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年第9期(总第291期)No.9,2015SerialNo.29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荆全忠a,邢鹏b(中国矿业大学(北京)a.管理学院b.教务处,北京100083)摘要:信息时代,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传统行业纷纷启动“互联网+”模式,传统高等教育同样面临机遇与挑战。高等学校应转变理念,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应用,积极试点在线教育;要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吸引力;还要积极探索科学的在线教育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教育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5)09-0098-03“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互动与演进的一种趋势,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互联网具有扁平化、去中心化、自组织等特性,将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引发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及生产要素的解构与重构,创造出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传统行业纷纷启动“互联网+”模式,电子商务、互联网制造、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和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应运而生、不断发展。“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一、“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必将引发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透过网络购物对传统零售业态的冲击可以预见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形态,“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不言而喻的。1.互联网促进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互联网具有广域、跨界等特点,可以将人类最先进最丰富的知识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分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项目(OpenCourseWareProject),宣布将学校的课程教学材料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免费开放。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了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Resources,OER)这一术语,希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开放的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打破了大学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对众多高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互联网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想途径目前,高校仍属于“精英教育”模式,高等教育规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特别是一些“211”“985”院校,受困于师资、校舍及政策等各类客观条件,很多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效能。大学校园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互联网成为普及高等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理想途径。收稿日期:2015-07-03作者简介:荆全忠(1968-),男,山东肥城人,副教授,博士,硕导,从事运营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研究;邢鹏(1972-),男,内蒙古丰镇人,博士,从事教学信息化和教学理论研究。EDUCATIONEXPLORATION——98网络教育消除了时间、空间、经济条件和身份地位的障碍,打破了校园界限,任何人不管其年龄、职业以及经济状况如何,都可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自2012年以来,一种被称为慕课(MOOCs)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席卷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网络课程几乎没有人数限制。随着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任何人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能接受高等教育。而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路径自主掌控学习节奏,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提高了高等教育的灵活便捷和个性化程度,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及国际化提供了可能。3.互联网引发高校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广域性、远程性和开放性使得知识生产和传播突破了时空局限,将引起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等教育基本要素之间发生实质性与结构性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模式的彻底革命,传统的高等教育范式日益受到挑战。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崭新教学模式的出现重构了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教学平台,典型的课堂时间由实验和课内讨论等活动代替,而课堂讲解则以视频等媒介形式由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完成。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概念性知识或操作方法,在课堂上做作业并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互联网教学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和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为个性化,教师侧重个别辅导而不是讲课,将从教学活动的主体逐渐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角色将得到充分体现,每个人既是知识的学习者,也可以成为知识的贡献者。4.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校园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拆掉了大学的围墙,将成为改变世界教育格局的一种力量。大学将逐渐失去作为知识守门人的垄断地位,甚至大学本身的生存都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强者更强,一批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的大学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策略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虽然“在线教育”不可能完全取代大学校园里的课堂教学,但其运作模式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高等学校应系统规划,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大力推动传统教育信息化发展。1.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应用可以借鉴国外发展慕课的先进经验,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建设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网络化的教学平台,有计划地试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效果评估等教学过程的在线化。2.要审慎选择,认真组织网络课程网络公开课程有助于展示学校优势、扩大学校品牌,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应该适时地将自己最强、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成熟的网络公开课程推出来。良好的教学质量总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在线教育”的成功在于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程和个性化学习服务。这就要求学校要审慎选择,教师要精心准备、科学设计,不能简单地将教学搬到网上。目前的一些在线课程仅仅是课堂录像,加上极其简单的PPT,课程内容枯燥无聊。,需要对传统课程的内容修订和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网络教学的新要求。3.创新激励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线教育”不是精英教授的独角戏,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是专业化教学服务团队协同配合的结果,需要教学设计师、主讲教师、辅导教师、IT专家和摄影师等多方面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课程建设必须精心准备、认真设计,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罗伯特•塞奇威克(RobertSedgewick)花了数百个小时准备材料,录制和微调教学录像又分别投入了14天。因此,高校应积极推进课程团队建设,构建鼓励教师参与的激励机制,支持和促进教师跨时空团队的形成发展。可以通过创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课程教学服务体系,推动教师专业化分工和集成化管理,将教学从教师的个体劳动转化为团队合作。4.科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在线教育”不仅要将社交网络、在线资源以及相关领域的名师大家整合一起,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环境,使他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现有知识技能和共同兴趣自我组织学习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老师参与和支——99持的影响,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可通过视频聊天室、在线游戏、网络沙盘及线上论坛等多种形式提高师生互动,而这种互动正是学习过程的核心。这会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提出很高要求,需要高校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创新师资队伍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开发网络课程意味着教学与科研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会被打破,高校应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和调整科研政策。5.探索科学的运营模式免费是目前很多在线教育资源的基本特征,但是,免费不能支撑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网络课程建设需要长期、大量投资,仅仅依靠大学自身的力量难以支撑长久运营。因此,无论是大学自己的开放平台,还是其他形式建立的平台,必须探索科学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找到持续稳定的资金技术支持。从实践来看,互联网企业在免费策略下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投放广告,如新浪、百度、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收入都来自广告,这类企业多半属于大众传媒类企业;二是先免费,培养顾客习惯,占领市场高地,然后逐渐过渡到逐渐收费,淘宝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都值得“在线教育”借鉴。此外,“在线教育”还可通过提供延伸服务获得收益,比如,可根据需求为学生提供收费的结业证书为企业提供定向培养服务;或帮助企业从其毕业学员中招募员工;为其他大学提供高水平的课程材料等。随着“在线教育”的成熟和普及,在社会形成网络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后还可逐渐过渡到收费模式。6.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互联网+”模式给现行高等教育教学体制带来巨大冲击,将引起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关系的解构与重构。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我国高校之间的边界清晰、严格,基本处于隔绝和封闭状态,相互之间教学合作少、重复开课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传统的学籍学分管理、学历证书等一系列教育制度都限制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政府和高校都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重视,加快高校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除了高校要主动参与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互联网之战,从宏观层面,还需实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创建多元化办学体制,拓宽高等教育投资渠道。参考文献:[1]王龙.回顾与展望:开放教育资源的七年之痒[J].开放教育研究,2009(2):107-112.[2]余建波.在线教育:迎来互为师生的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3-08-05(3).[3]Jacobs,A.J.TwocheersforWebU![N].NewYorkTimes,2013,162(56113),1-7.[4]DagmarEl-Hmoudova..MOOCsMotivationandCommunicationintheCyberLearningEnvironment[C].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131(2014):29-34.[5]诸葛亚寒.清华教授于歆杰谈慕课:课好不好,网上遛遛[N].来源:中国青年报,,2014-09-10.[6]Hew,K.F.,&Brush,T.IntegratingtechnologyintoK-12teaching:Currentknowledgegapsandrecommendationsforfutureresearch[J].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2007,55(3),223–252.[7]龚小兰.网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5):138-139.[8]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61.[9]MushtakAl-Atabi,JenniferDeBoer.Teachingentrepreneurshipusing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J].Technovation34(2014)261-264.[10]DagmarEl-Hmoudova.MOOCsMotivationandCommunicationintheCyberLearningEnvironment[C].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131(2014):29-34.〔责任编辑:邰学群〕——100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