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区七线喷浆QC相关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开拓区七线喷浆工艺####QC小组葛泉矿开拓区QC活动成果一、小组简介小组名称开拓区QC小组成立时间20013年1月课题名称开拓区七线喷浆工艺课题类型现场型组长赵占林活动日期2013.1~2014.3注册编号小组成员11人活动频次1次/2小组基本情况一、小组简介小组成员简介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小组分工1赵占林男41大学区长组织策划2尚志文男32中专书记方案制定3张桂山男54高中副区长数据分析4马正广男39高中副区长现场试验实施前后效果对比5朱振生男39高中副区长6刘兴福男37高中副区长7王卫周男44大学主管技术员工艺流程图优化设计一、小组简介小组成员简介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小组分工8邸晓磊男41大学主管技术员工艺流程图优化设计9张舰男26大学技术员工艺流程图优化设计10李令金男41高中机电工长现场实验记录11李建光男39高中工会主席现场实验记录一、小组简介小组活动进度计划时间内容2013年2009年123456789101112123课题选择QC培训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对策制定对策实施效果检查与验证巩固措施与总结说明:计划进度:实际进度:制表人:张舰时间:2014年4月二、课题背景背景煤矿生产过程中,开拓巷道、准备巷道等一般服务年限较长的巷道均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面对井下巷道大、凹凸不平、外观质量差、喷层脱落、开裂、甚至局部巷道冒落,新掘巷道多处因巷道爆破过程中本身就凹凸不平,导致多处地点喷层厚度不够,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个别地点出现喷层剥落现象,造成重复整修喷浆。面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和大胆探索,针对原锚喷巷道只是喷浆达到一定厚度的要求,为了彻底杜绝喷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现象,打造高标准的外观质量,打造精品矿井,我们逐步试验采用了三线喷浆、五线喷浆、七线喷浆,经多次试验,从喷浆效果最后决定选择七线喷浆法作为我区锚喷巷道喷浆施工作业法。七线喷浆工艺简介二、课题背景巷道施工现场二、课题背景七线喷浆工艺示意图二、课题背景喷浆厚度不均喷浆强度不一表面凹凸不均巷道不美观七线喷浆工艺对巷道成型效果及质量的影响巷道成型未达标巷道安全间距不能保证三、选题理由实际状况工艺要求喷浆厚度为70mm,喷射均匀,强度达到20C。因为施工无参照物,只能靠视觉控制,喷浆厚度不均匀,局部喷浆厚度、强度达不到。实施七线喷浆施工工艺四、现状调查2013年1月1日-21日50个现场喷浆厚度折线图图3喷浆厚度分布折线图制图人:张舰时间:2013年1月24日确定目标作业指导书工艺参数喷浆质量产品合格率五、目标设定使用“七线喷浆’施工工艺进行喷浆原因分析树图1六、原因分析喷浆厚度、强度不够喷浆强度不够施工者喷浆技术不好喷浆设备故障喷浆材料质量问题没有参照物无法掌控厚度巷道喷浆厚度和强度不均喷浆厚度、强度不够施工者责任心不强巷道成型差喷浆料混合比例不标准序号末端因素1施工者喷浆技术不好2施工者责任心不强3喷浆料混合比例不标准4喷浆材料质量问题5喷浆设备故障6巷道成型差7没有参照物无法掌控厚度末端因素统计2六、原因分析七、要因确认要因整改计划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因素确认负责人完成时间1施工者喷浆技术不好调查统计加强对职工技能培训工作监督并督促职工熟练技能。王卫周邸晓磊2013.1.302施工者责任心不强调查统计加强对职工思想动态的教育提升,提高职工的施工素质和责任心。赵占林尚志文2013.2.303喷浆料混合比例不标准观察分析将强对现场实际混合料配比的监督。张桂山朱振生2013.1.244喷浆材料质量问题测量分析在喷浆前先对喷浆料进行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喷浆。马正广刘兴福2013.1.245喷浆设备故障现场监测做到每班对喷浆设备进行几点完好检查,确保设备安全正常云状。李令金李建光2013.1.246巷道成型差现场检测加强巷道成型率,提高职工光面爆破的技能减少超(欠)挖现象。张舰2013.1.247没有参照物无法掌控厚度现场调查总结施工中的不足,针对具体实际提出“七线喷浆施工工艺”,。赵占林尚志文2009.1.25制表人:张舰时间:2013年1月21日七、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1.施工者喷浆技术不好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确定施工者经过培训并获得矿颁发的岗位作业证。确认方法:调查验证确认人:王卫周、邸晓磊确认时间:2013.1.22确认情况:相关施工人员均经过矿职教室培训并获得上岗证书。七、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过程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主要操作人员须有三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确认方法:调查验证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4.27确认情况:现有6名操作人员,最短工作年限为12年,5人取得了高级涂装工技能鉴定证书,其余1人为中级。2.施工者责任心不强七、要因确认确认标准:电热板布置应考虑热传导对流的规律,布置方式应能使温度趋于均匀。确认方法:观察分析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7确认情况:加热带布置在烘道内壁两侧,按热气上升原理,温度梯度呈“人”字形分布,下部温度肯定偏低。要因确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3.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中温区高温区高温区中温区低温区桥头保温区桥头保温区主加热器辅助加热器3区4区主加热器主加热器2区1区主加热器手动控制温控仪表控制柜辅助加热器辅助加热器辅助加热器七、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辅助加热部分要能有效的对温度进行自动调整。确认方法:测量分析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8确认情况:烘道主加热功率90kW,辅助加热功率30kW,受温控仪控制的部分所占比例(25%)过小,不利于自动调节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4.