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工具质量改进七工具•检查表(Datacollectionform)•分层法(Stratification)•散布图(Scatter)•排列图(Pareto)•直方图(Histogram)•因果图(Cause-Effectdiagram)•控制图(ControlChart)检查收数据管制防变异直方显分布柏拉抓重点散布找相关层别找差异因果找要因一、检查表(Worksheet)•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检查表又称调查表、核对表,它是用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因的初略分析。•目的:记录某种事件发生的频率。•常用的调查表有:(1)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2)缺陷位置调查表等•(3)工序分布检查表;•(4)操作检查表。检查表(Worksheet)•举例在磨床上加工某零件外圆,由甲乙两工人操作各磨100个零件,其产举例生废品45件,试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甲乙合计100100200表面粗糙度度不合格213圆柱度超出规范123锥度不合格31821碰伤17118小计232245检查表(Worksheet)若只对工人,不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层:两工人的废品率相差无几,找不出重点。若只对不合格原因,不对工人进行分层:则会得到主要因素为锥度不合格、碰伤两原因。对工人及不合格原因分层后:甲工人主要因素为碰伤;乙工人主要因素为锥度不合格使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3.应立即与措施结合。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4.检查项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订现已不适用的,必须重新研究和修订•5.通常情况下归类中不能出现“其他问题类”。二、分层法(Stratification)•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或分组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的数据加以整理,使之能确切地反映数据所代表的客观事实.•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別尽可能大.•通常有以下几种分层方法:(1)按人员分层(2)按班次分层(3)按设备分层(4)按不同供应商物料分层(5)其它通常的层别方法•使用的最多的是空间别:•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机器:不同机器别•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别•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生产Ni-Cd和Ni-MH电池)•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分层法(Stratification)•举例:气缸体毛坯完成金切后发现的不合格项按其不同供应商进行分层供应商缺陷数缺陷率哈尔滨××66%成都22%四平××铸造厂1212%昆山99%三、散布图(Scatter)•定义:散布图也叫相关图,是用来表示一组成对的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图表。这种成对的数据或许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常见的两种关系:(1)函数关系(2)非确定性的关系•散布图由一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很多散布的点子組成。•散布图的作图步骤:(1)搜集数据(2)打点•几种典型相关:(1)强正相关(2)弱正相关(3)強负相关(4)弱负相关(5)不相关(6)非线性相关二、散布图的分类•1.正相关(如容量和附料重量)•2.负相关(油的粘度与温度)•3.不相关(气压与气温)•4.弱正相关(身高和体重)•5.弱负相关(温度与步伐)散布图的绘制程序•1.收集资料(至少三十组以上)•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3.准备座标纸,画出纵轴、横轴的刻度,计算组距。通常用纵轴代表结果,横轴代表原因。组距的计算以数据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以所需设定的组数求得。是否一定需分组?•4.将各组对应数标示在座标上;•5.填上资料的收集地点、时间、测定方法、制作者等项目。身高NO.1234657体重身高体重体重身高8910125169146126120170135110170174120176132145177178123167134130174178120175126150175177130169121138175170134175136150173120172146138176128172120120170177145175144120178178179180169170三、散点图制作方法1.收集数据(30对)整理成数据表。制造一部大冲压操作工的身高体重对应单位:cm2*KgOX(因素)Y(特性)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601621641661681701721741761781802.建立坐标系•根据统计表描点4.将各边缘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散点图制作法(续)1、作图时将原因作横轴,结果作竖轴。2、作图过程中若有重合点则以或2表示。3、标注刻度前先要将表中的最大最小值找出。4、连接边缘点时,要把查明原因的异常点排除在外。·作图时注意:有加法相关强正相关好象加法相关弱正相关无相关不相关减法相关强负相关好象减法相关弱负相关四、散点图判断五、注意事项.1有无异常点查明原因可将此点排除在外,否则,应将异常点进行判断。异常点通常在测定错误或作业条件变更时表现出来。2.作图前进行层别有必要因为有些数据从总体看可能不相关,但层别后可能相关。3.其它意外散点图不经常出现,若出现,则应该继续调查分析原因。四、排列图(Pareto)排列图又称巴雷特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把不良,缺点,赔偿要求,故障等的发生件数(以及损失金额)按照现象或原因来划分,按顺序排列,以柱表的形式表现的图。•目的:•现场的管理监督者在所担负的业务当中,以•不良品和缺点以及故障等需要改善的事项为对象•①那里出现问题?•②判断“应该在那里采取措施?”等,有大的帮助。排列图(Pareto)2用途:影响因素的主次位置,可从排列图上一目了然。从而明确改进方向和改进措施。采取措施后的效果,还可用排列图进行对比确认。排列图不仅可用于质量管理,还广泛地应用于其它领域。一、排列图的概念3)摘要排列图又名为80/20法则。即通过20%范围问题的解决,减少80%的问题原因。①以找出出现的问题项目。②对问题事项的顺序位置和比率,能够一目了然③问题的大小一目了然,具有说服力。④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谁都可以制订。⑤因为表现出累计占有率,可以知道各问题的占有率。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第一步: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1、选题,确定要调查的问题是那一类问题。如不合格项目、损失金额、事故等。