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济发展的贸易效应 (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六章保护贸易理论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普雷维什-辛格的中心外围理论保护贸易新理论主张保护贸易的其他论点2既然自由贸易能为两国带来利益,为什么还存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世界贸易总的趋势是向自由贸易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目前的发达国家,还存在程度不等、侧重点不同的贸易保护政策。33第一节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1757-1804)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政治家、金融家、第一任财政部长。因政党相争而决斗丧生。2006年,汉密尔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5名。445罗恩·切尔诺夫《汉密尔顿传》的结论极具说服力:“如果说杰斐逊提供了美国政治论文的必要华丽诗篇,那么汉密尔顿就撰写了美国的治国散文。没有哪位开国元勋像汉密尔顿那样对美国未来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有如此的先见之明,也没有哪个人像他那样制订了如此恰如其分的体制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6汉密尔顿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等,在此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总统,如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Roosevelt),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就是建立在汉密尔顿的遗产基础上的。7一、保护关税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776年,美国宣告独立,英国极力反对,派军队进行镇压。7年后,美国虽然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但其经济上仍属殖民地经济形态,国内产业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工业方面仅限于农副产品加工和手工业的制造,处于十分落后的水平。8当时摆在美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工业;另一条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继续向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出售小麦、棉花、烟草、木材等农林产品,用以交换这些国家的工业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前者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后者是南部种植园主的要求。9汉密尔顿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极力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并于1791年向国会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性关税的重要性,提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1010工业立国思想:明晰的私有产权制度,建立市场运行规则政府要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实施贸易保护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改善交通运输环境,提高运输能力11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根本无法与英国、法国等国的廉价商品竞争,因此,美国应该采取关税政策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征收关税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而是保护本国的工业,因为处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或企业难以与其他国家已经成熟的产业相竞争。(前有标兵,后有追兵)12二、保护关税论的主要论点•自由贸易不适合美国的现实美国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难以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进行竞争。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使美国继续充当欧洲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国内的制造业却难以得到发展。•发展制造业的直接与间接利益。制造业的发展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生产部门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到发展,这些发展能够给美国带来利益。13“为了保护美国的民族工业,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实施关税保护政策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进口,对必须进口的原料免税,限制改良机器的出口等,主要是为本国弱势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国内市场,从而达到扶植其发展的目的。一旦本国制造业实力强大起来,就逐渐减少关税,积极推动他们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14政府加强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的具体措施: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扶植私营工业发展;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免遭外国企业的冲击;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本国急需原料;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并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15限制改良机器及其他先进生产设备输出;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工业品质量;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16•汉密尔顿还认为,一个国家要在消费廉价产品的“近期利益”和本国产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之间进行选择,不能只追求近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不是全面性的,不是对全部产业的保护,而是对本国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产业予以保护,并且这个保护还有时间限制。17三、对保护关税论的评价•1816年,美国首次以保护关税的名目提高了制造品的关税;1828年,美国再度加强保护措施,将工业品平均税率提高到49%的高度。•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主要表现为实现较高的进口关税水平,鼓励原材料的进口,限制原材料的出口,以便为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比较廉价的原材料。同时鼓励工业技术的发展,提高制成品的质量,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8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是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美国建国初期急需发展本国的工业,走工业化道路,追赶欧洲工业先进国的强烈要求。这一观点的提出,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两大流派已基本形成。