加热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七、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烘道结构应具有较好的聚热效果,尽量减少热量损失。确认方法:现场观察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4.23确认情况:烘道结构为桥式结构,两端敞开,上部有聚热功能,下部热量容易散失,此结构本小组无法改变。5.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七、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电控柜密封不好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烘道外表面温度和室温温差不应超过5℃。确认方法:测量分析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14确认情况:据多次测量统计,烘道外壁温度与室内差不多,一般情况下高于室温2-3℃,说明保温效果较好。6.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七、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过程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电控柜密封不好7.电控柜电器元件老化严重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确认标准:电器元件应动作可靠,触头无污垢,接触良好。确认方法:调查验证确认人:###确认时间:2009.5.14确认情况:据观察,电控柜内大部分元件是90年代初产品,较新的是后来更换的,接触器有明显的锈迹和污垢,可靠性难以保证。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1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2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3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4七、要因确认要因确认结果八、对策计划对策一:底部增加电热板1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其他1.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2.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1.提高下部温度,使上下温度趋于均匀.2.提高总加热功率,使单位体积加热功率≥4KW/m3.负责人:###、###、###完成期限:2009年7月31日实施地点:烘道现场底部增加一排(12块)电热板,合计30kW.八、对策计划对策二:合理分配主辅功率并调整温控限值2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其他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1.提高温度自动调节的能力.2.使烘道整体温度处于工艺要求的范围.负责人:###、###完成期限:2009年8月31日实施地点:烘道现场1.加大辅助负载比例.2.对温度跟踪监测,根据实际高低合理调整温控仪动作限值.八、对策计划对策三:更换电控柜3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其他电控柜内元件老化严重提高防护等级,降低元件故障,使电控柜自身故障≤1次/月.负责人:###、######完成期限:2009年8月31日实施地点:设计室及烘道现场设计制造一台新型电控柜,柜内配置新器件,对原有电控柜进行更换.九、对策实施对策实施二对策实施三1.辅助负载比例由原来的25%调整为40%.2.根据实际情况(整体温度偏高)下调动作值.合理分配主辅功率调整温控限值对策实施一底部增加电热板1.选用新型碳化硅远红外电加热板.2.选用XKTRN-500/10型耐高温导线.3.制作加热板防护支架及盖板.更换电控柜1.计算负载,选择电器元件.2.设计控制电路.3.设计控制柜箱体.4.安装调试.十、实施效果对策前对策后结果单位体积加热功率3.75KW/m34.70KW/m3,不低于4KW/m3实现了预期目标温度分布上部较高,大多数时候在180~195℃之间,个别时候更高。中部基本处于规定的170~190℃范围内,个别时候偏低。下部一直偏低,基本处于140~155℃,比规定的最低限还低20~30℃上中下各部分的温度大多数时候处于要求范围,个别时候有超出范围情况,但超出幅度不大。中部和下部温度基本差不多,大多数时候下部还高于中部。温度分布基本处于170~190℃之间,趋于均匀,实现了预期目标。最大温差57℃最高188℃、最低131℃,出现在08年10月12日19℃最高191℃、最低172℃出现在09年9月18日未超过20℃实现了预期目标电控柜自身故障8次/50工作日0次/50工作日实现了预期目标对策前后主要指标对比制表人:###时间:2009年4月21日十、实施效果对策前对策后电热板增加前后对比十、实施效果对策后烘道温度分布情况对策后2009年8月-10月50个工作日的烘道温度折线图上中下2009年8月,16个工作日2009年9月,14个工作日2009年10月,12个工作日烘道内部温度()下上中图8对策后烘道出口附近温度分布折线图制图人:###时间:2009年10月29日十、实施效果烘道内部温度()上中下烘道内部温度()对策前温度分布折线图(25工作日)对策后温度分布折线图(25工作日)上中下对策前对策后对策前后烘道温度对比十、实施效果对策前对策后对策前后控制柜对比十、实施效果对策前对策后对策前后柜内元件对比十、实施效果57193.754.780对策前对策后上下最大温差单位体积加热功率柜内元件故障对策前后主要指标柱状图图19对策前后主要指标对比柱状图制图人:###时间:2009年11月12日十、实施效果节约5.2万避免二次烘烤节省人工节省电费直接经济效益估算十、实施效果综合效益BECDA提高喷涂一次合格率避免二次烘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缩短生产周期综合效益分析十一、巩固措施定期检查维护加热系统与电控柜操作人员应按工艺要求对温度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维修人员反映根据环境季节变化适当修正温控仪限值定期校准测温仪表,确保监视结果准确QC活动的积极性运用QC方法的能力提高质量改进意识达成目标取得效益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总结运用QC方法提高喷浆质量进一步查找问题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今后打算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