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结-壳热阻Rth(j-c)和结-壳瞬态热阻抗Zth(j-c)1.1.1.1方法1(采用小电流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作为热敏参数)1.1.1.1.1目的测量IGBT的结-壳热阻和(或)结-壳瞬态热阻抗。测量分两步进行:a)确定小测量电流下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温度系数;b)测量DUT对内部耗散功率阶跃变化的响应特性。1.1.1.1.2电路图图1小测量电流IC1下VCE随温度变化和大电流IC2加热DUT的测量电路1.1.1.1.3电路说明和要求电流源ICC1提供集电极直流小电流IC1,IC1恰好足以使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超过其饱和值。电子功率开关S提供叠加在IC1之上的高值集电极电流IC2。切断IC2后,DUT返回到IC1流通状态。R2是测量电流的电阻器,可采用其他任何适当的电流探头替代。1.1.1.1.4测量程序a)确定小测量电流IC1下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温度系数αVCE(见图28)将被测DUT置于加热箱或惰性液体中,依次加热至温度T1和T2。测量前必须达到热平衡。在温度T1,对应测量电流IC1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为VCE1。在较高温度T2,则为VCE2。温度系数αVCE为:αVCE=(VCE1-VCE2)/(T2-T1)图2小测量电流IC1下VCE随管壳温度Tc(当外加热,即Tc=Tj时)的典型变化b)测量DUT对内部耗散功率阶跃变化的响应特性将被测DUT固定在适当的散热器上。测量管壳温度Tc1。在温度Tc1,测量电流IC1产生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3。接通功率开关S,高值集电极电流IC2流通。当建立起热平衡时,测量Tc=恒定值=Tc2和VCE=VCE4。这时,切断IC2,且紧接着测量对应IC1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5。则在该瞬间有:Tj=Tc1+(VCE3-VCE5)/αVCE和Rth(j-c)=(Tj-Tc2)/(VCE4×IC2)如要测定瞬态热阻抗Zth(j-c),则记录切断IC2后的冷却期间内,在IC1下的VCE和Tc随时间的变化。Zth(j-c)的值用以上公式逐点计算得到。1.1.1.1.5规定条件——测量管壳温度的基准点。1.1.1.2方法2(采用栅极-发射极阈值电压作为热敏参数)1.1.1.2.1目的测量IGBT的结-壳热阻和(或)结-壳瞬态热阻抗(方法2)。测量分两步进行:a)确定小测量电流下的栅极-发射极电压温度系数CT;b)测量DUT对内部耗散功率阶跃变化的响应特性。1.1.1.2.2电路图图3热阻和瞬态热阻抗测量电路(方法2)1.1.1.2.3电路说明和要求S是电子功率开关。ICC1是可调电流源,它在开关S断开时提供使栅极-发射极电压达到阈值电压VGE(th)的集电极直流小电流IC1。ICC2是在开关S接通时提供高值集电极电流IC2的可调电流源。电流IC2应足够大,以使IC=IC1+IC2达到其额定值。D1、D2和D3是隔离二极管。V1和V2是直流电压表。R是测量电流的电阻器,可采用其他任何适当的电流探头替代。1.1.1.2.4测量程序a)确定小测量电流IC1下的栅极-发射极电压VGE(th)温度系数CT(见图30)将被测DUT置于加热箱或惰性液体中,依次加热至温度T1和T2(T2>T1)。测量前必须达到热平衡。在温度T1,测量电流IC1下的栅极-发射极阈值电压VGE(th)1。在温度T2,则为VGE(th)2。温度系数CT为CT=│(VGE(th)1-VGE(th)2)/(T2-T1)│(V/K)图4小测量电流IC1***下VGE(th)随管壳温度Tc(当外加热,即Tc=Tj时)的典型变化b)测量DUT对内部耗散功率阶跃变化的响应特性(见图31)将被测DUT固定在适当的散热器上。测量管壳温度Tc1。在温度Tc1,测量电流IC1产生的栅极-发射极阈值电压VGE(th)3。接通开关S,高值集电极电流IC2流通。当建立起热平衡时,测量Tc=恒定值=Tc2和VCE。这时,切断IC2,且紧接着测量对应IC1的栅极-发射极阈值电压VGE(th)4。则有:Tj=Tc1+(VGE(th)3-VGE(th)4)/CT和Rth(j-c)=(Tj-Tc2)/(VCE×IC2)如要测定瞬态热阻抗Zth(j-c),则记录切断IC2后的冷却期间内,在IC1下的VCE和Tc随时间的变化。Zth(j-c)的值用以上公式逐点计算得到。图5IC、VGE和Tc与时间的关系1.1.1.2.5规定条件IEC60747-1的7.2适用。——测量管壳温度的基准点。***原文为I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