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一般分为三种形式:①启动泡沫。活性污泥工艺运行启动初期,由于污水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易引起表面泡沫。但随着活性污泥的成熟,这些表面活性物质经生物降解,泡沫现象会逐渐消失。②反硝化泡沫。如果污水厂进行硝化反应,则在沉淀池或曝气不足的地方会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等气泡而带动部分污泥上浮,出现泡沫现象。③生物泡沫。由于丝状微生物的异常生长,与气泡、絮体颗粒混合而成的泡沫具有稳定、持续、较难控制的特点。生物泡沫对污水厂的运行是非常不利的:在曝气池或二沉池中出现大量丝状微生物,水面上漂浮、积聚大量泡沫;造成出水有机物浓度和悬浮固体升高;产生恶臭或不良有害气体;降低机械曝气方式的氧转移效率;可能造成后期污泥消化时产生大量表面泡沫。为什么曝气池污泥要回流1,可以提高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避免进水冲击对生化系统的影响。2,维持,厌氧,好氧断等的污泥活性,微生物数量,保证生化系统的污泥浓度。3.回流至缺氧段可为兼性厌氧菌提供所需的氧气。4,通过回流可控制各反应池的MLSS,以这生产过程中控制各阶段的反应。保证生产。如果是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根据泡沫形成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泡沫进行控制。控制泡沫特别是生物泡沫的实质并非消除Microthrixparvicella等细菌的产生,主要途径就是在曝气系统中建立一个不适宜丝状菌异常生长的环境,抑制其在活性污泥中的过度增殖,使丝状菌与絮凝体形成菌保持平衡的比例生长。1、物化方法控制泡沫①喷洒水喷洒的水流或水珠能打碎浮在水面的气泡,以减少泡沫。但不能根本消除泡沫现象,是一种最常用最简便的物理方法。②投加化学药剂阳离子(PAM)聚丙烯酰胺是一种常用的消泡剂,工程实例中,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投加于二沉池进水管中,其既有抑制Nocardioformactinomycetes(放线菌)生长的作用,又有通过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消除污水中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物质极性-非极性特点的作用。由于上述两点的存在,新的稳定泡沫难于大量生成,而在水面上的泡沫层由于水面紊动,泡沫受剪力作用不断破碎,表面泡沫水膜由于水分不断蒸发,泡沫不断破碎,泡沫层也逐渐消失。低浓度的H2O2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泡沫消除剂,在活性污泥中投加当投加低浓度H2O2时,其浓度不足以杀死菌胶团表面伸出的丝状菌,只能氧化部分生物残渣和消除代谢过程产生的毒素,净化菌胶团细菌生长的环境,促进了菌胶团细菌优势生长,使菌胶团菌和丝状菌的生长达到了新的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生物泡沫的目的,而出水水质并未恶化。H2O2应投加于回流污泥中,投加浓度为20~25mgH2O2/(kg/MLSS)。另外,如氯、臭氧、聚乙二醇以及氯化铁和铜材酸洗液的混合药剂等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也可当作消泡剂使用。2、生物方法控制泡沫①降低细胞平均停留时间降低细胞平均停留时间是很有效的控制泡沫的方法,实质即利用丝状菌平均世代时间较长于絮凝体形成菌的特点,抑制丝状菌的过度增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越短,丝状菌越少,泡沫也越少。②调节污水pH值研究表明,最适宜Nocardiaamarae生长的pH值为7.8,最适宜Microthrixparvicella生长的pH值为7.7~8.0,当pH值从7.0降为5.0~5.6时,能有效控制这些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减少泡沫的形成。③降低曝气的空气输入率降低了曝气的空气输入率,一是能降低曝气池中气提强度,减缓了丝状菌的上浮速度;二是能降低曝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Nocardiaamarae是严格的好氧菌,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不易生长,但Microthrixparvicella却能忍受缺氧状态。