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一讲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简介2什么是国际关系国际:internationalvs.interstate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politics):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relations):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世界政治(worldpolitics):涉及全球治理相关的权力关系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studies)3国家形态的演变城邦帝国民族国家人口领土政府主权(国际承认)4希腊城邦5罗马帝国6中华帝国——大唐盛世71648年后的德意志诸邦8三种国家形态比较帝国城邦国家主权国家规模非常大小大军事潜力非常强有限强经济实力基础非常雄厚提取能力弱基础薄弱,提取能力强基础较雄厚提取能力强权力控制低高高市民效忠低高高民族构成异质同质同质解体难度容易困难困难9国际体系与国内体系的区别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体系性质无政府(anarchy),行为体之上没有统治者。自助体系,因为没有更高的权威来维持秩序。有序(hierarchy),契约体系,有一个具有最高权威的统治者,维持秩序。武力实施谁都不能垄断使用武力的权力,导致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和猜疑。政府垄断合法使用武力的权力。法律效力不具有普遍强制力强制实施,违法者受到惩罚共同体观念全球共同体观念很弱,对正义和合法问题经常具有不同的认识。大多数人把国家正义摆在国际正义前面。存在一个普遍的共同观念,并且因此产生了共有的效忠对象、正义标准和合法权威。10无政府状态:2005年飓风后的新奥尔良9月1日,新奥尔良超级穹顶体育馆附近的一幢房屋燃起大火。美国新奥尔良市目前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尸体横陈大街,暴力冲突、纵火事件时有发生。11什么是理论语义学上的分析英文theory:从希腊语动词Theorein派生出来,含义为“惊奇地观察所发生的一切,并试图描述它、识别它、理解它”;来源于希腊语θεωρω(theoro),意为“观看者”中文“理论”对现实的简化模型:建模分析框架阐明概念关系理论vs.定律(law)案例:古巴比伦人对潮汐涨落的研究描述/解释因果规律的概括性陈述12理论的解释内容:定律和因果关系定律是现象之间可观察、有规则的联系热涨冷缩/民主和平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成立的条件原因与结果存在相关关系原因在结果之前出现原因与结果之间不能存在虚假关系理论=因果关系+因果机制13解释的类型特殊解释(说明具体事件原因)德国扩张主义→德国侵略→二战普适性解释(说明一类现象原因)扩张主义→对外侵略→国际战争理论的解释:普适性(universal)的解释14理论的组成要素公理(axiom):假定为真理,不言自明或者无法直接证明定理(theorem):从公理演绎推到出来定义(definition):对术语的界定15怎样构建理论发现(discovering)vs.发明(inventing)定律、规律可以发现理论只能发明演绎(deduction)vs.归纳(induction)解释(explaining)vs.理解(understanding)理性主义(rationalism)→解释性(explanatory)理论反思主义(reflectivism)→构成性(constitutive)理论16演绎推理(deductivereasoning)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约前427年-前347年)《理想国》基本步骤前提假定或抽象概念→逻辑演绎→命题或者结论优点:能够得出确定的知识缺点:无法获得新的知识,因为得出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其前提之中17经验归纳(inductiveapproach)亚里士多德(Aristotle,Ἀριστοτέλης,,前384—前322年)《政治学》:考察158个希腊城邦后写成政体划分:君主vs.僭主;贵族vs.寡头;共和vs.民主基本步骤观察事实→归纳概括→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优点:可以得到新的知识缺点:无法提供确定可靠的知识18理论的功能描述(description):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回答问题:是什么(what)解释(explanation):战争为什么发生回答问题:为什么(why)预测(prediction):使用否决权趋势回答问题:将要发生什么指示(prescription):怎么防止战争回答问题:怎么办(how)19理论的类型大卫·休谟(DavidHume)的三种知识演绎推理实证知识价值判断:规范理论大理论汉斯·摩根索的人性现实主义理论和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中层理论地缘政治理论;一体化理论;民主和平论20怎么判断理论的优劣可证伪性(必须能够证伪)逻辑性(内部逻辑一致)解释力重要性:多大程度解释研究的现象解释范围:解释的现象的范围应用能力:在现实中理论给出的解释因素是否普遍存在规定性:解释因素是否可操作满意度:解释是否充分,解开人们的疑惑2012年蔡英文:选民不信赖→败选台湾民族认同改变→台独简洁性(解释变量尽量少)21台湾人的民族认同22范式(paradigm)的概念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范式”指的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群体在“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上”所共同遵从的信念。这些信念就是他们的共同前提假定,是不用证明的识别变量:权力vs.制度确定研究对象:国家vs.非国家行为体23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四种主要范式关注问题核心变量解决途径现实主义安全/冲突权力/国家利益维持均势自由主义发展/合作制度/共同利益改善制度马克思主义剥削/斗争依附/阶级利益改变国际秩序建构主义和谐/进化观念/文化环境改变观念24国际关系概论与国际关系理论讨论概念vs.解释规律相互独立vs.