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张洋zhyang2@mail.sysu.edu.cn——第二章信息交流(1)2★信息交流的意义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以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马克思和恩格斯32信息交流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2.2信息交流模式4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2.1.1信息交流的范畴2.1.2信息交流的含义2.1.3信息交流的特征2.1.4信息交流的类型51.1.2信息的定义(I)(回顾)全信息理论(钟义信)出发点:不同条件限定下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定义表述,为了得到清晰准确的认识,应当根据不同的条件,区分不同的层次来给出信息的定义;约束条件越多,定义的层次越低,适用范围越小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的总和。语法信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语义信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及其变化方式的含义。语用信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某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62.1.1信息交流的范畴(I)信息交流的类型:非生物-非生物信息交流自然信息交流生物-生物信息交流人-非生物信息交流信息交流人-自然信息交流人-生物信息交流人-人的信息交流71.1.2信息的定义(I)(回顾)全信息理论(钟义信)出发点:不同条件限定下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定义表述,为了得到清晰准确的认识,应当根据不同的条件,区分不同的层次来给出信息的定义;约束条件越多,定义的层次越低,适用范围越小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的总和。语法信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语义信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及其变化方式的含义。语用信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某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8非生物-非生物信息交流自然信息交流生物-生物信息交流人-非生物信息交流信息交流人-自然信息交流人-生物信息交流人-人的信息交流2.1.1信息交流的范畴(II)信息交流的类型:(社会)信息交流(广义)9信息交流(InformationCommunication):社会活动中的认知主体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递通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2.1.2信息交流的含义(I)一.定义: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包括“发送”和“接受”双方实现条件:符号系统、传递通道基本前提:不同的时间、空间10①信息发送者(信息传递者、信息生产者、信源、Sender):信息的初始来源,是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2.1.2信息交流的含义(II)二.要素:②信息接收者(信息接受者、信息利用者、信宿、Reciever):信息的最终接受者或利用者,是信息传递链上的最终环节;③交流通道(信息渠道):传送和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工具;“媒介”:信息生产、接收和传递中所依托的物质载体,如印刷文献、电子书、缩微胶片、信息网络等等;“工具”:信息生产、接收和传递中所使用的物化工具,如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摄像机、缩微阅读器等等;11④符号体系:传递信息的符号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组织方式、规则;2.1.2信息交流的含义(III)二.要素:“符号”:一种代表思想的通用记号或标志,是用以表达思想、进行指挥或者表示愿望的一种标记、行为或姿态,如语言、文字、手势、表情、信物、烽火狼烟、旗语、计算机语言等等;⑤知识信息库: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⑥支持条件:自然条件,如光、声、电、空气等;技术条件,如各种通讯技术、存贮、处理技术等;社会条件,如法律、政策、经济条件、信息机构及相关组织的建立等。12④符号体系:传递信息的符号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组织方式、规则;2.1.2信息交流的含义(IV)二.要素:⑤知识信息库: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⑥支持条件:保障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自然、技术和社会条件。①信息发送者:信息的初始来源,是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②信息接收者:信息的最终接受者或利用者,是信息传递链上的最终环节;③交流通道:传送和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工具;132.1.3信息交流的特征(I)1.单向传递性信息交流是一种时间和空间都不可逆的过程。142.信息间接性在信息交流中所传递的信息都是从“客观信息(本体论信息)”转换而来的“主观信息(认识论信息)”。2.1.3信息交流的特征(II)153.目的一致性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交流双方的“信息行为”。2.1.3信息交流的特征(III)信息行为目的行为人的行为非信息行为非目的行为:潜意识状态下的行为“接收方有信息需求,发送方有目的地提供”162.1.3信息交流的特征(IV)1.单向传递性信息交流是一种时间和空间都不可逆的过程。2.信息间接性在信息交流中所传递的信息都是从“客观信息(本体论信息)”转换而来的“主观信息(认识论信息)”。3.目的一致性信息交流必须依赖交流双方的“信息行为”。171.含义:共时信息交流(横向信息交流):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同一时间层面;2.1.4信息交流的类型(I)一.