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训练(7)传统逻辑的基本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逻辑思维训练LogicandCriticalThinking2第一节逻辑基本规律的含义逻辑规律有基本的和非基本的之分。非基本的逻辑规律——属种词项间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性质命题直接推理应遵守的规则、三段论公理等——仅适用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思维形式。基本的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能够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适用于多种甚至全部思维形式。3第二节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任何一个思想与其自身是等同的。公式:A是A;如果A,那么A。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任何一个概念或命题)。4第二节同一律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必须保持其确定和同一。这个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都必须是确定的;第二,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应当前后保持一致。5第二节同一律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混淆或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或论辩过程中,把由同一语词或两个不同语词所表达的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将一个概念变换为另一个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6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你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谁说谎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所以没有人说谎。7J.S.弥尔关于功利主义的一个论证:Theutilitariandoctrineis,thathappinessisdesirable,…Whatoughttoberequiredofthisdoctrine-whatconditionsisitrequisitethatthedoctrineshouldfulfil-tomakegooditsclaimtobebelieved?Theonlyproofcapableofbeinggiventhatanobjectisvisible,isthatpeopleactuallyseeit.…Inlikemanner,Iapprehend,thesoleevidenceitispossibletoproducethatanythingisdesirable,isthatpeopledoactuallydesireit.…Happinessisagood.8功利主义的原则是,幸福是可想望的(desirable)……这个原则应该凭借什么——它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有好的理由使其主张为人所相信?唯一能给出的证明是:一个对象是可见的,就是人们实际地看见它。……以类似的方式,我认为可能提出的唯一证据是:任何东西是可想望的(desirable),就是人们实际地想望它。……显然,幸福是善的……第二节同一律9【论证】(1)人们想望幸福,(2)被想望的东西是可想望的东西,(3)所以,幸福是可想望的东西。(4)可想望的东西是善的(省略前提),(5)幸福是可想望的东西,(6)所以,幸福是善的。能想望的canbedesired值得想望的worthytobedesired第二节同一律10第二节同一律混淆或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命题)这祥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有人说:我以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11第二节同一律四、同一律的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1219世纪60年代,英国教会和一些保守学者曾集会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某大主教拿不出科学论据反驳进化论,就把矛头指向信仰进化论的赫胥黎。他嘲讽地说:“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来就把我撕成碎片的,因为按照他的信仰,他本来是猴子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这个猴子猴孙的资格,到底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呢,还是从祖母那里得来的呢?”明代有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太出名,他的儿子很不成材,可他的孙子考个了进士。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骂他是不肖之子。后来,这个不肖子实在忍受不了责骂,就和内阁大学士顶了起来:“您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您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材的呢?”这位内阁大学士听了后,放声大笑,就不再责备儿子了。13市民:“专家同志,你们制定的市民文明公约共15余60款,内客太多,不易记忆,可否精简,以便直接起到警示的作用。”专家:“这次市民文明公约,是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专家组,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是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产物。”14一天下午,老吴来到一家钥匙修配店。店里有四个人正在聊天。“师傅,配钥匙。”没有人回答。于是,老吴又喊了两遍。“配几把?”总算有一个女同志慢吞吞地站起来问老吴。“配两把。”“明天来取。”“请帮忙快一点,我们单位里急着要用。”“不行!”老吴只好指着店里贴着的“服务公约”说:“你们的‘服务公约’上不是写着‘立等可取’吗?”谁知这位女同志却对老吴说:“你站着等到明天取走,不就是立等可取吗!”15从前有个秀才生了一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有点出息,就给儿子取名叫“学问”。后来又过了好几年,又生了一个儿子,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又生个儿子,就随口给儿子取名叫“年纪”。又过了几年,他又生了一个儿子,想想人都老了,又有了个儿子,觉得有点好笑,就给这个儿子取名“笑话”。十几年后,秀才已经是个老头了。三个儿子长大了,有一次三兄弟到山上去砍柴,快天黑时回了家。老秀才问自己的老婆,三个儿子砍了多少柴。她老婆回答他说:“年纪有一大把,学问一点都没有,笑话倒有一箩筐!”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有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个小姐傲慢而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并不生气,微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怀着孩子。”说完很有礼貌地对她鞠了一躬走开了。16鲁迅先生的《门外杂谈》记载过这样—件事情:甲乙俩人,一强一弱,扮着戏玩。先是甲扮武松,乙扮老虎,结果乙被甲打得要命。乙埋怨甲,甲则道:“你是老虎,不打,不是给你咬死了?”