19第二节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1789-1846)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左,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20他的观点深受汉密尔顿以及美国学派影响。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其以具体行动力促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一,并对后世德国的统一产生影响。21《美国经济学大纲》《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theNationalSystemofPoliticalEconomics)22《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国际商业、商业政策与德国关税同盟》的出版使李斯特的声誉达到生前的顶点,它被视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奠基文献。(维特说,“德国所有大学都在学习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而且此书还是俾斯麦的案头书。”赫斯特(1909)宣称,“可以毫不过分地说,无论是旧世界还是新世界,作为现代关税政策理论依据的大多数基本思想,都是李斯特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过的。”)23李斯特的个人经历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是19世纪上半期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靠刻苦自学成才,曾任图宾根大学经济学教授。他的著述颇丰,涉及面很广,但就经济学方面而言,最重要的论著有三本:《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李斯特热衷于政治活动,曾担任符腾堡公国国会议员和该公国工商业协会顾问。早在19世纪20年代担任公职期间,李斯特就非常注意对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并以“请愿书”等形式著文抨击当时德国封建专制政权的官僚主义,竭力主张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政治制度、出版法等等方面进行改革;24同时,在经济方面,提出废除德国内部的各种关税,对外“实行建立在报复原则基础上的全德关税制度”,解除农民沉重的封建负担等主张,并为实现这些主张而游说德国各邦。这些主张触犯了政府当局,以致被以“冒犯和污蔑符腾堡政府、司法行政当局和国家公仆罪”的罪名判处监禁和强制劳动。他曾以上诉的方式要求政府特赦,未批准。25于是潜逃到法国和瑞士流亡两年(1822-1824)。在潜逃期间,他遇到美国拉斐特将军,后者邀请他前往美国访问,他未同意。出于爱国心,他返回符腾堡公国,入境后即被逮捕。最后,他被迫以放弃符腾堡国公民身份并立即离境为条件获得自由,于是1825年被迫携眷经法国移居美国。26在美国,李斯特受到拉斐特将军的亲切接待,经其引见,与当时美国的一些政治名流成为好友,成为所谓“美国体系”(当时美国人对保护关税政策主张的称呼)的主要支持者。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的批评决非出自纯粹的空想。旅住在美国期间(1825-1832),他曾参加1828年新关税法通过之前贸易保护主义者和自由贸易者之间进行的论战。他精力充沛地支持费城制造业和工艺促进协会发起的要求提高关税的宣传运动。271827年秋,他在费城《国民报》上以致这一协会副主席查尔斯·英格索尔的12封公开信的形式,阐述他对当时美国报刊争议颇为激烈的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论战的立场和观点,在这些信中,李斯特极力主张对美国冶金和纺织业采取更大程度的贸易保护。这些书信同年汇编为《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和《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附录》两本小册子。1830年10月,李斯特获美国国籍。美国总统杰克逊作为对1828年竞选总统时李斯特对他的支持的回报,于1831年任命李斯特为美国驻汉堡领事,但遭到参议院的否决。281832年,李斯特终于以美国驻巴登领事的身份返回德国。回到德国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宣传和实现建立铁路系统的设想。但德国封建势力仍不能容忍李斯特,他被迫于1837年秋再次离开德国,移居法国巴黎,希望引起法国对他关于铁路建设计划的兴趣。到巴黎后,他获悉法国“道德和政治科学院”正在就贸易政策举办有奖征文活动的消息(论题是:“假如一个国家要实行自由贸易或修改关税政策,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以便以最公平的方式协调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于是写出《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以应征。得知未获奖后,李斯特深感失望,将该书当作没有重大价值的草就之作丢在一边,接着就把注意力转向《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写作。29他决定要对自己的经济学说作出更全面的阐述,其结果就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国际商业、商业政策与德国关税同盟》问世。此书的出版使李斯特的声誉达到生前的顶点,它被视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奠基文献。(维特说,“德国所有大学都在学习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而且此书还是俾斯麦的案头书。”赫斯特(1909)宣称,“可以毫不过分地说,无论是旧世界还是新世界,作为现代关税政策理论依据的大多数基本思想,都是李斯特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过的。”)301843年,他创办《关税同盟报》,继续宣传他的经济学说和关于德国政治经济统一的观点。然而,学术上的成就并未给他带来什么好运,物质生活的贫困,加之德国封建势力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迫害,终于促使他于1846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那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涯。31一、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学说(一)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首先用历史的事实论述了欧美各国发展工商业的“历史教训”,说明自由贸易政策只对先进国家有利,而保护关税应是后进国家在它的工业尚无力量同国外竞争时所必须采用的政策。32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之先,必先经过保护阶段。他批评作为自由贸易政策依据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它的最大缺点是忽视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一种世界主义的经济学。33(二)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基础。为了从理论上阐明德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正确性,李斯特提出了生产力学说。他说,“除了这种交换价值科学外,还必须建立一门独立的生产力科学,以便全面地、正确地描述社会经济学的实质,而贸易政策主要应当把生产力理论,而不是如迄今的理论家们那样把交换价值作为自己的准绳。”李斯特从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关心提高生产力,特别是关心德国的工业生产力的提高。34他还把生产力与财富的关系比喻成果树与果实的关系。生产力犹如结果实的果树,而财富则是果树结出的果实。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他认为,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也应着眼于提高生产力,而不能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少。他认为古典学派之强调价值和成本,主张各国自由输入廉价商品,是为了阻止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使别国工业被扼杀在摇篮中。35为了培养德国的生产力,他主张宁可暂时忍受实行保护关税初期工业品价格偏高的不利,而国家一旦建成了自己充分发展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