再者,降低曝气池的空气输入量也相应的降低了微气泡的生成量,即减少丝状菌和放线菌机体上浮的载体,从而延缓泡沫的形成。如何观察污水厂生化池中的微生物取带有污泥的水样,就是要浑浊些的,然后做镜检啊,就是制作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即可,一般污水站化验室都配备有的。一般好像40倍的物镜就可以了。基本能看到轮虫。线虫等。还有部分藻类,污水处理中爆气池如何快速提高微生物数量采用闷曝的办法,最快的是接种,或者去别的污水处理场拉剩余污泥,直接放进曝气池,这是最快的,最好是与你们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最好。请问污水处理时大量缩短曝气时间会导致微生物死亡吗?会的,我是污水处理的施工方,厂方为了省点电钱把风机每隔两个小时就停三个小时,现象出现了,第一天曝气池污泥颜色变黑灰缺氧,二沉池出水水质COD55,氨氮2.4。第二天,曝气池污泥上浮,二沉池出水水质COD80,氨氮3.2。持续一周我们曝气池弹性填料上挂的微生物膜层脱落,曝气池严重少泥,二沉池由于曝气池死亡的泥进入而把底层的正常污泥带上浮,导致二沉池出水不达标。COD240。氨氮9.2。总磷7以上。悬浮物140。所以建议曝气池不能缩短曝气时间,否则直接影响出水。给你一个建议:要是为了节能的话就把风机内的配置电机更换。AAO法工艺介绍AAO生物脱氮工艺将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硝化工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更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此法即是通常所说的厌氧-缺氧-好氧法,污水依次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被降解。1、AAO法污水处理开工调试AAO法污水处理开工运行前必须先进行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污泥的培养驯化过程如下。2.1培养过程(1)污泥买来后,将其投入检查合格的曝气池内,注入清水,此时水温应保持在25~30℃之间,温度不能太高,应模拟正常生产时的温度。冬天温度最少也要控制在20℃以上。因为在20~28℃之间是细菌繁殖的最佳温度,注入温度适宜的清水后,启动风机曝气,风量不能大,沉淀后放掉上清液,以洗掉污泥中的化学药剂和细菌的毒素,清洗的次数看具体情况而定。(2)开始培养时,加入过滤后的粪清,测一下曝气池化学需氧量COD,达到500~700mg/L即可。同时加入磷盐,按纯磷5mg/L废水来计算,再加入葡萄糖。其中,糖类是能量,磷盐和粪清是养料。尿素视氮的含量情况适当添加。培养时稀释水可以少加一点。(3)曝气后10min,测一下溶解氧和COD。培养之初因污泥没有活性,对溶解氧及COD的消耗很少,曝气量要适当调小,只要泥不沉就行。还可以考虑间隔曝气,时间看情况而定。(4)曝气后需做一些比较工作,就是通过测定30min沉降比,计算泥量,以便观察污泥的生长情况。(5)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COD或溶解氧与投入之初有明显减小,就应增加COD的浓度,同时控制好溶解氧在1~2mg/L,以免细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自身分解。曝气量不能过大,以免把没有活性的污泥冲散,使细菌流失死亡。(6)随着细菌的活性增加,会排出一定量的毒物,这时就隔一天换一定量的水,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活性污泥量的比较工作,看看泥量是否增加,COD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做一次,以比较所消耗的COD。(7)进行镜检工作。如果观察到大量的透明状的细菌,说明这时的细菌很活跃,但还没有形成活性污泥,因为没有结合好。在以后发现了菌胶团且沉降性能好,此时说明活性污泥培养成功。观察污泥用低倍显微镜(160倍)就可以了。2、A2/O工艺的固有缺欠A2/O工艺的内在固有缺欠就是硝化菌、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在有机负荷、泥龄以及碳源需求上存在着矛盾和竞争,很难在同一系统中同时获得氮、磷的高效去除,阻碍着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应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厌氧环境下反硝化与释磷对碳源的竞争。根据生物除磷原理,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通过菌种间的协作,将有机物转化为挥发酸,借助水解聚磷释放的能量将之吸收到体内,并以聚β羟基丁酸PHB形式贮存,提供后续好氧条件下过量摄磷和自身增殖所需的碳源和能量。