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民关系和改善警民关系的办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警民关系和改善警民关系的办法厉周厉摘要:警民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警民关系直接体现着国家政权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与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查找甘肃省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提出了确定警民关系和谐的系统标准,并对全省公安机关构建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团结一家亲的新型和谐警民关系提出了构想.关键字:警民关系当前社会是一个利益纠纷非常繁杂又不得不相互之间进行利益合作的社会,然而谁也不想在合作中有所让步,这样就会导致合作不顺畅,甚至会有中断的情况,这种情况屡屡发生,不仅导致社会劳动力遭到搁置,也有可能导致双方意见不一,已经进行运作的工程不得不停止,劳动力无法正常劳动生活,而导致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像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农民工不懂法律不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只能采取直接甚至过激的方法,后果难以预料。警察往往在处理这一类事件时有心无力,因为双方都不肯妥协,虽然想帮助调解,帮助弱势一方得到自己付出应有的回报,但是警察并没有强制的权力,这时农民工就会觉得警察没有为农民工着想,就会引起老百姓对我们的误解,这只是我们处理的一种情况而已。民警在处理日常纠纷的时候,必须为双方利益考虑,有时一方会认为自己的利益受损,从而对我们警察产生误解,久而久之警民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有时一些劳务纠纷难免会有弱势和强势的区别,我们本着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原则,让双方尽可能满意,这时强势一方会觉得警察在偏袒弱势者并没有从真正的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所以警察做事往往出力不讨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受害者要求警察务必追捕到嫌疑人,但由于有时受害者提供的信息不全,或者是嫌疑人故意伪造的,我们无法及时抓获甚至有时无法破获案件,这时有些受害者会认为我们警察只是走个程序,并没有真正的去进行布控抓捕,导致警察时常陷入被动。当然警察也存在自身问题,比如法律知识不完善,口语沟通能力有限等等缺点。但老百姓往往不为人民警察考虑,导致误解越来越深,警察办理案件,调解纠纷时,警民无法十分有效的配合,做事当然事倍功半了。俗语说“一俊遮百丑”,但是在公安工作中,警察的一个不足往往就会引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从而引发警民关系危机,甚至激化社会矛盾。看待警民关系,应该着眼于正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警民关系中好的一面。官民矛盾,古而有之,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眼里,官民一直是处于对立的地位的。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的是百姓对警察的信任,在人民群众无可依赖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警察。罗伯特〃皮尔曾经这样定义过,警察是平民武装,它不同于军队远离与人民,也不同于法院高高在上,它是属于公众的,警察的行为融于公众的生活之中。公众对警察的信任,虽然尚带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却是公安机关赖以生存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础。(一)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重建警民互信。诚信是警民关系之根本。但是,在当前的一些公安机关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并且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警民之间基本信任的缺失使公安机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公安机关开展工作、查处各种治安刑事案件设臵了许多无形的障碍,增加了警察办案的难度。造成公安机关信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造成社会公众对警察的误解不断加深。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公众的安全感不强,同时,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治安刑事案件持续高发,政府和公安机关给予公众的各种承诺无法兑现等,这些经常会让群众误以为是警察不作为或者违法作为的结果。近几年来,公安机关日益关注警民互动,许多地区开展了公安大接访等活动,有条件的公安机关也开始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来发布各种警情信息,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对缓解当前存在的警民矛盾仍显得力度不足,尤其是新闻媒体方面,作为公安机关习惯报喜不报忧,或者说是公众真正关心的、可以消除公众的误解的消息并不多。笔者认为,自我表扬在化解矛盾、重建互信的过程中,莫不如自我批评。同时,沟通是一个全方位的活动,包括整体沟通也包含了个体沟通,而个体沟通正是当前我们最缺乏的,细节决定成败,警察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与公众沟通的过程,这一过程更接近公众,对整体沟通也会起到意外的收获。另外,现阶段的警民沟通还停留在较低层次,未能实现零距离、深层次沟通。2、不公正、不规范执法深深伤害公众的感情。复杂的执法环境干扰了公安机关的公正、规范执法,破坏了警察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也损害了警民关系。对此,公安机关有自己的理由,但是却不能因此成为取得公众谅解的说辞。一是警察办案经费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其结果是公安机关不得不依赖于罚没款来维持生计,这种不发达地区尤为严重;二是非警务活动过多。过多的非警务活动,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一方面公众认为警察侵犯了其正当的合法权益,本应是人民群众权益的维护者,却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另一方面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有不务正业之嫌;三是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履行,包括来自上级政府的原因和其它一些不正当的说情之风大肆泛滥;四是警察自身对公众要求的抵触情绪。