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得科技创新奖二等奖获得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梦得科技创新奖二等奖获得者任秀宝个人事迹材料任秀宝,男,39岁,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2003级博士研究生,现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免疫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学术秘书。任秀宝同志作为一名内科学硕士研究生,自2000年开始负责整个免疫室的全部工作,他勇于创新,勤奋务实。弘扬金显宅“爱岗敬业,育才奉献”的“德高医粹”德医院精神,从参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肿瘤生物治疗德临床工作,到肿瘤生物治疗德研究与应用,虽然时间不长,生物治疗室已由当时年收入300-400万元,到目前2000余万元。科研上也已作为医院主要科室承担着市科委等重大项目,参与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并在此基础上谋求进一步发展。为现代生物治疗技术德更广阔发展,打下了深厚德基础任秀宝同志在科室中,以严谨,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学术作风,遵守医生的职业道德,树立端正的医疗作风。他依靠每个人的性格及技术特点,充分发挥大家的长处,规定研究人员紧密围绕生物治疗这一共同的主题,每个人都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目前科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细胞治疗、肿瘤疫苗、基因治疗、基因重组细胞因子四大方面。他努力弘扬“爱岗敬业,育才奉献”和“德高医粹”的医院精神,把医院精神融入管理科学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科研工作程序,为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潜心工作。生物治疗属于现代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模式,深知没有临床病房作为依托就如同失去根基,通过引进方式使科室的临床医生队伍不断得到加强,在医院的支持下病房也由不足10张病床,增加到拥有30张床的独立病房。近年来,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团结奋斗下科室取得了发展与进步,科研项目“以DC为基础的个体化细胞治疗肺癌的应用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肾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项目获得天津市科委攻关项目资助;“抗肿瘤RNA疫苗的研制与开发”、“重组人FLT-3配体基因工程酵母菌株的发酵培养与纯化”等多项课题获得天津市自然基金和天津市教委基金的资助;此外,“构建表达TGH-IIβ型受体和RANTES双基因腺病毒介导抗肿瘤的试验研究”还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目前,总科研经费达到200余万元,科室12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人一项课题。至今,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耐药逆转与干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治疗实体瘤应用基础研究)、二等奖一项(MUC1、MUC1/Y体外修饰DC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三等奖一项(野生型P53转染DC诱导特异性抗肺癌免疫应答的试验研究),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一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放化疗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填补天津市科技空白3项,申报国家专利一项。临床工作上以化疗结合生物治疗的基础上4年内又增加了CIK、DC、异基因干细胞、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四种方式,大大丰富了治疗手段。在创造了社会效益的同时,临床年收入也增加了4倍,已达2000余万元。作为肿瘤生物治疗,应用前景十分宽广,然而发展的道路是艰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将不断创新,勇于进取,为建设具有特色的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作出新的贡献。郝权个人事迹材料郝权,男,37岁,硕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泌尿外科专业2003级博士研究生。曾获得“人膀胱癌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初步鉴定”获得2002年度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衡杯临床研究奖三等奖、“激光捕获纤维切割结合RNA体外线性扩增技术在膀胱癌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获得2004年度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青年论文报告会二等奖、2001,2002,2003连续三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郝权1991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1993年任职于天津市肿瘤医院盆腔泌尿科,住院医师,1994年~1995年于天津肿瘤医院胸科﹑腹科病理科﹑放射科轮转学习,1996年晋升主治医师,1997年度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学习,1998年~2001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攻读肿瘤学硕士学位,同时参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盆腔泌尿科临床工作,2001年2月~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学习工作,2001年3月~6月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基因工程中心学习工作,2001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3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攻读泌尿外科博士学位,2004年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大医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工作学习,目前,受聘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并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盆腔泌尿科进行临床及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盆腔肿瘤外科,包括生殖系肿瘤﹑泌尿系肿瘤及肛肠科肿瘤外科,独立完成常见及疑难复杂的盆腔肿瘤诊断和治疗工作,并参与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协助带教硕士研究生三名。曾承担课题:1﹑TBX3,Cu﹑Zn-SOD,cl﹑Ca4基因与膀胱癌相关性研究——院级课题(2001)主持人2﹑膀胱癌发生发展特异相关基因克隆与鉴定——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主持人完成课题:人膀胱癌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初步鉴定——院级课题(2000)主持人获天津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目的:分离和鉴定与人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高度相关新基因。方法:用高效﹑灵敏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自身的远离肿瘤的正常膀胱粘膜上皮作为对照,通过对其基因表达的比较,找出差异条带,进行再扩增﹑克隆及DNA序列分析,并通过Internet互联网络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1.共分离并回收37条差异条带。其中,正常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而肿瘤组织出现表达或表达增强的有36条,正常组织表达而肿瘤组织失表达的1条。2.