如果厌氧区存在较多的硝酸盐,反硝化菌会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消耗进水中有机碳源,影响厌氧产物PHB的合成,进而影响到后续除磷效果。一般而言,要同时达到氮、磷的去除目的,城市污水中碳氮比(COD/N)至少为4•5。当城市污水中碳源低于此要求时,由于该工艺把缺氧反硝化置于厌氧释磷之后,反硝化效果受到碳源量的限制,大量的未被反硝化的硝酸盐随回流污泥进入厌氧区,干扰厌氧释磷的正常进行(有时甚至会导致聚磷菌直接吸磷),最终影响到整个营养盐去除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解决A2/O工艺碳源不足及其引起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干扰释磷的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工艺改进,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解决硝酸盐干扰释磷问题而提出的工艺,如:UCT、MUCT等工艺;二是直接针对碳源不足而采取解决措施,如补充碳源、改变进水方式、为反硝化和除磷重新分配碳源,进而形成的一些工艺,如:JHB工艺、倒置A2/O工艺;三是随着反硝化除磷细菌DPB的发现形成的以厌氧污泥中PHB为反硝化碳源的工艺,如:Dephanox工艺和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工艺。3、弥补碳源不足的工艺对策3.1补充碳源补充碳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等可用作外部碳源的化合物,一类是易生物降解的COD源,它们可以是初沉池污泥发酵的上清液或其它酸性消化池的上清液或者是某种具有大量易生物降解COD组分的有机废水,例如:麦芽工业废水、水果和蔬菜工业废水和果汁工业废水等。碳源的投加位置可以是缺氧反应器,也可以是厌氧反应器,在厌氧反应器中投加碳源不仅能改善除磷,而且能增加硝酸盐的去除潜力,因为投加易生物降解的COD能使起始的脱氮速率加快,并能运行较长的一段时间。3.2改变进水方式取消初次沉淀池或缩短初次沉淀时间,使沉砂池出水中所含大量颗粒有机物直接进入生化反应系统,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初次沉淀池污泥进入生化反应池后,可引发常规活性污泥法系统边界条件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进水的有机物总量增加了,部分地缓解了碳源不足的问题,在提高除磷脱氮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对功能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而言,这种碳源是易于获取又不额外增加费用的。3.3倒置A2/O工艺传统A2/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布置的合理性值得怀疑。其在碳源分配上总是优先照顾释磷的需要,把厌氧区放在工艺的前部,缺氧区置后。这种作法是以牺牲系统的反硝化速率为前提的。但释磷本身并不是除磷脱氮工艺的最终目的。就工艺的最终目的而言,把厌氧区前置是否真正有利,利弊如何,是值得研究的。基于以上认识,他们对常规除磷脱氮工艺提出一种新的碳源分配方式,缺氧区放在工艺最前端,厌氧区置后,即所谓的倒置A2/O工艺。其特点如下:①聚磷菌厌氧释磷后直接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具有“饥饿效应”优势;②允许所有参与回流的污泥全部经历完整的释磷、吸磷过程,故在除磷方面具有“群体效应”优势;③缺氧段位于工艺的首端,允许反硝化优先获得碳源,故进一步加强了系统的脱氮能力;④工程上采取适当措施可以将回流污泥和内循环合并为一个外回流系统,因而流程简捷,宜于推广。AAO里面脱氮和除磷在硝化液回流方面是有点相互制约的,回流比大了脱氮好除磷不好,回流比小了除磷好脱氮不好。呵呵,主要还是用在大型的污水处理厂了,如果对磷要求比较高就加化学除磷了。培菌初期DO偏高是很正常的,因为微生物数量比较少,耗氧速率低。控制DO不要大于5都是可以的,我们之前做过培菌,证明只要DO不太离谱,比如在3-5之间都是可以的,随着微生物的增长,相同气量下DO会逐渐降低的。另外因为温度低,水体中的DO值也会比夏天高的;等到连续进水的时候,DO会进一步降低的,放心好了培菌是需要时间的,你才开始多少天就着急了。一般一个星期后,泥都会长很多了,SV30会有15左右,气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