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死亡第一大杀手是政商关系2015-09-17企业第一个死法就是政商关系问题,是企业死亡率第一大原因,政商关系越高,死亡面积越大。中国大阅兵月初结束,这里和大家一起检阅30多年民营企业的商业故事,大约有五大方阵。第一个方阵老企业家方阵。他们创业大约20年以上,大多垂垂老矣,快要翻篇,但也最有故事。他们除了有丰富情感外,都有一颗破碎的心,更多关心身后事。历史没糟蹋我们身子,但玩弄了我们感情。20年以上民营企业家大都家破人未亡,妻离子不散,苦大没有仇。不能不相信未来,也不能不相信历史。如果做企业近30年,都是令人羡慕的商业教父。柳传志的故事最完美:赤手空拳,家庭和睦,全球领先,集团上市;朋友非常多,没有敌人,善始善终,被称为商业偶像。柳先生不让太吹嘘他,他怕被贴到墙上下不来。他确实是第一方阵企业家代表,我非常敬佩。对于所有老民营企业家说,最重的不是如何开场,而是怎么完美收场。收场后做什么?转型?如何转型?转换何种人生?如何换个活法?生活如何更加丰满?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方阵中有很多都成了“两院院士”:一进法院,二进医院。原因除了社会的,还有很多体制上的。很多人去彼岸路上都唱三首歌。第一首,他们《其实不想走》;第二首,我们《真的好想你》;第三首,我们共同《走进新时代》。我们为他们道一声安息,同时还需要反思,要解剖他们尸体,找到牺牲的原因。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商关系摩擦,也就是说,首先,第一个死法就是政商关系问题,是企业死亡率第一大原因,政商关系越高,死亡面积越大。马云的湖畔大学就研究企业怎么走向死亡的。研究结果是,死亡率第一位就是政商关系。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制度性摩擦(制度关系、法律关系等)。因为很多事情在这30年都不确定,导致越是大企业,不确定几率越高。第二、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关系。国有资本是超经济特权,政治权利过度保护,在人、才、物上和民营都不对等,没法比。在资本没人格化时搞混合所有制,在资本地位不平等情况下,处理不好就是对民营资本的绞杀。如要解决,就必须首先让国有资本在属性上等同或趋同于民营资本,淡化意识形态,淡化超经济特权,使其回归普通资本。这样,大家才能混合,否则,很多民营企业都死在这里。华晨汽车就是如此。第三、企业家与政治家关系。这种关系很复杂,反腐都跟这些事有关。到底怎么处?《论语》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重点是后面:“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近了远了都不行,相互都一样,权力寻租获不当利益。这么多年来,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办法,精神恋爱,不洞房,互相吹捧吹捧,表扬表扬即可。如何保全,关键看自己个人操守,政治家和企业家都要守住底线。当然,治理结构非常重要。如果治理结构非常合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信息透明、法律规范等,那么死于政商关系的就会大大减少,万科就这样。万科1500亿市值,管理团队股份早时期不到1%,所以,他们不会为1%利益触动底线,让99%利益获得者享受他们所承担风险后的成果,因此,治理结构非常重要。其次,第二个死法就是乱集资(中型企业)。国有经济占有大量信贷资源,民营企业没有融资来路,就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比如,用权力杠杆直接配置资源,行为方式诡异、低调、贪婪。这类企业家都非常低调,平时看不到他们,也绝不会来这里给大家分享商业心得。这些人配置资源效率高,能量大,只看到钱袋子越来越鼓,没看到企业。还有一类,用市场要素配置资源,企业家都中调或者高调,因为企业要公告,要发布新品,等等。他们多犯的错误是操纵市场、关联交易等,但死亡原因不在集资上。第三种是正常死法。前两种是中国特色企业死亡法。第三种则是商业竞争死亡。这是大量微小企业死亡方式。5年以上企业只有不到7%成功,10年以上的不到2%。我这么多年办的或者投的企业也有死亡的,只不过有的儿子特别有出息。因为政商关系,越大的企业死亡率越高。中型企业死亡率高的是乱集资。微小企业高死亡率是市场竞争。第一方阵企业家有三种类型:纯草根企业家、红顶商人企业家、彻底市场化企业家。第二个方阵是现在非常牛逼的小鲜肉企业家创业。这个方阵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有更多人去创业,说明很多人相信政府、相信市场、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忧的是,财富故事和以前不一样,很多人表演创业、豪华创业、被创业和假创业。创业是苦逼的事情,而现在创业环境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我们那一批创业者,都从底层一点一滴做起。我也被生活蹂躏得说话非常接地气。从底层看人生,才可获得实在的力量。