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古文笔记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1桃花源记一、整体感知:1、本文线索: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2、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探访)桃花源——离开(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3、各自然段段意:第1段:写渔人捕渔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2--3段:写渔人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A、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全文重点)。B、第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中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5、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答: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6、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个怎样的社会?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对作者这一用意有何看法?答: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个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剥削、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美好社会。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其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压迫剥削、摆脱战乱的愿望,这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否定。但这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一种空想而已。7、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茫然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答: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二、根据提示填空。第1段:1、描写桃林景色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林花草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第2段:3、表现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桃源人精神状态及生活幸福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成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6、本文作者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章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3段:8、点明桃源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9、既表现桃源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0、表现桃源人对源外世界存有戒心的语句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三、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第1段: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答: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作者交代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一情节有何用意?答:为下文“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做铺垫,渲染了神秘的气氛。3.“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答:事出偶然,意料之外。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答:“甚异之”。5、“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答: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第2段:6.依据文中的描述,用一句话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答: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武陵一条两岸都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7.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的人们进行了描写?答:活动、穿戴、心情。8.“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答:初极狭,才通人。3第3段:9.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10、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11、“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答: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12.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答: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14.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上有什么表达作用?答:(1)在中心思想上的表达作用是:他们为桃花源以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痛哭生活而叹惋。有力地突出了中心。(2)在文章结构上的表达作用是:总结上文,并与前文“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呼应。16.文中哪些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留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答:表明仍然想继续留在桃花源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不想离开的原因是:(1)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2)百姓能安居乐业。(3)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17.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答: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桃花源里的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答:担心桃源以外的人来扰乱他们的生活。18、渔人临走时,桃花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答:桃花源人不想外人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花源。第4、5段:19.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答: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20.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并“未果”、“病终”?答:刘子骥是晋太元中的名人,作者有意添加这么个尾声,让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4来作证,故事就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就更浓了。而刘子骥“未果”、“病终”,这样一来,桃花源这个虚实难定的境界就真成千古之谜了。同时也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2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答: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四、字词解释。22、一词多义。便舍船(丢下,动词)处处志之(做记号,动词)(1)舍:(2)志:屋舍俨然(房屋,名词)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寻向所志(寻找,动词)(3)寻:寻病重(随即,不久,副词)武陵人捕渔为业(作为,当作)遂迷,不复得路(终于)(4)为:(5)遂: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后遂无问津者(就)乃不知有汉(竟然)(6)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23、古今异义词。古义:交错相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1)交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妻子儿女。(2)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子”是词尾,无义。5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3)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不值得。(4)不足今义:不充足,不丰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像这样。(6)如此今义:这样。古义:鲜艳美丽。(7)鲜美今义:指食物味道好,浓。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