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河镇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文/罗玉琳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1]2085号)的具体要求,借鉴其他试点镇的做法和经验,结合炎陵县三河镇实际,现就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方案:一、基本情况三河镇地处株洲市辖区,位于炎陵县西部经济圈内。东与县城相接,西与茶陵县毗邻,南与炎帝陵相连,106国道、炎衡高速、炎睦高速、衡茶吉铁路和炎汝高速纵横贯穿境内,交通便利,是炎黄子孙拜谒神农氏炎帝陵的必经之地,是株洲市进入炎陵县的第一个乡镇,是炎陵县第一个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辖16个村、1个居委会,1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万人,是炎陵县唯一的一个集“历史文化古镇、工业重镇、生态大镇、文明平安乡镇”为一体的新型城镇。近几年来,连续多年荣获株洲市双文明建设红旗单位、株洲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株洲市招商引资先进乡镇、炎陵县双文明建设红旗单位、炎陵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2010年实现企业总产值5.78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工业总产值5.38亿元,同比增长22%;招商引资2.47亿元,企业新增技改1.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7亿元,同比增长55%;财政收入536万元,同比增长37.2%;农民人均纯收入3815元,同比增长11%,跻身进入株洲市“十快乡镇”行列。各项指标均在市、县先进之列。2二、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两型’社会和统筹协调、科学跨越”的要求,围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城镇发展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群众利益、降低发展成本为目的;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就业向组织集中,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局面,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弦,实施“生态立镇、项目活镇、产业兴镇、文化强镇”战略,打好“旅游升温、城镇提质、园区攻坚,交通加速”四大战役,努力把三河建设成为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体制创新、社会和谐的示范城镇。(二)基本原则。坚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创新务实,积极稳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民为本,统筹兼顾;方便管理,提高品质”的原则,把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三大关。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城镇发展改革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放眼长远,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条件,搞好规划布局。建设要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多出精品,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小城镇。二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培育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既要创新发展模式,又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努力消除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机制问题,3按照国家要求,走出一条大胆探索创新的发展路子。(三)发展目标。力争在发展改革试点期间内,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实现“一个前提实现、两个全面成功、三个基本建成、四个翻一番”目标,即到2015年,提前实现基本全面小康社会;星光村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和省级平安乡镇创建全面成功;基本建成炎帝线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带、霍家古镇清朝建筑群文物街、生态农业示范区;地方生产总值1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9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中心镇区建成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口达到4万人,城镇规划覆盖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60%,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科教、文卫、医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事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把三河建成规划科学、经济繁荣、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明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现代化小城镇。三、发展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试点期间,遵循“全面推进,按规实施,重点突破,注重特色”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发展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一)培育龙头产业,实施产业带动战略。产业兴,城镇旺。充分发挥三河陶瓷产业、木器加工产业、塑编制造产业、电子科技产业、方正墙体建材产业的“五大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作用,积极实施产业带动战略。一是实施区域品牌营销战略,大力提升五大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五大产业品牌作用,放大品牌对三河的经济拉动效应,采取各种措施,包装、策划、推介品牌,积极承接省内外知名陶瓷、电子科技、木器深加工等企业集团的转移,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落户,形4成集群优势,并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培植建立自己的本土龙头企业,提高镇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丰富区域品牌的内涵。通过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和丰富深化品牌的内涵,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业内外人士的品牌认同感。利用3—5年时间将三河真正打造成新型工业企业生产基地。二是加快星光工业小区的建设步伐。在抓好重点企业建设基础上,继续壮大自主产业,利用“三高一铁一国道”交通区位优势,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低污染、低耗能、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大项目进驻落户,扩大企业产业集群。(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繁荣镇村经济的大战略来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精心打造三河区域载体环境、产业环境、服务环境和人居环境,走独具特色的生机、生态、生财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路子。通过构建农林生态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定的社会环,为快速发展打造坚实的平台。加快新型社区建设,5年内完成10万平方米的新型社区建设,新增城镇人口2万人。(三)依托交通优势,培育三产市场。