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数学》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课程名称:《生活与数学》授课教师:娄佳佳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教学材料:选编授课时间:每周一节,总共一个学期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学生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总体目标:1、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2、实践和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3、拓展和延伸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解题的思路及方法,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及特长。具体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向学生渗透学科知识整合的“大数学”观。2、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4、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力目标:1、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2、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4、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目标: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2、通过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3、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将参与活动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创造的动力。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二)课程的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老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先进的数学》和《美丽的数学》。在《古老的数学》一章中,并不是把数学史作为一门研究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而是根据现代心理学发现的一个体现数学史的认知功能的“遗传法则”。从数学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寻找数学发现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体会数学家们为寻找这些知识的付出的艰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的教材,让学生体会“只有付出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人生道理”,“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数学精神”。在《好玩的数学》一章中,利用心理学中“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规律,以一系列数学游戏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代名词,真正的数学其实可以是乐趣无穷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兴趣作为他以后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源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主动意识到自己爱玩的游戏原来与数学紧密相连,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巩固看似乏味的知识,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在《有用的数学》一章中,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设计了很多贴近学生、符合实际、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能够解决的生活实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些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数学,知道学习和学好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驱动力。在《智慧的数学》一章中,通过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以改变人们认为科学研究枯燥无味的看法。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有趣的数学问题、经典的数学问题、奇怪的数学问题。通过对“有趣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对数学中的存在的智慧产生强烈的好奇与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天生的求知欲;通过对“经典的数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对“奇怪的数学问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先进的数学》一章中,主要学习和研究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数学枯燥论”和“数学无用论”的观点;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另外,通过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软件打下了一个结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电脑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数学教育上的贡献。在《美丽的数学》一章中,展示给大家的是数学的美丽无所不在,数学的符号、公式、算法、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都是很美丽的。这些“数学之美”都需要我们能够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去寻找、去发现、去挖掘、去欣赏,使美丽的数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数学的美丽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作为对数学学科的教学,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的载体,用它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人格更健全,心灵更美好。(三)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师活动为中心或主体的局面,代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和中心,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问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践探究等多种活动,切实感觉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主题1《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开发了实践教育这种非课堂方式,设计了四种形式:环境考察、环境知识的科学实验、环境知识的研究性学习、环保社团活动。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中做主人,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知识”(所谓“直接经验”)和“地方知识”,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教师领导下的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及意义的过程。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根据学生来决定学习的起点、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了学生想了解的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想参加的活动。由于我们在开发《化学与生活》这门校本课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同时课程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所以开设这门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学到了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和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他们迫切希望课程改革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与实践机会。同时我们认为只有当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会,这样的知识才能终身受益。1、教学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应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如在主题1《化学与环境》的学习中,对部分有潜力又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创造必要条件,给予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更高层次的辅导,举办一些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并引导他们将来投身环保事业或在不同岗位上的决策中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环境、材料、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得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2、教学活动(以化学与环境主题为例)(1)课堂教学法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但由于课程本身的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掌握扎实的、全面的环境科学知识,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计划者,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觉得环境意识的形成并不等于环境知识的学习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协调时,学生也许记住了教师所讲的道理,甚至学会了怎样判断或评价某种行为是否有有益于或有损于环境。但是这并不表示学生一定形成了环境意识,他们很可能把教师所讲当作一类知识,因为知识变为意识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实践才能使主客观达到统一。环境意识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接触过与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真实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样只是在课堂上分析一些实例,则环境意识教育的内容,也很容易流于空洞的形式,只有当学生在真实的环境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他才会更加确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才会转化为自己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自觉的行为,环境意识的教育目的才可能真正达到,反之如果用讲授环境知识的方法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势必容易导致将环境意识的内容割裂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由学生记住,再在某个时候让学生复述出来,那就没有环境意识教育的真正的意义。......所以主题1化学与环境的教学还包括了另一个重要的非课堂方式—实践教育。(2)非课堂方式—实践教育。A、环境考察。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利用校园进行环境教育是一种较为实际可行的办法,具有省时省力,相对安全,易于教师管理和控制的的特点。下面是我们在课程中设计的利用校园开展环境教育的一些做法。活动1.实验室环保调查。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上有些药品是有毒的或有腐蚀性的,会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指导学生对实验室中的危险品放置和废液、废渣和废气的处理方式,及其安全操作方法进行调查,掌握初步的有关常见危险品的环保知识,鼓励学生从调查中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的建议,参与学校的环境保护。序号处理废物名称三废类型(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主要危害实验室处理方法简述处理后的效果使用时的正确方法1.2.345…你对实验室改进环保措施的建议:12…活动2.学校垃圾分布的回收调查编号存在状态地点清除频率(次/日)有无分类与回收或堆肥123…自己为校园垃圾清除和分类做过那些努力?1.2.3.…学校有哪些清扫垃圾和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或措施?1.2.3.…你对学校垃圾处理方面有哪些建议来改善学校的环境?1.2.3.......…活动3.校园植被分布调查1.教师准备一张学校的平面图,设计观察路线,这一路线要使校园里的所有树林都能被观察到并被登记下来,不要遗漏。2.在学生调查之前,教师要事先观察,了解植物种类,从植物志或植物手册上查出这些植物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