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在看了李彬老师的《传播学引论》之后,发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作为南广学生的我们,尤其是电编学生。很少去读一些跟自己学科相关的研究性书目,我们所提倡的是多实践,实践得真知。但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瓶颈处有很多难过弄坎儿,拍不出什么好片子。但通过读此书后,觉得学校应该加上一些所学专业必要的研究性课程。在前辈研究成果指引下,想必在实践起来会更好。《传播学引论》是一部信息密度很大的著作,其中不乏独创性见解,行文中又往往妙语连珠。本书思路开放而又严谨,思维敏捷热又准确,表达流畅而又简洁,看这本书就像看美国大片和故事会,看得时候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看完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好吃的东西不一定有营养地说易读性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像电视打给我们的娱乐性和侵入性的文本体验一样。传播学是一门对人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综合性于深层化研究的新兴的交叉学科。从本质上来说,传播基本上分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最古老也是最为基本的形式,属于点对点的传播。而大众传播是点对面的传播,且在传播过程中多了“大众媒介”这么一个概念。在真正接触传播学之前,在我的认知当中,大众媒介指的仅仅是报纸、广播、杂志这么几种基本的大众传媒。但是现在我发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大众媒介比比皆是,比如掌媒、地铁报、校园广播等,无不例外地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传播学当中的“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尤为显著。本书导言以人类传播历史的发展为开始依据媒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变革,把人类传播活动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而以参与传播活动的人数来划分,人类传播行为的主要类型:“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传播与传播学文段中李斌老师介绍了四位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通过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其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是传播学的奠基之作。2.心理学家卢因。心理学中完形学派的代表,由德国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卢因将在其“场论”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而创立了研究团体生活与动力的团体动力学,使之名列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中。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与卢因分别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心理学和了社会学。两级传播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应用社会研究所同事1940年美国大选期间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社会调查中发现的。在其《人民的选择》作了详尽阐发: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中的一小部分人,这一小部分人在传播中表现活跃,积极主动地向人们提供某些方面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评断,即意见领袖也称“舆论领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核心。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行为主义在社会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在耶鲁大学任教并以他为核心形成耶鲁学派。霍夫兰是以探讨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闻名的。“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情感、行为和认识。围绕的主题:“劝服”。代表作《传播与劝服》。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属于实验法,形成以传播效果为核心问题的研究取向。其有关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成果对传播学理论的充实完善功不可没,传播研究由耶鲁学派开始朝向独立学科的方向跃进。在最后又介绍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三个方面的贡献:第一,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作为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社长出版了信息论的代表作《通信的数学理论》,1947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获通过。创办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在第二讲人际传播李斌老师提出传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符号。符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李彬老师将形容符号为传播的基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符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接着,作者对选择性定律进行了阐释,选择性定律是就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贮存而言的,它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这三层含义。人际关系的传播与媒介组织的传播相辅相成,但大众传播的落脚点还在人际传播,拉扎斯菲尔德著名的两级传播论就是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结合起来研究的范例。而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显示出大众媒介在大众传播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人际传播属于点对点的传播,大众传播属于点对面的传播。围绕传播者的控制分析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具体传播过程的控制,另一类是从宏观方面审视传播活动的潜在的控制因素。大众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其中,媒介组织是核心,大众媒介在大众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反馈这一个环节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假若没有反馈,传播便无法有效地进行。卢因是最早提出把关这一概念的,它指的是对信息的过滤与筛选,把关是传播活动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事实上每个人在信息的大循环中都在有意无意地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在第四讲中李斌老师介绍了批判学派。批判学派认为,只有以历史的、总体及联系的方法,才能透视传播活动的内在本质与外在联系。批判学派不仅属于传播学的一大学派,更属于左右现代文明的一大思潮。从历史角度理解批判学派的三个层面1.两种人生哲学:如果说经验学派秉承的是一种意志,那么批判学派延续的就是一种气质。理解批判学派的第一个层面即人生观层面,批判学派归根结底是一种超越性与诗意化的追求。2.两种现代思潮:即尊崇科学—进步—发展这一现实取向的科学主义,另外一种就是追求精神—价值—意义这一永恒主题的人本主义。经验学派关注的主要是传播的科学性问题,即“如何”传播,批判学派思考的主要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即“为何”传播。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在学术思想上,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社会批判理论”著称。霍克海默指出,批判理论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的,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之中,旨在帮助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而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既定秩序之外,旨在颠覆这个再生产过程。传统理论总是从既定事实出发,通过实证性的研究,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和的顺从化结论;而批判理论首先是破坏一切既定秩序,证明它们是同人的本质相背离的。所以,批判理论是以否定姿态而出现的“革命化”理论,而传统理论是以肯定的面目而盛行的“服从性”理论。在传播学研究及其中国化——传播学在中国三个阶段、三个流派及三个面向三个阶段:面——线——点。第一阶段的贡献可以说在于“面”——使传播学研究得以全面铺开,第二阶段的成就在于“线”上——使传播学研究沿着系统化的线路伸展,而第三阶段的作为则在于“点”上——针对各种现实问题或理论课题定点进行深钻细研。三个流派:应用——学理——思想。侧重传播实践的应用流派,立足基础理论的学理流派,倾向超迈高蹈的思想流派。三者分处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方面。三个面向:面向实际、面向新闻、面向主流。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都是由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两个部分所组合而成的。从新闻学到传播学:研究方法之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学术界开始萌发一些初步的传播学思想。如20年代,新闻记者李普曼出版了他的名作《舆论》,拉斯韦尔发表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这是早期传播学的经典著作,分别从新闻学与行为科学的角度论述传播问题的两个研究方向。传播学是一门对人类传播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综合性于深层化研究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正是因为其复杂性,决定了对于传播学的研究是层层深入、永无止境的。我认为在未来的研究道路上,还可以从媒介本身的形式入手,继续深入研究媒介讯息论,与此同时,还可以从媒介对大众社会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它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杨鑫电编七班2012070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