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技术.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二、中心供氧鼻塞吸氧操作方法(一)、操作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一次性吸氧管2根,供氧系统氧气吸入器1套,治疗盘内置碗盘1个、棉签、用氧记录单、治疗碗1个、灭菌注射用水(二)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神态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三)、操作流程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先取下墙壁氧气活塞,用湿棉签擦拭气源接头内尘土。3、接湿化瓶:向湿化瓶注入蒸馏水1∕2到2∕3,并将湿化瓶拧紧。(贝舒清)4、氧气吸入器插入气源接头前必须关闭流量调节阀。5、将氧气接入器插入插头,插入与其配套的医用气源接头内,当听到咔嚓响,说明接头已锁住。6、用湿棉签清洁鼻腔,观察鼻腔情况。7、检查一次性吸氧管密闭效果及有效日期,将带鼻塞的塑料管连接在氧气表出口接头。8、逆时针缓慢转动流量调节阀手轮,根据病情调节流量,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严重缺氧者4-6L∕min。调节至所需流量后,将吸氧连接管鼻塞置入治疗碗中,检查其是否通畅。9、将鼻塞置入病人鼻腔内。10、记录用氧开始时间及流量。11、密切观察缺氧改善情况。12、停吸氧时,先将吸氧鼻塞取下,擦净鼻部。13、关闭流量开关。14、记录停氧时间。15、卸下吸氧装置时,用右手夹住氧气表及湿化瓶,左手拇指及食指摁住气源接头锁套,并向后推动,使气源接头解锁,将吸入器向后退出,此时气源接头自动关闭。16、盖好墙壁氧气活塞,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分类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三、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震、防油、防热。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再用,停氧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流量表。(筒氧)再关闭氧气总开关,以免一旦旋错开关大量氧气冲进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3、吸氧过程中,应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等。氧气筒内氧气不可全部用完,压力降至5kg/cm²时,不应再用,以防灰尘进入桶内,再次打开时发生爆炸的危险。4、对用空的氧气筒应及时更换,以备不时之需。不能及时更换的,应挂“空”或“满”的标识。5、患者饮水或进食时,应暂停吸氧。6、湿化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连续吸氧患者每日更换湿化瓶、湿化液及鼻导管。7、贝舒清为一次性吸氧设备,如需连续使用可更换湿化液为灭菌注射用水。8、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严重者可调至3-5L/分;面罩吸氧6-8L/分,喉罩吸氧6-8L/分。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四、常见吸氧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一)无效吸氧1、发生原因(1供氧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漏气。(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4)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2、临床表现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3、预防及处理(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妥善固定吸氧管,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扭曲,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5)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6)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二)气道黏膜干燥1、发生原因(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促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干燥。(2)吸氧流量过大。2、临床表现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3、预防及处理(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大。(3)有条件者可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三)氧中毒1、发生原因: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氧浓度高于60%,高浓度氧进入人体后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能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这种损伤最常作用于肺血管细胞,早期毛细血管内膜受损,血浆渗入间质和肺泡中引起肺水肿,最后导致肺实质的改变。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3、预防与处理(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60%。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四)感染1、发生原因(1)吸氧终端装置污染:吸氧管道、氧气湿化瓶、湿化瓶内湿化液等容易发生细菌生长。(2)插管动作粗暴导致鼻腔黏膜破损,而病人机体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易发生感染。2、临床表现病人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败血症等。3、预防及处理(1)每日更换吸氧管、氧气湿化瓶及湿化瓶内湿化液,湿化瓶每日消毒。(2)湿化瓶内液体为冷开水、灭菌注射用水。(3)每日口腔护理二次。(4)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5)如有感染者,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五)肺组织损伤1、发生原因给病人进行氧疗时,在没有调节氧流速的情况下,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行吸氧,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所致。2、临床表现呛咳、咳嗽、严重者产生气胸。3、预防及处理(1)在调节氧流量后,供氧管方可与鼻导管连接。(2)原面罩吸氧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将氧流速减低。(六)呼吸抑制1、发生原因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高浓度给氧易发生呼吸抑制。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人,由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抑制病人的自主呼吸,甚至出现呼吸停止。2、临床表现: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3、预防及处理(1)对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应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L/min。(2)注意监测血气分析结果,以纠正低氧血症。维持PaO2在60mmHg,以不升高PaC02为原则。(3)加强病情观察,将该类病人用氧情况、效果列为床边交班内容。(4)加强健康宣教,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5)一旦发生高浓度给氧引起的呼吸抑制,不能立即停止吸氧,应调整氧流量为1~2L/min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6)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七)吸收性肺不张1、发生原因病人吸人高浓度的氧气后,肺泡内氮气(不能被吸收)被大量置换,一旦病人支气管有阻塞,肺泡内的氧气可被循环的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不张。2、临床表现有烦躁不安,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甚至发生昏迷。3、预防及处理(1)预防呼吸道阻塞是防止吸收性肺不张的关键。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的排出,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2)降低给氧浓度,控制在60%以下。(3)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来预防。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