2、确定问题调查的期间。如5月1日-5月30日。3、确定哪些数据是必要的,以及如何将数据分类。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如按不合格类型、不合格发生位置、工序、人机物法分类。分类后将不常出现的项目归为“其它”项。4、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什么时候收集数据。通常采用检查表的形式收集数据。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第二步:设计数据记录表并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铸件质量缺陷检查表不合格类型记号小计断裂正正10檫伤正正正正正正正正42污染正6弯曲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104裂纹4砂眼正正正正20其它正正14合计200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第三步: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数据,累计不合格数据,各项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比。排列图数据表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不合格类型不合格数累计不合格比率(%)累计比率(%)abcdef其它合计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第四步: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其它”项的数据由许多数据很小的项目合并在一起,将其列在最后而不必考虑“其它”项数据的大小。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不合格类型不合格数累计不合格比率(%)累计比率(%)弯曲1041045252檫伤421462173砂眼201661083断裂10176588污染6182391裂纹4186293其它142007100合计200100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第五步: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左边总频数的刻度与右边总频率的刻度(100%)高度相等。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弯曲檫伤砂眼断裂污染裂纹其它0102030405060708090100横轴上将频数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100%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高度相同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第六步: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高度代表各不合格项频数的大小,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线连接,画累计频数折线。二、排列图的制作步骤104422010641452738388919310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弯曲檫伤砂眼断裂污染裂纹其它0102030405060708090100三、II注意事项1、制作排列图时的注意事项A、分类方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不同。通过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以确定关键的少数,这也是排列图分析方法的目的。B、为了抓住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分为三类:在0-80%间的因素为A累因素,也即主要因素;在80-90%之间的因素为B类因素,也即次要因素;在90-100%之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也即一般因素。C、如果“其它”项所占的百分比很大,则分类是不够理想的。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调查项目分类不当,把许多项目归在了一起,这时应考虑采用另外的分类方法。三、II注意事项2、使用排列图时的注意事项A、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基本点就是要求我们只要抓住“关键的少数”就可以了。如果某项问题相对来说不是“关键的”,我们希望采取简单的措施就能解决。C、排列图可以用来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一般的,把发生率高的项目减低一半要比发生问题的项目完全消除更为容易。因此,从排列图中矩形高的项目着手采取措施能够事半功倍。D、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各个组成项目的变化,可以对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利用排列图不仅可以找到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且可以连续使用,找出复杂问题的最终原因。五、直方图(Histogram)•定义:直方图是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整理,从而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的一种方法。•用途:常用于分析质量原因,测量工序能力,估计工序不合格品率等。•作直方图的三大步骤:(1)作频数分布表(2)画直方图(3)进行相关计算•常见的几种典型形状:(1)正常型(2)孤岛型(3)偏向型(4)平顶型•定量表示直方图的主要统计特征值:(1)平均值--表示数据的分布中心位置,(2)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为要容易的看出如长度、重量、时间、硬度等计量什的数据之分配情形,所用来表示的图形。•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或数据之全距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之测定值所出现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故我们亦称之为柱状图。直方图的作图步骤•1.收集记录数据•2.定组数•3.找到最大值L及最小值S,计算全距R•R=L-S•4.定组距•R÷组数=组距•5.定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0.5]•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依次类推。•6.决定中心点•(上组界+下组界)÷2=组的中心点•7.制作次数分布表•8.制作直方图•9.填上次数、规格、平均值、数据源、日期直方图之功用•1.评估或查验制程;•2.指出采取行动的必要;•3.量测已采取矫正行动的效果;•4.比较机械绩效;•5.比较物料;•6.比较供应商直方图(Histogram)•举例051015202530•正常型051015202530•平顶型051015202530•偏向型直方图(Histogram)六、因果图(Cause-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