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者:舒曹荣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第07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宗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外两位大师可谓深通求知之道、为师之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对莘莘学子们刻骨铭心的警策。然而,攀登书山泛舟学海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是理智?是自我完善?还是社会需要?大概“兼而有之”,而在这“兼而有之”之中,我以为兴趣为首。兴趣是一种意向活动,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强烈的情感促使意向活动节奏加快,容量加大。因而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之一。只有学生对语文课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书山奇景览不尽,学海泛舟力无穷,我们语文教师才能向学生展示一个又一个奇妙壮观的文学百花园,才能情趣盎然地带领学生去花丛揽秀、入文海拾贝,才能一扫语文课堂“一言堂”、万马齐喑的沉闷之气,徜徉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于学生的改革之风。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以为关键是抓住课堂,把语文课上得风起云涌,让学生如沐春风。课上得有趣,听说读写在教学舞台上“活”了起来,像磁石般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学生自然会带着一种高涨的、兴奋的情绪,探究课文的丰富情感和服人理性是如何通过字词句篇表现出来的。怎样才能把课上得充满趣味呢?我的体会是: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一、精心设计导语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名师的经验之谈,可见精心设计导语的重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给我的直觉亦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如果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课文中来,那么这堂课肯定会上得很成功,反之,失败就是注定的。提问式的导语,固然能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抒情性的导语也能产生情感动天的效果。在教授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我用抒情性的导语开篇:“知识渊博的人不能没有老师,品德高尚的人必然敬重自己的老师。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如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老师如春蚕,吐尽情丝铺就学生成功的征程。我爱吾师,‘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深情讴歌恩师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看一看这位异国他乡的老师在当年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给予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教诲、关爱和呵护,以致使鲁迅先生终身不忘,时时处处以恩师的教诲激励自已,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义无反顾、奋然前行的。”我充满深情的导语,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强烈地感染着学生,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足足有十几分针的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许久,许久,才有人凝泪沉思……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老师精心设计导语,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境界,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龙源期刊网二、精心设计疑点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拉开了课堂教学的序幕,要使这台戏始终情绪高涨的唱下去,讲析课文精心设计一些障碍,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思维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就会产生寻求答案的浓厚兴趣,以满足其一吐为快的强烈愿望。我的课堂设疑,常常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类型,做到难易适度,选准突破口。比如,讲析《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我发现由于该文故事情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阅读起来文字方面的障碍不大,但由于鲁达所处的时代与学生所处的时代不同,学生对其所做所为的理解难以到位,有的甚至认为鲁达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是痞子所为。我抛开讲析这篇课文的传统模式,针对学生的疑难,单刀直入地设疑:“鲁提辖与镇关西之间有私仇吗?”学生据实回答:“没有。”我接着问:“那他为什么要着拳打镇关西呢?”学生分析后回答:“为金家父女报仇。”我又问“金家父女与镇关西之间有什么仇呢?”学生讨论后回答:“镇关西强占金翠莲为妾,强占后又抛弃她。并向金家父女索赔根本就没给的典身钱,逼得金家父女投诉无门,走投无路。”这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学生对鲁达嫉恶如仇、扶危济困、不畏强暴的英雄性格有了明晰的印象,对封建社会如何黑暗也略知一二。该文就在这样设疑释疑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让学生明白了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切不可以今评古。二是抓住教学重点和教材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教授《孔乙己》一文,在指导学生分析孔乙己德肖像描写时,学生的分析很有见地,但对鲁迅先生写“孔乙己身材很高大”一句,却以为是随意之笔墨。我相机提问:“鲁迅先生写孔乙己身材很高大说明了什么呢?”有的学生说:“‘高大’就是‘高大’,娘生的,爹养的。”有的学生说:“‘高大’即身材魁梧,指身体棒。”有位学生说:“‘身材高大’,说明孔乙己力气很大。”我顺势肯定,相机引导:“力气大,意味着什么?”有学生说:“意味着孔乙己本身具有谋生的条件,有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钱。”我含笑点头,进一步诱导:“孔乙己有谋生的条件,却不去谋生,这是为什么?”学生们对这一违背生存常理的现象,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最后幡然醒悟:孔乙己好喝懒做,不愿劳动,不愿与劳动人民为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过深。同时,这里写孔乙己“身材高大”,结尾写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只能坐着用手走路,小伙计在咸亨酒店站起身也望不见孔乙己形成鲜明对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孔乙己身心两方面的摧残。经过这样的提问、分析,学生们终于理解了本文的主题思想,也深深地佩服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用笔的不同凡响。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学须有疑。”精心设计疑点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疑问要“启而能发”,激发学生积极思索、寻求答案的兴趣,将学生导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求学佳境。三、精心设计结语设计精当含蓄的结语,同样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它能起到余音绕梁、画龙点睛的效果。《春》一课结束时,我微笑着说:“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真美呀!它美就美在作者对春天的独特发现和感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仿照《春》的结构,绘一绘你们心龙源期刊网目中的春天?”我向学生投去询问的目光。他们有的投给我一个肯定的眼神;有的眉头紧皱重新琢磨课文;有的提笔沉思默想……交上来的习作,虽然结构与《春》相似,但内容则极少雷同,有不少精彩之作。在教授完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后,我留下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题目是《梦游天上的街市》。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它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要他负担。”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教内容产生稳定的浓厚的兴趣。几十年来,由于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而我的语文课深受学生欢迎,每届毕业生的语文成绩都相当出色,我亦乐在其中。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