交》,徐小杰。[10]《中国快速发展不会造成世界能源紧张》,马凯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会上的发言。[11],株洲网,《中国能源安全外部形势堪忧对国际油价无能为力》,2011-03-03[12]赵庆寺.世界能源安全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新疆社会科学,2012,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