衡炎、炎睦和炎汝高速的出入口位于三河镇境内北部区域,并有106国道相连,随着三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蕴藏巨大商机,发展路域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高速公路的全面建成开通为契机,着重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仓储业,联动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位置优势和交通便捷条件,配套建设仓储基地和物流配送5中心,推进现代商业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超市、专卖店、专品商场,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四)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休闲经济。以享誉中外的炎帝陵景区为依托,在深度开发已成雏形的炎帝线农业观光休闲产业带基础上,发挥山、水、林资源优势,做好生态旅游休闲文章,重点开发源头、星光、霍家等村的山水田园休闲业、漠河段沿河林带休闲景点、霍家古镇景点。合理规划开发霍家千亩白毛洲,加大对漠水沿河的治理力度,绿化周边环境。利用漠河两岸的点线块结合水、林环境,兴建旅游、垂钓等沿河休闲区,构建水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自然景观,发展休闲度假业。(五)做大做强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围绕大米、油菜、畜牧三大产业,成立产业协会,加快产业化经营。以大市场为导向,向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园,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观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三河中学、中心小学义务教育设施进行合理分配;注重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公益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发展卫生事业。三是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抓好三河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综合能力,形成覆盖全镇的集宣教、文体、娱乐、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镇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规范文体活动室建设;加快6全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各村(居)委农家书屋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建立网络数字图书馆,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四是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居住区的生活污染处理设施配置,提升垃圾中转站的处置能力,提高生活垃圾的日清运和压缩率。加大居民供水设施改造力度,提高水质,推进农村集约化用水。五是完善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参合人员一个不落,以点带面,逐步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加大对优抚对象的帮扶力度,依托三河敬老院,使全镇五保老人安度晚年。(七)推进落后村改造,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研究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分期分批实施落后村改造规划,实现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坚持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于基础条件好、群众热情高、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村统筹规划,适度扩大规模,有步骤地实施迁村并点;对于位置偏僻、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的村不再审批宅基地,尝试通过土地置换的办法,把村民分期分批转移到中心村或社区居住。发挥非农产业的承载优势,争取在2015年,完成1—2个村的改造任务。四、发展改革试点的主要措施(一)以规划为龙头,切实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规划对小城镇发展的指导作用,在规划理念、规划体系、规划内容、规划方法上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一是合理布局镇村发展空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镇7村内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规划三河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突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污水处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重点内容,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工作,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近期发展改革规划。二是整合各类规划资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土地利用、能源交通、医院和教育设施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功能区划分,明确商贸区、工业区、生态区、生活区等各个区域。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切实体现群众意愿。强化规划实施监管,加强审批后跟踪管理和竣工后验收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城镇载体功能。一是强化镇域中心霍家经贸小区建设。扩展小区区域建设,完善区内水利、电力、网讯等配套设施,对炎帝大道商住房进行再次延伸和开发,为驻地发展人士提供良好的置业平台。充分发挥霍家经贸小区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三河经贸不断繁荣。二是带动乡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村“五化”建设为抓手,力争5年内使所有村达到景美、村净的人居环境。先期试点太和村避灾规划改造,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力争通过改造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片产业、改出一片景观。(三)以市场为导向,培育特色镇域经济。一是实施产业兴镇战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特色;引进“高含税收、高科技含量、高环保”项目,发展块状经济。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随着镇区的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合理规划利8用三河自然生态、风景名胜、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和果蔬采摘业,吸引工商、企业到三河开展产品开发、商业连锁、农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三是提升农业规范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在发展工业企业的同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有偿转让、委托经营、土地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集中,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着力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一条龙,促进农业现代化。(四)以改革为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改革行政管理机制,增强协调发展的能力。按照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理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加强对富余劳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增加对农民工培训、医疗、子女入学、社保等方面的投入和服务,逐步形成相互配套的政策和机制。三是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好小城镇开发建设和保护耕地的关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解决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逐步推行社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