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综合考虑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运行费用以及占地面积,本方案建议日排放量在1000m3以下且处理场地狭小时,使用方案一;日排放量在1000m3以上且具备足够的处理场地时,使用方案二。方案一: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模块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适合于污水处理程度要求较高的地区,可根据具体场地情况决定采用散装或整装的形式。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小型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综合了厌氧生物处理、兼氧生物处理和好氧接触氧化等技术,主要由水解沉淀池、生物滤池和接触氧化槽组成。该工艺具有抗冲击性强,能耗低,活性污泥产量少,污水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但处理污水量不宜过大,而且工程施工要求技术较高。反应器的材质有玻璃钢、钢板和混凝土。反应器主体可埋置于地下,也可置于地上,机动性较大。反应器埋置于地下,受低温天气影响较小,而且地表可绿化美化环境。该工艺吨水建设费用约为1000~1500元,运行费用为工程动力消耗及日常管理费用,吨水不高于0.5元,主要视处理水量大小、水质优劣而定。方案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该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多为碎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沼生植物(芦苇、香蒲、灯心草和大麻等)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利用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逐级过滤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选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该技术在欧美等国应用较多,主要用于处理小城镇或社区的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小、易于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适用于拥有足够处理场地的地区。人工湿地一般有进水要求,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预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首先要经过过滤除杂、沉淀除砂、水解酸化与好氧曝气等预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即可集中排放或回用灌溉农田,水质达到国家污水一级B排放标准。该工艺吨水建设费用约为500~1000元,约为传统工艺建设投资的1/2,运行费用主要为提升水泵所消耗的电费及日常管理费,吨水不高于0.1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