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浅析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意义及局限性作者:徐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6期摘要:本文试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为理论依据,探讨了霍氏理论对促进人们认识各国文化差异的重大意义。同时总结了该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如文化的绝对性、数据的狭义性和文化的静态性,并指出这一理论应不断完善和发展。关键词:文化维度;霍夫斯泰德;意义;局限性[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7--021.引言从1967年到1973年,荷兰著名学者霍夫斯泰德对跨国公司IBM全球员工先后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其中涉及116000多份问卷、70多个国家和20多种语言。基于实验性研究的分析数据,霍夫斯泰德(1980)提出了他自己的国家文化维度模型来解释不同文化背景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女性化。他指出,所有的文化价值差异都可追溯到这些基本维度中的一个或几个[2](P32)。后来,在加拿大心理学家迈克尔·哈里斯·邦德关于远东地区价值取向研究的基础上,又补充了第五个纬度,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HofstedeandBond,1988)。2.霍氏文化维度的研究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霍氏的文化价值维度理论受到了众多海内外学者的青睐,成为研究跨文化领域尤其是价值观差异的主要理论依据。Westwood(1992)对这一理论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霍氏理论是研究跨文化环境下的管理和组织行为的标准理论。”该理论中的五个维度为定量研究已文化与他者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提供了可操作的变量,对跨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中美文化维度得分为例[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维度包含了两个相反的倾向,也是两个极端,衡量在一国社会中,哪一个倾向更得到社会的关注,符合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在个人主义倾向的社会,社会更关注个人的利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较为独立,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相对松散。同时,个人只对自己最亲密的核心团体级家庭承担责任,财富的增加和地位的提升主要依靠个人的能力来取得。而在具有集体主义倾向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以群内关系为纽带,更注重集体的成就和利益,对社会集体组织有强烈的依附感和忠诚度,群体之内和群体之外的界限十分清晰。龙源期刊网不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考虑自身利益受到不确定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时,通过正式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的程度[1]。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文化中,团体组织试图建立更多的规则来规范社会成员,将可预见的风险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地位和资历得到高度重视,如希腊、日本等。相反,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的文化中,人们的言行所受的约束力更小,对新事物的出现和新思想的产生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敢于挑战权威和打破传统,如美国、加拿大及北欧一些国家。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指的是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在低权距离的国家里,上下级、长幼间的关系被看做是平等的,而高权利距离的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3](P49)。由于各国对权力分配差异的理解不同,在这个维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在美国,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沟通距离较小,平等观念更为明显。在权力距离较低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管理层体制结构和地位象征则尤为重要。男性化/女性化。男性化倾向/女性化倾向的维度表明性别对一个社会中男性和女性扮演什么角色的决定程度[6]。在男性化倾向的社会里,社会性别角色非常明确,男性被赋予“坚强”“果断”“重物质”的性格色彩,女性则被认为是“谦逊”“温柔”“重家庭”的形象化身。在女性化倾向的社会中,两性社会分工交叉重叠,男性不仅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同时也分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双方更注重生活的和谐。长期观/短期观。长期观和短期观指的是某一文化中的成员对延迟其物质、情感、社会需求的满足所能接受的程度[4](P175)。长期取向的价值观强调节俭和坚持的品格,愿意为长远回报而不断努力;短期取向的价值观尊重传统,履行社会义务,更加注重当前消费。不同于其他文化模式的研究只提供概念性的理论,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理论有具体的调查数据作为支撑,向世界提供了70多个国家的有关价值观的数据,为人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根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今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霍氏理论给跨文化传播者、从事跨文化商务及管理活动的人员提供了一种便利的工具,帮助人们在活动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体系,避免跨文化冲突,理解异域文化的差异,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3.霍氏文化维度的局限性霍氏的四个文化价值层面为跨文化管理、跨文化交际以及其他跨文化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提供了一个以实证为基础的理论框架。但是,霍氏文化维度并不是毫无缺陷的。依笔者之见,霍氏理论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文化的绝对性正如霍夫斯塔德自己所说,这个理论只能用来说明某一种文化下的成员总的价值取向而不是某一单个成员的文化价值取向。这个缺陷为我们解释文化价值维度带来了困难。当结果符合假设的时候,可以用该理论来解释;但是当结果不符合时,同样也可以由改理论来解释。如龙源期刊网此,结果永远符合这个理论,当然就降低了可信度。另外,霍氏维度平均化了一种文化。就是说,他预设每个文化集团都应该有典型的成员,而实际上在任何文化集团中都很难找到典型的成员。在年轻一代中个人主义倾向占主导地位,但是在老一代人中间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较强的集体主义倾向。在同一时期,在同一种文化中,两种不同的倾向也可能同时存在,这证明了一种文化不是某种维度的两分法。霍氏把各个文化维度都分为两个绝对的对立方,研究的国家都按两分法来分类未免有些过于绝对。而中国的这种现状正好证明了霍氏文化维度的两分法有些失之偏颇,仅把中国归类为个人主义或者集体主义都有些不妥,忽略了文化站可能存在相反的两种文化对立面。一种文化维度的相反面可能会同时存在于同一种文化中,只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两者所占的比重不同。(二)数据的狭义性第二,霍夫斯塔德的理论虽然被不少学者用来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行为的影响,可是这个理论在产生的过程中只收集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数据,并没有中国大陆的数据。这一缺陷使得霍氏理论在解释中国大陆的文化和社会现象时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少海外学者在进行中外跨文化比较时,却并没有认真考虑这一不足可能造成的认识上的偏差。以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这一层面为例,今天的中国人中,尤其是年轻人中到底有多少是抱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呢?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与霍氏的集体主义文化价值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中国人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时,是不是总是认为避免正面冲突是最好的办法呢?另外,霍夫斯塔德权力距离的解释是否适用于我们的上下级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是霍氏理论所无法回答清楚的。(三)文化的静态性。将以上特点与中国的现实相对照,会发现这些描述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现状。这些描述可能更适合霍氏进行其文化研究的年代。而中国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转换,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应再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文化。这暴露出霍氏研究中的一个弱点:静态性。霍氏在对文化进行研究时,实际上假设文化是静态的,连续的。事实上,因为影响文化的因素如地理、历史和共同经历等都会发生变化,文化也会发生变化。文化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与霍氏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的文化表征。然而,随着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体主义不在占主导地位,个人主义渐渐也占据了一些地位。4.结论毋庸置疑,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理论量化了国家文化评估体系,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为跨文化研究领域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然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静态的,终结性的,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以符合并指导新的现实要求。如果拘泥于霍氏五维度的划分去认识各国的文化差异,则容易导致刻板印象的产生。因此,我们要积极树立创造性思维,不断结合新的实际,去细分群体文化的差异,创新更完整的文化维度。龙源期刊网参考文献: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G.Hofstede.Culture’s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DifferencesinWork-RelatedValue[M].Sage:BeverlyHills,1980.3、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软件心理的力量(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