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平度市西关小学李付红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四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一、分析教材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为今后学生学习“通分、约分”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能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能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4.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二、教法、学法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进入探究新知;学生通过探索以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便能在环环相扣的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找出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尝试练习后并对方法进行梳理。三、教学过程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情境导入我出示情景图: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小明同学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社区要用右图所示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装饰社区,你能不能帮小明想一想这些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最短可以是多少分米?这一环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承接本单元的剪纸话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你说我讲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两个环节。1.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理解公倍数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去尝试猜想:请同学们先猜一猜,你认为这些展板的边长会是多少分米?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动手去铺满一个正方形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交流时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察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总结得出,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从而揭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两个数只有最小的公倍数,进而认识最小公倍数。再回归到开始的实际问题,加深与生活的联系。2.在操作交流中明理我首先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交流时让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性,除了将12和18的倍数分别一一列举,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还可以先列举出一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倍数。进而让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回忆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明确用短除法也能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明白要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除到两个数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最后把除数和商乘起来就得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学生尝试用短除法找最小公倍数,再总结出方法。通过对比,区别用短除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只把除数连乘起来,找最小公倍数的是把除数和商都连乘起来。这一环节,通过举一反三,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到找公倍数方法的多样性,想出短除法找最小公倍数,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三)自主练习巩固练习是学生深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1.基础练习通过圈4和6的倍数,直观的找到50以内4和6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加深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2.提高练习我设计了通过不同方法找最小公倍数,交流与对比让学生体会短除法的优越性。3.综合练习通过应用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舍。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四)回顾反思我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我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并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我还提出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下。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