检索结果:与TBX3基因(T-box3基因)同源1条(同源性99%);与Cu,Zn-SOD基因(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同源1条(同源性99%);与cl.Ca4基因(Ca2激活氯离子通道基因家族成员4)同源1条(同源性99%);3条与人类已知基因或片段无明显同源,分别命名为YHHQ1,XHL,LHX,可作为新基因的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结论:1.首次从基因水平验证了膀胱癌组织中Cu,Zn-SOD含量增高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我们推测其可能是新的与膀胱癌相关的癌基因。2.首次发现TBX3及cl.Ca4基因可能与人膀胱癌有相关性。3.YHHQ1可能是新的膀胱癌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XHL,LHX可能是新的与膀胱癌相关的候选癌基因。经天津市科委组织鉴定为达国际先进水平。曾发表论文·卵巢间叶肉瘤的诊治《中国肿瘤临床》1995,22(9)——第一作者·卵巢无性细胞瘤治疗及预后附19例报道《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2)第一作者·Ⅱ期直肠癌进一步分期及术后辅助化疗问题的探讨——《中国肿瘤临床》2001,28(8)·人膀胱癌相关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初步鉴定——《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0)·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膀胱癌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生物工程学杂志》2005,3·参与编译《美国医学专家临床会诊》——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综述撰写1.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2.mRNA差异显示技术及其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应用3.膀胱癌中常见的原癌基因﹑癌基因﹑及抑癌基因陶华英个人事迹材料陶华英,女,36岁,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2003级博士研究生。1991年陶华英被分配至总医院脑内科神经生理实验室。1991-1997年,从事脑电的临床检查诊断、科研及教学工作,具有5000多例脑电检查诊断的临床经验。她曾多次参与及主持实验室仪器设备如动态脑电监测仪、脑电图仪、肌电图仪及诱发电位仪的更新,熟悉设备的最新规格性能及相关的申请、并能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开发仪器的新功能,为临床检查及科研服务,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先后为医院节省资金达五十余万元。1997始,还参与了临床肌电及诱发电位的检查诊断及科研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先后带实习生、进修人员脑电图、肌电图十余名,协助及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余名。目前,除进行常规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及动态监测脑电图等一系列临床电生理检查外,还率先开展了韦氏智力测查、韦氏记忆测查、儿童发育商及老年认知功能等神经心理学评估,以及将经颅磁刺激用于小儿难治性癫痫—婴儿痉挛症(IS)及老年性痴呆(AD)的非药物治疗等。91年起,陶华英开始引用信息论中熵的概念,研究IS的异常脑电图—高度节律失调脑电图,提出较为客观的量化标准。后涉足癫痫(特别是婴儿痉挛症)以及其他涉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科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等)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定量分析评估以及临床相应非药物治疗的等方面的研究,采用细胞生物学、信息学、神经电生理学、非线性动力学、生物物理学等多学科、多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与临床紧密结合,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新技术新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纽带。先后开展了IS及AD脑电的与控制论、信息论及神经信息学相结合的多元分析,为IS脑干为责任病灶的发病机制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与神经外科合作,对于脑电及诱发脑电在癫痫诊断、手术定位、评估、预后的应用及癫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正分别在invivo及invitro水平(以人血脑屏障模型为平台),开展难治性癫痫发生机理及在AD早期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及其对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研究。陶华英先后主持完成局级、校级及院级科研究课题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课题《混沌学在婴儿痉挛症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经过市级鉴定,鉴定水平为“国际领先”,获2003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博士开题《经颅磁刺激对AD大鼠LTP的影响》2004年获天津医科大学首届博士创新基金。近期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有:《听觉诱发脑电小波分量的混沌研究-婴儿痉挛症认知障碍的机制探讨》(生物物理学报Vol.19;(3)317-321,2003)。另一篇论文《癫痫发作脑电图的动态非线性分析》在癫痫国际学术大会(北京国际癫痫论坛2004,北京)上宣读。赵树君个人事迹材料赵树君,女,32岁,助理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2004级博士研究生。1997年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分至内分泌研究所免疫室,从事内分泌免疫方面的研究工作。1998年,在职考上陈组培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主攻方向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于2004年成为陈组培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攻读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博士学位。赵树君同学所在的内分泌所免疫室是内分泌所成立较晚的一个科室。在过去的几年中,在田恩江研究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免疫系统在内分泌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开展了众多方面的研究。成功建立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动物模型,并系统观察了碘饮食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对一些参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在科室这种浓郁的学术氛围中,赵树君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工作,掌握了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培养了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不断发挥探索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家级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有:1.《绵羊红细胞免疫低碘大鼠后对其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地方病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19:126-128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自身抗原的实验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4):169-1723.《碘对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形成的影响》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2;17(5):267-2714.《甲状腺激素对小鼠巨噬细胞生物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5):3995.《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hypoadreniaandthesusceptibilityto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