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课教案一、课题《沂蒙山小调》二、授课年级:初一(11)班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风格及体裁。2、能力目标:背唱歌曲《沂蒙山小调》(重点)3、能够唱出山歌风格的小调韵味,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德。(难点)四、教材分析1、作者简介:阮若珊就读过贝满中学与育英中学,到抗大文艺工团后来到沂蒙山区,在一个小小的34人的抗大文工团,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她和李林创作出《跟着共产党走》和《沂蒙山小调》两首广为流传的歌曲。2、沂蒙山简介: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为扫除抗日阻碍,抗大文工团以文艺为宣传武器,积极配合我军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就在这时,一首《反对黄沙会》的歌曲在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下诞生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得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长期以来,人们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经过人们的修改,这首歌曲成为今天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名歌——《沂蒙山小调》。五、教学工具:多媒体、钢琴、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导入:师:今天我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旅游,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方,请看——出示沂蒙山视频音像资料。生欣赏。师:同学们,这个地方风景美吗?生答师:这是什么地方?生师:看来大家对风景区都很感兴趣,那老师今天再给大家推荐爱你一个地方,它是山东的沂蒙山,就是咱们刚才一起看的这个地方。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里不仅风景美,它也曾是我们抗战时期的革命老区,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未来阻碍日寇的扫荡,创作了一首《反对黄沙会》的歌曲,后来经过人们的改编,有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颂沂蒙山风区风景的歌曲《沂蒙山小调》出示课题。3师范唱一段后,说:同学们刚才只是听了一段,第二三段我希望有同学跟着我唱得节奏,给我挥拍。出示课题问题歌曲几拍子?强弱关系怎样?挥拍图式?生:跟着节奏,动手挥拍,并想问题。3、师:好的,刚才大多数的同学跟着老师的节奏挥拍了,而且表现得很不错,那请问。生答……4、师总结生回答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打节奏,并赞扬。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未来我们可以更好的唱好歌曲,先让我们把声音先美化一下,出示课题:练声曲:3/425练声曲:3/425321︱765-︱Lu要求:口腔打开,口鼻同时吸气。打哈欠的状态下发Lu,唱得时候声音保持连贯。5、小游戏:声音美了,咱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模唱旋律。生弹小调旋律,生模唱。出示不带旋律的简谱。6、师,自学,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那现在咱们分小组唱旋律。7、师弹琴,生唱旋律,把学生不会的地方找出来一起解决难点。待旋律都会的时候。8、师:咱们又向各区迈近一步了,莘庄我们应该做啥了,生答,师总结带歌词。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带歌词、再找小组展示、9、同学们唱得不错,那你们在唱得时候发现什么了没有,生找。师总结(那个,诶)衬词的运动,为了更好的书法情感。同学们动动脑筋,我们听原唱,体会歌曲的风格?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10、出示课件,生感受音乐并讨论问题,回答问题,11、师总结:小调,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流畅细腻,富裕变化。常用衬词、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转悠扬的12、比一比,小组合作,练习怎样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个人展示。13、发现规律,引出“鱼咬尾”的创作方式,并参与创作。八、总结:走进沂蒙山,这首《沂蒙山小调哦》在山里、在山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致延续到今天。作业:请你搜集有关沂蒙山区的风俗人情,开阔你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