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基础资料目录一、环境卫生管理:1、环卫资金来源与使用情况。2、“十一五”“十二五”以来的环卫投资情况及其结构。3、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情况。二、环卫从业人员(环卫职工基本情况):1、一、二、三线人员比例,环卫各工种人员比例,基本职工、合同工、季节工等的比例。2、职工年龄结构及知识结构。3、环卫职工占城镇人口比例。4、其他从事环卫服务的人员情况(数量、结构等)。三、环卫作业和生活废弃物处理处置1、道路清扫作业系统:城镇道路面积、清扫保洁面积,保洁等级(依据国家有关(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划定道路广场保洁等级)、机械化作业面积。清扫、保洁、洒水等作业与管理。2、生活垃圾作业系统:近三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台车站、码头);垃圾成分、含水率、低位热值等特征(详见附录三)。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中转作业与管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路线与作业管理。3、粪便作业系统:粪便管道化排放的情况,近三年清运(清掏)量,粪便处理、处置的主要工艺及其管理情况。4、水面漂浮垃圾作业:水面(河道)面积、保洁面积,水面漂浮垃圾打捞、运输等作业及管理现状。5、建筑垃圾(渣土):年产生量,收运、处理、处置及管理情况。6、医疗垃圾:目前管理现状及处理、处置方式。7、车辆清洗与楼宇清洗:设施、人员及管理情况。四、环卫设备、设施及用地情况1、各种环卫设备(垃圾粪便清扫转运车辆与设备、垃圾处理与处置设备等)的数量、型号、分布和使用情况。2、各类环卫设施(包括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堆肥或生化处理厂、粪便处理场、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垃圾容器、废物箱、垃圾粪便码头、车辆清洗站等)的数量、规模、分布及其用地现状。3、环卫设施的分布和用地情况应附图表说明(见附录)。五、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六、最新版总体规划说明书、规划图。七、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范围。附录城市生活废弃物基础资料与数据调查城市生活废弃物的产生量、组分等基础数据是开展城市垃圾处理和管理工作、确定环卫设施规模与工艺的重要依据,应采用科学规范的计量与分祈方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1.基础数据调查:A.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B.现状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C.预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D.数据的内容:(i)垃圾产量:产生量(年、日)、清运量(车吨位、称重吨位及其换算系数),变化预测;(ii)垃圾特征:(iii)元素分析:(iv)工业分析:垃圾的组分、容重,有机物、无机物含量,可燃物、不可燃物含量,及其变化预测;C、H、O、N、S、C1等元素分析;低位热值、含水率,灰份等,及其预测。E.预测模型:人口模型、统计学模型等。F.数据口径:应对城市区划范围内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市非农业人口等口径所对应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城市人口的统计与计算,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户籍人口(含在册非农人口与在册农业人口)、暂住一年以上人口,并考虑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与比例。2.其他参考数据:①城市环卫系统就业人员(岗位)数:大中城市、旅游城市按城市人口的2-2.5%配备;小城市按城市人口的1.5-2%配备。②城市大中型环卫专用车辆:按:城市人口每万人2辆进行配置③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基准值:取O.9-1.3kg/(人.日),并可按照本地实际进行校正。④城市粪便产生量基准值:取1.0-1.2kg/(人.日),并可按照本地实际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