公众是不懂得公安的职责的,也不管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在他们眼里有事就要找警察。笔者亲历了这样的事情,也有体会,当作为警察能够耐心的对公众讲明是非的情况下,公众是可以理解的。3、由于警察自我角色定位的偏离,造成了警民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少数民警双目蒙尘,理想庸俗化,对老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对警察所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操嗤之以鼻,执法为民的意识淡薄,追求金钱至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轻则丧失工作热情成一庸警,冷硬横推和“四难”毕现,重则丧失做人原则成一恶警,吃喝嫖赌丑态百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另一方面,公众对警察的期望值过高,将警察能力神化,认为警察无所不能。古语说志同才能道合,共同价值观的缺失,使警民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基础。我们还需畅通沟通渠道,规范监督机制,补充以下几点:1.加强对警民沟通的认识,建立广泛的沟通平台,提升沟通层次。正确地认识能够指导行为,公安机关和警察都应加强对警民沟通互动的认识,公安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警民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要实现平等对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沟通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种感情的传递,应在警民之间建立起鱼水相依的感情。不断扩大沟通渠道,现在许多地区开展“警民恳谈”活动,在派出所的基础上建立警务区,让民警真正走进群众生活,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重点是如何使民警真正成为辖区群众的朋友,这就要求警察能够把公众看成自己的亲人,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真正的融入辖区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沟通就是嘘寒问暖,真正的沟通是彼此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2.通过宣传,建立起警民之间共同的价值观。无论是警察还是公众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自己的利益追求,也就决定了都有自己的立场,如何求同存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是公安机关应该重视的。公安机关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整合优势,借助于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取得公众谅解的同时,也使公众了解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社会治安环境的稳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取得公众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3.摆脱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公正、规范执法。现阶段,影响公安民警公正规范执法的因素很多,包括来自政府的压力,也包含了警察私人方面的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要从根本上摆脱这些因素的干扰,首先应该取得各级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尽可能的减少警察的非警务活动,也不要以领导个人的名义对民警和公安机关施加各种压力。其次是作为警察自身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净化自己的人际交往空间,为自己公正执法扫除各种障碍,避免自己为别人所控制,中立执法,从而取得公众对警察的信任。4.畅通公众投诉制度、信访制度。公众对警察行为进行投诉或者向上级机关信访,是其知情权的反映和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公众有权力提起投诉和信访,作为公安机关必须对此作出详细的答复,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我们还因该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警察形象,补充以下几点:1公众对人民警察是有所期待的,在公众眼中,警察就是保护自己的人,就是帮助自己维护其权益的人。但是,现实似乎总是将公众的这一梦想击碎,留给公众的是失望,继而是不信任,最终导致警民关系走向对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公众所看到的是警察身着制服呼来唤去、吃拿卡要、徇私舞弊、同样情况的不同对待,感受的是冷漠的对待和没有温情的服务。近几年来,公安机关已经将警察纪律建设提上日程,如2007年被作为公安机关的作风建设年,2008年被作为作风建设推进年,这说明,公安机关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在不断地加以改善。各级公安机关的纪检、监察、督察等部门是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机构,起着不同于行政监察机构和其它监督机构的作用,在公安内部纪律检查方面,督察人员更加了解公安工作,督察更为直接、更为有效。2新区内经济比较发达,治安相对复杂,坊前所承担的治安防控压力大,队伍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坊前所积极摸索农村社区警务工作,通过勤务改革、强化巡防、恳谈问计活动,已初步取得成效,辖区治安稳定,警民关系融洽。自2007年以来,坊前所以作风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窗口单位办事效率,规范接处警程序,强化破案追逃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群众对派出所的满意度逐渐提高,群防群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形成良性循环环。综上,我觉得警察应该恪尽职守,对各种群众都有耐心,而群众也应该体谅和理解警察的处境,这样警民关系才可以更加融洽。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