现在创业环境太好,创业“高大上”、“假大空”太多。和大家分享对两件事的判断。第一件,市场格局。比如,互联网领域,从地域上说,北京占60%,深圳占30%,杭州和上海合占10%;以企业来说,就是BAT+红杉、经纬、华兴,6家企业把持。不是阿里系,就是腾讯系,滴滴快递背后就是华兴资本。现在要做互联网,如果不和这6家企业有点关系,都没法长大。再比如文创,电影公司一共5家(光线,华谊,阿里,万达、博纳),如果不和这5个大哥有联系,想出来很难。第二件,地域格局。从地域上看,6个地方有机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成都。原因是人才,这些地方人才扎堆,机会就在这几个地方。以创新驱动创业,人、才、物的资源配置完全不一样。比如炸煎饼果子,天津做不到1千万,但北京就有两家营业额过亿的;一对博士夫妇用3D打印机做煎饼果子,一个学3D技术,一个学文化传播。现在创业人更加有知识,集中度更高,和以前粗放经营完全不一样。第三个方阵:民营企业公益和慈善的事。第一代企业家做慈善的非常多。中国慈善65%来自于民营,中国近4000家公益机构有3000家是民办。爱佑华夏是关爱幼儿心脏病领域全球最大机构。第一、第二代企业家做NGO都做到极致,比如老牛基金、壹基金等。全球最大民间救灾机构是台湾慈济会,有两千万人。由500位企业家成立的阿拉善公益基金,占中国环保公益的一半份额。在中国做公益,最有效率的都是民营机构。美国环保公益一年有60亿美金,从业人员23万;中国不到2亿人民币,从业不到5000人。第四个方阵就是,上述这些企业平时怎么活动。最活跃的是两个系统+七大组织。两大系统就是工商联系统和商学院系统。工商联系统有各种条条块块的商会组织,人数最多的是美容美发商会。很多草根企业家都在不同商会里活动,所谓抱团取暖。商学院系统也如此,特别是一流的商学院,被联系、被洗脑、爱与被爱,故事特别多,反正是不在商学院,就是在去商学院路上。这两大体系基本上囊括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家组织,最有影响的、最持久的有七个:第一、亚布力论坛。20年历史,影响力越来越大,比达沃斯影响力都大,成为民营企业思想发布场所。论坛成功要素有三个:思想超市、社交舞台、休闲度假;亚布力论坛正好符合,特别是表达商业思想。第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10年历史,品牌活动是绿公司年会,门槛越来越高,还是非常吸引人,都是各地省政府竞标举办。第三、华夏同学会。由中欧和长江CEO班组成,15年历史,商界大佬深入交流商业智慧,同时做慈善,是学习型组织。第四、阿拉善生态机构。凝聚企业家精神维护碧水蓝天。第五、壹基金。人人公益,主张全民参与,小额捐款。第六、欧美同学会。海归企业家10年历程,王石是2015年主席。第七、泰山会。人比较少,20年历史,深度交往的组织,所有事情都自己办。柳传志说,这是个“不装”的组织。听说还有90后创业老板的新组织。这些组织都有如下共同点:一、定位非常简单清晰,一句话说清楚。二、老男人要玩(放松型),小男人要思考(学习型)。三、核心创办人持续无私付出。四、制度创新,有秩序更换一把手,遵守游戏规则。阿拉善换主席最简单,但选项目、做项目最难。五、懂经营。想办法把收费降到最低,有的成立基金,赚钱足够付会费,还有分红,只交一次会费即可。第五个方阵:房地产方阵,我的本业,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房地产这20多年,青春期已经结束,长个子时候已经过去。有四个标志:1、住宅产品销售逐年下降。2、中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金。按国际惯例,过8000美金,基本住宅消费都趋于饱和。3、中国城市化已过50%。4、城镇人均住房已达35平米,趋势显示供多于求。现在人口是倒金字塔,越往后房子会越多。两个人上面有6个老人3套房子。现在只有北上广深等城市还有需求。人类80%活动都在固定人造空间完成,20%在移动人造空间。房地产会转型,从价值链底端的地产开发模型,逐步转到资产经营模型,再到金融服务模型,再到互联网模型。中国人均GDP从8000美金到5万美金,除了房地产开发以外,其他都是房地产快速发展时期。新的模式刚开始,中国只是刚结束一个商业模式而已。将来,房地产最大所有者是保险公司和银行,而房地产商不是有钱人,而是手艺人。地产商会越来越介入和依附金融机构。我们房地产的手艺就是给保险公司干,逐步变成由开发商,变为收费开发商,再往上就变成互联网模式,比如房多多。从估值上来说,开发类5-7倍,资产管理类15-20倍,金融类20-30倍,互联网类30倍起算,上线200倍。这个方阵主打就是转型,分3种:1、微转型。转到细分类市场,增加服务租赁等(“蔡康永”式)。2、小转型。由开发住宅转移到价值链上端(“刘晓庆”式)。3、大转型。去房地产化,必须要痛一下(“金星”式转法)。房地产转型要有耐心,是个长期过程。这个方阵现在比较纠结。民营企业30年依然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期待,同时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两院院士”,要从死去先烈身上借鉴再生、重生、乃至永生的智慧。本文作者:冯仑,万通控股董事长,知名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