乙只得要求互换角色,结果乙破甲咬得要命,乙说怨话,甲又道:“你是武松,不咬,不是给你打死了?”这是旧戏《月连求母》中的一段,对此鲁迅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与希腊的伊索、俄国的梭罗古勃寓言相比,是毫不逊色的。这段戏揭露了甲玩弄偷换概念的诡辩手法,把戏台上的武松当作真武松来咬,把戏台上的老虎当作真老虎来打,这就偷换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17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又渴又饥,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一家酒店。“老板,请问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一份,先生!”“请给我拿两份。”老板给了旅行者两份夹肉面包。旅行者又问:“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十先令一瓶,先生!”“现在我感到渴比饿还厉害,我想用两份夹肉面包换一瓶黑啤酒,可以吗?老板!”“当然可以。”老板爽快地说。老板收起了面包,拿来一瓶黑啤酒,旅行者“咕嘟咕嘟”一饮而尽,嘴巴一擦,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登程。老板急忙叫住他,客气地说:“先生……”旅行者打断了老板的话,不耐烦地说:“难道非要我在这里住下?”“不,先生,您还没有付啤酒钱呢?”“我不是用夹肉面包换的啤酒吗?”“可是面包钱您也未付啊,先生!”“我没有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我付面包钱啊?”“是啊,他没有吃我的面包。”老板想,一时竟找不出对方的差错,听任旅行者扬长而去。旅行者把“没有付钱的夹肉面包”偷换为“已付钱的夹肉面包”。从而用面包兑换了啤酒。又把“用面包兑换到的啤酒”和“用来兑换啤酒的面包”这两个相同的概念(由于它们是等价兑换,在此应视为相同的概念)混为不同。这样一来,当酒店的老板要求付款时,他就能够“顺理成章”把话题从“没付钱”转移为“没吃”。18第二节同一律五、同一律的条件第一,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只是在思维领域中起作用。第二,同一律所要求的思想与其自身同一,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之中。一个人说“蛇对人有益”,另一个人则说“蛇对人有害”,这两种说法是不是违反同一律呢?这主要看这两种说法是否针对蛇的同一方面。如果第一种说法是针对蛇能灭鼠的方面来说,而第二种说法则是针对蛇能咬死人方面来说的,就不能说是违反同一律,因为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可以有不同的自身同一。如果两种说法都是针对蛇咬死人这一方面来说的,那么这就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因为其自身同一性只能是对人有害,而不能说是对人有益。19第三节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换句话说,如果一命题为真,那么与之矛盾或反对的命题则必为假,两个互相矛盾或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即思想不可能都是真的。公式:并非(A并且非A)A表示任一命题,非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上述公式意味着: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20第三节矛盾律【应用】根据矛盾律,在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中,如果已知其中一命题为真,则另一命题必假。①根据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如果认真学习,就能考得好成绩”为真,则“即使认真学习也不能考得好成绩”为假。②根据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中的矛盾律,若“甲班所有学生都懂电脑”为真,则()为假。21第三节矛盾律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前后一贯,不能自相矛盾。在二值逻辑中,由于一个命题不可能既是真的又是假的,那就意味着在任何一个思维或论辩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断定,即不能既肯定它是什么,同时又否定它是什么,从而形成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命题。22第三节矛盾律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称做自相矛盾或逻辑矛盾。【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所有东西都不能刺破我的盾”“吾矛之利,物无不陷”——“有东西能够刺破我的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自相矛盾【例】“他是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水面,发出紊乱的节奏声。”23第三节矛盾律四、矛盾律的作用保证思维的无矛盾性即首尾一贯性。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贯性,乃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24运用矛盾律的注意点第一,矛盾律是指同一思维过程说的。矛盾律所要排除的两个相互排斥的思想,是指在同一思维或表述过程中,也即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对于同一对象而言的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思想。离开了这些条件,就谈不上两个思想之间相互排斥。诗人臧克家有这样两句名言:“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却死了。”这两名话是从不同方面表述向一对象的。前—句是说:有的人肉体上死了,可他的精神还活着;后一句是说:有的人肉体上活着,可他的精神却死了。因此,这样的表述并不矛盾,因为其中每一句话所表达的两个命题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5第二,必须注意区分逻辑矛盾与现实矛盾。矛盾律只是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但是它绝不否认或要求排除现实矛盾或思想体系间的矛盾。因为逻辑矛盾与现实矛盾或思想体系间的矛盾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实矛盾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即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两个思想体系之间的矛盾,是指意识形态中所存在着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这两种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着的,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愿意不愿意,它们总是实际存在着的。这种矛盾是不能避免的。26一位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一天他去求见爱迪生。爱迪生接见了他,并问他对科学发明有什么见解。这位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说:“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年轻人哑口无言。一个月了,这个问题时时刻刻缠绕着我,但在工作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又暂时抛开了这个问题,顾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