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统计的三层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的总称,是一种社会调研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经济)的总体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四)三者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工作和工作成果关系。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三个主要的统计学派1、政治算术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配第《政治算术》)、约翰·格朗。研究目的:揭示以数量表现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研究方法:以数量、重量、尺度表现和比较的方法,就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和推算。2、记述学派(国势学派〕代表人物:德国的康令阿亨瓦尔研究目的:为从政者提供管理国家的必要知识研究方法:对各国情况进行比较,以文字叙述为主3、数理统计学派代表人物:比利时的凯特勒《社会物理学》描述统计学派:以描述为主,倡导大样本理论,研究简化数据推断统计学派:以推断为主,倡导小样本理论,在随机样本上推断总体4、社会统计学派代表人物:梅尔恩格尔(19世纪后期)研究目的:查明社会生活的规律性,对象是社会总体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强调全面调查5、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研究特点:实质性的社会学科,具有鲜明阶级性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大量观察法和分组法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社会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1、数量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2、总体性: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3、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4、社会性: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它包括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类各种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生产活动、交换活动、分配活动、消费活动等)。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具体任务:信息功能、监督功能、咨询(服务)功能1.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情况的资料,为党和国家决策管理服务;2.为科学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3.为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所需的统计资料和分析资料;4.为积累统计资料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1.统计设计(准备阶段)设计方案、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等2.统计调查(调查阶段)收集和占有统计资料3.统计整理(整理阶段)分布数列、次数分布等加工资料(承上启下)4.统计分析(分析阶段)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等5.统计的表现与运用(工作总结)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资料积累开发应用统计学理论与相关实质性学科理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统计调查、实验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即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例如:要研究全国城镇居民的收支情况,就以全国城镇居民作为一个总体,每一个居民为总体单位。总体的特点:同质性是确定总体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大量性统计总体应该由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必要条件)。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个同质性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前提和内容)。注构成中提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不能把不通知的单位混在总体之中。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情况下又可能变成单位。标志和指标标志:标志表现(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变异(不变标志、可变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数量特征的名称标志分类: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只能用文字、符号或数字代码来表现。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用数值来表现称为标志值(变量值)。不变标志:在同一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的表现都相同称为不变指标。不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变异标志:亦称可变标志,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不同时,称为可变标志。作为总体,同时必须存在变异标志,这表示所研究的现象在各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异,才需要进行统计研究。标志标志性别性别年龄年龄民族民族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政治倾向身高身高体重体重男汉族佛教无党派43岁182cm75公斤标志值标志值品质标志文字表述数量标志数据表述标志表现是指标所反映的属性和数量特征在各总体单位的具体表现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统计指标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即指标的概念(名称)和指标的取值。例如:经统计调查某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指标名称)为9.2亿元(指标数值)特性: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指标与标志的关系–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则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标志用属性表示–指标数值经汇总得出,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通过汇总,可直接–标志一般不具有时间、地点等条件–总体和单位的概念会随着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指标与标志的概念也是相对而言的。–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指标汇总而来的变异与变量变异: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数值表现即变量值。连续型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在数轴上连续不断,例如,气象上的温度、湿度,零件的尺寸等。按取值是否连续:离散型变量是指变量的其取值是整数值,例如,企业数,职工人数等。按所受因素不同:确定性变量是受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变量随机变量则是受许多微小的不确定因素(又称随机因素)影响的变量。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构成。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特点:能用数字表示、说明综合特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数量统计指标分类: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对应总量指标)反映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总量指标(指标总量和总体单位数)质量指标(对应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总体单位平均水平,说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绝对数)相对指标(相对数)平均指标(平均数)流量与存量流量:一定时期存量:一定时点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六项基本内容)1调查目的2调查对象和单位3调查项目4调查时间和期限5制定调查的组织方式/6调查方法调查目的框架(蓝图)、为什么(目的)、怎样去做(转化可操作)、值得去做(成本、作用)、达到什么目标调查对象和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调查单位是进行研究的总体单位,也即登记的标志表现的直接承担者。注意: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例如1.汽车企业生产情况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每一个汽车企业2.汽车企业高科技设备使用情况调查单位每一台高科技设备填报单位每一个汽车企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要少而精;调查项目含义要明确,只列入能够得到确定答案的项目;调查项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以便相互核对;有的项目可以拟定为“选择式”。调查表:列出调查项目的表格形式统计调查方式,也称为调查问卷(一览表、单一表)调查问卷的设计:组成:题目、引导语、主体、编码、结语主体的设计:问卷的总框架(图示法)问卷的问题:关于事实、行为、原因、态度、情感或环境等问卷设计原则:实际出发点;围绕假设进行设计;表述要清楚;尽量避免社会禁忌和敏感性问题;合理安排结构;简明扼要;问卷回答形式:封闭性、开放性、半开半闭问卷发放形式:邮寄、电话、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方式(调查的类型/组织形式)1、按调查对象范围:全面调查(普查)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2、按调查目的:应用性调查学术性调查3、按调查时间: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跟踪性调查4、按状态不同:动态调查静态调查5、按调查对象内容:综合调查专题调查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等)●特点:(1)通常是周期性的或一次性的,涉及面广、耗时、费力,一般需间隔较长时间;(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3)准确性一般较高,较规范;(4)适用的对象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特点/优点:经济性强、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重点调查(反映总体基本情况)(个别现象----一般性情况)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适用于“同类”中的“大户”)。典型调查(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个别表象-----一般性结论)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不一定针对“大户”)调查方法:问卷访谈文献专家实验观察第三节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揭露社会经济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的种类:品质标志分组——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简单复杂)数量标志分组——反映事物数量差异(单项式组距式)简单分组——按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同第四节分配数列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分组以后,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统计数列,称分配数列,又可称次数分配,或次数分布。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又称频率。月工资分组(元)工人数(人)占总数比重(%)1000以下21039.61000-150018735.31500以上13325.1合计530100.0组别(变量)次数(频数)频率(比率分配数列:品质分配数列(这种数列一般比较稳定,只要分组标准定的比较恰当,通常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分布特征)某班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按性别分组绝对数人数比重(%)男3075女1025合计40177组别次数频率变量分配数列单项式分配数列组距分配数列(等距数列异距数列)单距式某厂第二季度工人平均日产量工人平均日产量(件)工人人数(人)210315430540620合计115组距数列的编制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分为上限和下限。组距:某一组的上限和下限的距离,分等距和异距(组距=上限-下限)全距:分组数列中最大值的上限与最小值的下限之差组中值:组的上限和下限的中间值等距数列等组距=全距/组数异距数列次数密度=各组次数/各组组距频数密度=各组频率/各组组距累计次数分布向上累计(以下累计、较小制累计)有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向下累计则为变量组高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下图为向上累计:第五节统计表统计表的结构从构成要素看:统计表由总标题、分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如图所示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第三章、综合指标综合指标从它的作用和方法特点的角度可概括为三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绝对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总的规模、水平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表现形式是绝对数,不是抽象的绝对数,是有名数。作用:总量指标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国力,反映某部门或单位等人、财、物的基本数据。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总体指标的计算:注意现象的同类、明确每项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对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