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省陶研会第七届“行知杯”参评论文封面论文编号:(评委填写)论文题目《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姓名尚福海性别男学科数学联系方式15252391169单位淮安市新安小学个人承诺:1.我郑重承诺: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2.我郑重承诺:主办方有权对论文做非盈利性展示和出版。承诺人签字:年月日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盖公章)年月日《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读后感摘要:陶行知这个名字几乎每个搞教育的人都知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可是,大多数教师只知其名,不知其人,不明其说。虽然知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但对于他的教育思想却不是很理解。通过阅读《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我不仅更加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还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学,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关键字:教育、教学、生活、理论、实践正文:近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感慨颇多。对照自己三年的教学生涯,真是觉得非常惭愧。正如书中序论所说:“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不去积极实践陶行知,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应该有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打开这本书,很多的语句让我觉得震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些都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写照,耐人寻味。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和启发:1、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对孩子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校园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生活中;2、“教学做合一”;3、不仅教知识,更要教学做人。一、“生活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提倡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走进生活,贴近生活。陶行知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他是我国教育理论的先驱者。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更是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甚至还有专家认为,“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虽然这句话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认同,但是,足以看出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不以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不以生活为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这些死人构成的世界是“死世界”。教学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产物:“人”是否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与素质教育下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不谋而合。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也有力的抨击了当代教育的片面性,偏重于“生学准备”的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使学生远离了生活。陶先生始终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把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也把教育与生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他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教育应该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二、“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教学做都是为了一件事,而且要把这件事做得又好又省(有任务、有目标)。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我们就要怎么学,做事怎么学我们就要怎么教。学生叠被子我们就要教学生掌握叠被子的方法,学生要在叠被子时用到什么工具我们就要教学生使用什么工具,学生在叠被子时如何思考我们就要如何正确示范思考。总之,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老师示范做网站,学生学会了,老师即是做也是学,同时也是教。学生做网站,网站做得越来越好了,学生即是做也是学,同时也是教。老师是为了学生如何学得更好才教,学生是为了自己如何做得更好才学。就是做什么事就学什么方法,学什么方法就要教什么方法。所以教学做合一的关键是在“做”,教学做合一也是做学教合一,我们要想获得全人类的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学会教学做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指出: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他主张教师的职责不应该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做人。他要求教师第一要有真知灼见,不要有偏见;第二要敢说真话,不说假话。而如今,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各样的考核、评比、检查,我们老师不得不填写名目繁多的表册,在桌面上做文章。一些学校为了所谓的荣誉,不让“差生”参加公开课,不让参加跳绳、踢毽子的检查,而让别班的学生顶替、撒谎,举不胜举啊!教育做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尽管只是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我们每天去学习很多的知识,但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这句话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去做一个真正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我们做其他一切的基础。“真”是教育的内涵、“真”是学校的根本、“真”是社会的期盼。“真”比一切都重要。:“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职,不弄虚作假。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老师是学生无影的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在为他们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师德的求“真”是教育对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的是真道,不是伪道;授的是正业,不是歪业;解的是真惑,不是假惑。这样,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始终贯彻一个“真”字,要真心诚意地教学生学做真人。陶行知大爱大德,先知先觉,他的话,山高水长,春风化雨,细细品味,我是震撼,是崇敬,他倾其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提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读陶行知,不能不学陶行知。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做行知路上的后来人,以陶行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精神去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参考文献1.周德藩等编;;《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2.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