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2XX县发展和改革局二○一一年二月前言XX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部,湘赣边境,罗霄山脉中段,属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与江西省XX、XX、XX县接壤,西邻XX市,南连XX县,北邻XX县。全县总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5和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20.2万人。境内河流以沤江和淇江为主轴呈树枝状分布,全县属典型的山区腹地,县内平均海拔881米,其中县城海拔824米。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山区特点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5.4°左右,年降水量1670毫米,无霜期240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绿色生态县,天然空调城”之美称。境内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8.29%。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水能资源为依托的小水电产业、以丰富的矿产品和电力资源为依托的矿产品加工业和化工业、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三大产业。XX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人杰地灵,环境优越。这里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虽地处山区,但交通方便,信息畅达,是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00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XX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短缺、水环境3污染严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XX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编制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XX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规划基期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2001——2015年。4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更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县作为全国资源最为缺乏的经济强县之一,资源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而且对湖南省乃至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5本途径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业已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性市场化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了内源发展和外力推进的良性互动。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00元。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县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能源生产企业较少,企业所需能源和木材家具、纺织服装、信息电子等特色产业所需原材料很多需由外部输入,资源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土地和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性因素。为了破解诸多资源能源难题,解决要素瓶颈制约,必须大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供给瓶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本世纪以来,我县着手开展国家生态县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根本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城镇和工业污染治理的任务艰巨。“十一五”以来,我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任务还很重。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以最少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切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努力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6环境的共赢。(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XX县已到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进出口结构等都必然发生深刻变化,向着更高层次转型。从我县经济发展的质态来看,粗放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产业类型上,以食品加工、小水电、竹木家具、纺织服装、硅冶炼、化工等传统特色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1SO14000认证的企业不多,仍存在相当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在规模效益方面,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整体发育仍不足;从具体的增长质量来看,硅冶炼、化工、建材、造纸、木业等产业的高能耗特征十分明显。由于经济增长的长期粗放型、规模型快速增长,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量的外延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通过质的提升带动量的新扩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深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不断加快,国际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绿色壁垒”对我县产业、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制造和绿色标准,已成为我县提高企业7经济效益、增强石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县应对市场发展必然选择。二、现实基础(一)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发展循环经济是发达国家的生态经济学家在对“富裕污染”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在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投入。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技术和资本支撑,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往往难以实施。我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7.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1亿元(现行价,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9%,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86亿元增加到3.57亿元,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83亿元增加到3.72亿元,年均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05亿元增加到6.81亿元,年均增长11.5%。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616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亿元,年均增长12.3%。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0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6亿元,年均增长10.2%。虽然经济总量小,但不断上升的的经济实力将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生态补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在我县形成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县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硅冶炼、药材、竹木产业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块状特色经济。硅冶炼产业8升级、茶叶加工、草山开发、竹木加工、小水电均已颇具规模,同时,正在筹建XX县省级工业园。随着我县高速公路的打通及二级公路改造项目的建设,我县发达的区域特色产业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能够有效弥补中小企业比重高、单个企业不具备实行循环经济规模条件的劣势,为实施工业园区(块状经济)的生态化改造、促进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集中供电、供气、治污、废弃物回收等创造良好条件。(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我县深入开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从源头堵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进入。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能耗产业技改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鼓励发展废物利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对全县耗煤大户实施控煤,有效地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实施了“太阳能屋顶行动计划”,城镇新建民用建筑80%以上安装使用太阳能利用设备。开展零售行业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关于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强化投资强度标准约束,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开展以宅基地复垦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作,强化工业用地管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加大高耗水企业和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技改造力度,鼓励企业使用中水。加强建材行业用水和管理和整治,引进先进全自动电镀操作设备,降低废水排放量。严控地下水的禁限采。(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9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制定清洁生产推进计划,明确分步目标任务。把硅冶炼、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企业作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重点。在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广泛推行生态养殖场猪粪尿综合利用、秸秆载培食用菌等农作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对县内的小硅厂全面实现了关停拆除、对小砖窑实施了集中整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五)企业园区社会典范近年来,我县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生态县建设,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工作,在企业、园区和社会等层面均取得明显进展。在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方面,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利用和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废旧金属回收加工、废旧家具的回收再利用成效显著;在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我县开展了生物能源、余热发电、废弃竹木材料加工机制木炭等项目。在全社会循环方面,大力创建绿色企业、绿色饭店、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六)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扎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编制规划。加大了对重点污染企业监控。严控烟尘污染,加强各类噪声的综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和噪声质量均达到功能区要求。XX县XXX垃圾填10埋场2011年上半年即将建成投入使用。XX、XX等重点乡镇垃圾处理项目已编制建设规划、其中XX镇垃圾填埋场已完成选址与征地工作。(七)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绿化造林、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作成果,狠抓生物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2%。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8.6%。废弃物处理率达到98.6%,五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单位GDP综合能耗由1.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81吨标准煤/万元,“十一五”期间五年下降了37.7%。三、主要问题我县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但是发展循环经济中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理念认识有待提高循环经济是新理念,与循环经济相对立的传统经济思想观念障碍明显。一些政府部门在业绩考核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企业往往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主要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些企业为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效应而削弱了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力度,“外部不经济”行为时有发生。广大群众对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11程,对如何科学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缺乏认识,企业“绿色采购”和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我县的主导产业中,电力、硅冶炼、服装纺织、化工、造纸、建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