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读书的意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一本记载历史的书。著名漫画家丁午在“文革”中(1969)被下放到河南干校,在干校,他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用写信来寄托感情。由于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还由于他是个漫画家,所以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其内容主要是父女之情的表达和对干校劳动生活的描述,真挚、生动,无意中记载了特殊年代一段难忘的感情和一段难忘的历史。红色经典阅读课程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没有肥沃的诗歌土壤,产生不了伟大的诗人和史诗般的华章。卓越诗人的横空出世,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的文化滋养。这些诗人诗作,刻写历史,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字字带泪;思索人生,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声声不倦;吟咏这些诗词,与历史对话。吟咏这些起诗词,让民族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一九三六年的冬季,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他举起套在灰色棉袄袖子里的右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高声向听者——一个美国记者问道:“谁说我们这里没的创造性的诗人?”他的声音提高了一倍:“这里就有一个”他就是毛泽东他的诗词,创造着一个世界,也摧毁着另一个世界。课程内容恰同学少年第一篇章侠骨柔情第二篇章星火燎原第三篇章战地黄花第四篇章而今迈步从头越第五篇章人间正道第六篇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2.品味诗词语言,领略艺术风格,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3.在诗词的比较阅读中,进一步认识毛泽东。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引导学在学习中感受毛泽东博大胸怀与豪迈气概,进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2.让学生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爱国主义情怀。1.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拓展诗词篇目,自主选题,交流共享;2.开阔阅读视野,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加深对作品的思考、领悟,提高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讨论:1.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了解多少2.你最喜欢的一首毛泽东诗词是哪首3.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第一篇章恰同学少年毛泽东是人,是凡人,也是伟人,是一个爱好诗词却并没有想过要成为诗人而居然成了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的人。他的诗词之所以能够达到巅峰,并为流传,也是因为从学语开始一字一句说出来、从学步开始一步步走出来的。他的诗词,早期创作于私塾与学校,后来大多创作于马背。他的天才取决于勤奋,他的成名依靠的是自己不懈的努力。第一篇章恰同学少年第一篇章恰同学少年《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一篇章恰同学少年第二篇章侠骨柔情在革命的旅途中,他们曾相亲相爱相依为命,曾看花前一轮月喝松间一壶酒,也曾因信仰而心中怨念,可爱情在他们的心中从未离去,依旧是那么有深沉、缠绵。但现实的残酷,终使两人阴阳相隔。可能,会忘记她的声音,会忘记她的样子。但只要和她有关的那段时光,以及那时光里刹那间的片断,都会成为他记忆中的永恒。第二篇章侠骨柔情毛泽东杨开慧确定了爱情关系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第二篇章侠骨柔情第二篇章侠骨柔情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第二篇章侠骨柔情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偶感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讨论:1.《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怀念亡妻杨开慧之作。词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发出“我失骄杨君失柳”的哀叹。我们还能想到哪些类似的诗词作品?同样都是哀悼亡妻的词作,毛泽东词中表达的情感和他们有什么不同?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需要抉择的时候,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滨江述怀》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把牢底坐穿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第三篇章星火燎原他从韶山的小径走来,在橘子洲头迎风伫立;他登上岳麓山的峰顶,怅望万里江天枫叶如染。长夜漫漫的日子,他的“新民学会”,是南国一颗耀眼的启明星;黑如磐石的岁月,他的《湘江评论》,是冬天里一声响亮的惊雷。他“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豪迈地宣称: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做,谁做?第三篇章星火燎原第三篇章星火燎原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第三篇章星火燎原第三篇章星火燎原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第三篇章星火燎原第三篇章星火燎原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作业课下诵读毛泽东诗词,下次课分组进行课堂展示。第四篇章战地黄花遭遇挫折的环境,有时是天才的坟墓,有时却是伟人向上攀登的阶梯。大事业总会要有大悲大患。大人物经得起大风大浪。晨曦总是在诱惑旭日,星星总是在诱惑黎明,山谷总是在诱惑春风。对坚韧忠诚、奋斗不息的毛泽东来说,中国革命事业对他的诱惑,是那样地强烈,那样地不可遏制。就像大海诱惑江河,就像蓝天诱惑雄鹰,就像原野诱惑骏马,于是,便有了战地黄花的人生观,有了雨后斜阳的审美观。第四篇章战地黄花《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唐教坊曲《扬下采桑》截章而成此令,又有《丑令儿》、《罗敷媚歌》等称,四十四。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第四篇章战地黄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多少诗人写过花前月下,绮词丽语奔眼来,多是些悲欢佳话。“一朝风雨花憔悴,吹落它雪月风花”。诗人毛泽东在戎马生涯中,别具一格地写下了香飘四溢的战地黄花。逆境中的美你还能想到那些和秋天有关的诗句?第四篇章战地黄花《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第四篇章战地黄花第四篇章战地黄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上阕是写反第一次大围剿。起句写一个大景,也烘托出了气氛。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少有惨烈的景象,最多是悲壮。他喜欢利用环境和气候来烘托气氛,而且意象、时令都是依他的心情而定,从不循规蹈矩,即使是借用前人,也不捡现成的。毛泽东战术中的经典战例,即“诱敌深入”:战斗一开始先避敌锋芒,渡赣江,貌似逃跑,实则把兵力集中到宁都地区,打开口袋等待敌人进入。犹如王昌龄的“已报生擒吐谷浑”这毛泽东就以共工来借喻革命者,我们要有共工那种义无反顾、破釜沉舟的精神,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扳倒“不周山”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原稿是“教他片甲都不还”。这两句哪句好呢?第四篇章战地黄花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词的开篇便首先点出了这次战斗发生的地点,点染了战前箭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和根据地军民决心歼灭入侵之敌的浩大声势。“飞将军”原指经骁勇而著称的汉将李广。但也有认为这里的“飞将军”可能指的是三国时的猛将吕布。《三国志·魏书·卷七》中说“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下片没有再具体地描述红军接下来两周中的五次战斗中的哪一次,只是把焦距拉长,宏观地俯瞰了战役中的几个画面,最后,还把蒋介石给嘲笑了一番。第五篇章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征。历时两年,跨越11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重山、险滩、雪山、草地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其中艰难险阻可想而知。第五篇章而今迈步从头越1934年10月18日傍晚,患病的毛泽东被人抬在担架上渡过被深红似血的夕阳涂抹的于都河。他告别了亲手创建的红色根据地,踏上了凶险难测的长征途程。伴着战马的嘶鸣,萧瑟的秋风送来身后依依不舍的苏区人民的歌声。西去的红军将走向哪里呢?那一路,即使没有亲历的人,也可以想象是多么的壮烈。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航船,驶进了最为狭窄的航道,它等待着人们去跨越。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翻开了最为沉重的一页,它等待着人们去重新书写。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在沉寂三年重掌兵权后写的第一首作品毛泽东自认为诗词创作中颇为得意的一首诗中没有光昌流丽的色彩。若明若暗的晨月仿佛已被浓霜给封冻起来。在罕见的凝重气氛中,给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