“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纵向信息交流):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不同时间层面;2.主要功能:共时信息交流:消除交流的空间障碍;历时信息交流: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183.交流通道2.1.4信息交流的类型(II)一.“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共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交流手段互联网、传真、电话、电报、广播、电视、邮政、身势、旗语、钟、鼓、灯、烽火、口语、实物等刻制光盘、拷贝磁盘、录音、录像、照相、绘画、文献、档案、古迹、文物、口语等194.相互关系2.1.4信息交流的类型(III)一.“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dt档案记录文物面谈信函文献电话、互联网共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201.直接信息交流:发送者和接收者直接发生联系;2.1.4信息交流的类型(IV)二.“直接信息交流”与“间接信息交流”方式:个人接触、交谈、面授、书信往来、参观访问、出席会议、演讲报告等;类型:①单线式: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接收者,信息依次由信息发送者传向最后一个信息接收者;②流言式:信息发送者不加选择地迅速地、主动地向可能的信息接收者传输信息;③偶然式: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在偶然条件下传输和交换信息;④集束式:信息发送者有选择地向特定信息接收者传递信息,后者同样有选择地向其它信息接收者传递信息。特点:时间间隔断、交流者选择性强、信息反馈迅速、感情色彩浓郁等;不足:适用范围有限、缺乏评价机制、信息准确性差、交流随意性强等。非正式交流211.直接信息交流:发送者和接收者直接发生联系;2.1.4信息交流的类型(V)二.“直接信息交流”与“间接信息交流”实例:看不见的学院(InvisibleCollege,又称“无形的集体”)由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在1646年首先提出的一种自发形成、自发解体的不稳定的非正式科学交流形式;通常由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名人物为核心的、对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感兴趣的人们采用聚会方式进行,在聚会中人们进行科学实验,讨论得到的成果,就科学和哲学论题进行争辩。这些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常常被记录下来,其副本以书信形式分发给其它有意者;由于参加这种活动的人起初并不是宫庭或大学的教授,而是大地主、商人、医生、律师和牧师等人,因此被称为“看不见的学院”,以示与正规学院的区别。网络时代的“InvisibleCollege”:QQ、BBS、Blog……非正式交流222.间接信息交流:发送者和接收者不直接发生联系;2.1.4信息交流的类型(VI)二.“直接信息交流”与“间接信息交流”方式:信息中介信息传输型,如:出版发行机构等;信息利用型,如:文献信息机构等;信息综合型,如:信息中心、专题网站等;正式交流233.相互关系2.1.4信息交流的类型(VII)二.“直接信息交流”与“间接信息交流”两者各具优势和不足;两者具有互补性;两者的界限日益模糊。4.区别?241.个体信息交流:“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2.1.4信息交流的类型(IV)三.“个体信息交流”与“组织信息交流”特征:以个人为中心,参加交流的人数较少,个体的联系非常紧密;实现条件:时空的接近、共同的认知;随意性较大,偶发因素比较多;角色互换明显;方式:既又直接信息交流,又有间接信息交流,但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信息交流;例:语言7%、面部表情38%、行为举止55%;26约哈里之窗JohariWindow1969年,JosephLuft和HarringtonIngram共同提出:27★约哈里之窗(JohariWindow)(I)•信息交流双方对彼此信息的了解情况:4.未知区3.隐秘区2.盲目区1.开放区他知他不知自知自不知①开放区(openarea):自己和对方都知道的信息;②盲目区(blindarea):对方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③隐蔽区(hiddenarea):自己知道,而对方不知道的信息;④未知区(unknownarea):自己和对方都不知道的信息。28★约哈里之窗(JohariWindow)(II)盲目区和隐蔽区大,开放区小不利于交流;相反地,盲目区和隐蔽区小,开放区大则有利于交流把他人所不知道的关于自我的信息传递给别人,并通过这种自我暴露,获得关于自我的反馈信息。292.组织信息交流:“组织与组织”或者“组织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2.1.4信息交流的类型(V)三.“个体信息交流”与“组织信息交流”方式:既又直接信息交流,又有间接信息交流,但最有效的方式是间接信息交流;内部外部间接(正式)管理层次线路、管理参谋线路、会议制度、委员会制度、职能部门、Intranet等职能部门、公共关系部门、各种传播媒介、社会信息管理机构、Extranet等直接(非正式)组织内部个人接触、非正式组织交流等各种人际信息交流、社区文化传播等范围途径302.组织信息交流:“组织与组织”或者“组织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2.1.4信息交流的类型(VI)三.“个体信息交流”与“组织信息交流”类型:①正规组织信息流:组织为达成其目的而必须进行的信息交流;②非正规组织信息流:发生于组织内,却并不与组织正规的等级结构和交流网络相对应的信息交流。a.任务指向型b.情感指向型a.垂直流:组织内具有不同权力、地位、职能等级的上下级之间纵向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下行流”和“上行流”两个方向;b.水平流:组织内具有相同或相近权力、地位、职能等级者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活动;312.组织信息交流:“组织与组织”或者“组织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2.1.4信息交流的类型(VII)三.“个体信息交流”与“组织信息交流”特征:参加交流的人数较多,范围较广;交流双方受到组织整体目标和行为规范的约束;比较规范,偶发因素较少;角色互换不明显;32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2.1.1信息交流的范畴2.1.2信息交流的含义2.1.3信息交流的特征2.1.4信息交流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