有机整体25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叙述次序:时间次序/逻辑次序核心目标:描述单个事件/解释普遍规律推理方法:归纳为主/演绎为主材料使用:考证真伪/直接利用史学成果26政策研究与理论研究核心目标:服务国家利益vs.解释客观规律判断原则:利益原则vs.真理原则效力标准:维护利益vs.解释的有效性方法偏好:简单可靠vs.严谨创新27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1959年沃尔兹的三个意象(images):个人、国家、国际体系1961年戴维·辛格(DavidSinger)明确提出了分析层次概念1980年罗斯诺(Rosenau)提出了六个层次概念个人:决策者个人及其个性角色:决策者扮演的角色政府:决策者所处的政府结构社会:决策者统治并生活的社会互动:决策者所属国家与其他国际行为体的互动体系:体系单位+体系结构28层次分析的作用及其问题作用:区分理论的自变量,为理论整理提供框架问题引起哪个层次上的因素最重要的争论这种争论进而导致对一个同等重要问题的关注:三个层次的因素如何在外交决策过程中相互作用一个层次上的因果推断未必可以推广到另一个层次29国际关系专业的发展阶段学科萌芽(1919年之前)学科形成(1919-1945)1919年英国工业企业家和自由派议员大卫·戴维斯专门出资在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以威尔逊命名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教授职位,从事法律和政治、道德和经济以及和国联相关的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学科确立(1946-)30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进程研究内容研究哪里谁研究如何研究一战之前战争/和平冲突/合作公正/秩序春秋战国印度希/罗/意古代先贤史/哲/法/政/经济学家历史追溯哲学思辨法律规范大战期间基本没有变化重点关注:一战原因;对外政策动因等以欧洲为主英语国家的专业人员借鉴历史学和法学二战以后基本没有变化,重点关注与冷战相关的问题(威慑/危机决策等)以欧洲为主,适度扩大(如亚洲、中东等地)以英语国家研究人员为主与国际法分离,借鉴自然科学,出现科学规范之争31学习国际关系理论的方法大量阅读原文导言——图表——结论了解逻辑体系前提——逻辑——证据理清发展脉络熟悉理论争论批判继承超越32课程内容(一)第一讲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简介第二讲一战与理想主义的兴起第三讲第一次论战与现实主义理论的兴起第四讲二战与现实主义理论主导地位的确立第五讲第二次论战与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化第六讲沃尔兹与现实主义理论的科学化第七讲现实主义的最新发展:进攻性现实主义第八讲现实主义的最新发展:新古典现实主义33课程内容(二)第九讲权力、实力与均势理论第十讲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安全概念第十一讲战争和冲突的理论:体系层次第十二讲战争和冲突的理论:互动层次第十三讲战争和冲突的理论:国家-社会层次第十四讲战争和冲突的理论:组织层次第十五讲战争和冲突的理论:个人层次第十六讲石油危机等与跨国主义的挑战:第三次论战34课程内容(三)第十七讲第三次论战的深入和新-新趋同第十八讲自由主义理论:其他分支第十九讲制度、合作与一体化第二十讲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利益概念第二十一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帝国主义理论第二十二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第二十三讲冷战结束与激进主义理论的挑战:第四次论战第二十四讲激进主义理论:女性主义35课程内容(四)第二十五讲第四次论战中建构主义的挑战第二十六讲第四次论战中的理论综合:温特的弱建构主义第二十七讲国际关系理论的英国学派第二十八讲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简介第二十九讲决策理论与博弈论第三十讲中国古代国际关系思想第三十一讲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估与展望第三十二讲课程总结与答疑36课程参考教材1.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达里奥·巴蒂斯特拉:《国际关系理论》(潘革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37其它阅读书目3.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陈寒溪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4.爱德华·卡尔:《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秦亚青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5.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徐昕等译,王缉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苏长和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38其它阅读书目7.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8.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版。9.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霸权之后:》(苏长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0.大卫·A·鲍德温:《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9其它阅读书目11.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版。12.陈志瑞等主编:《开放的国际社会: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英国学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3.JackS.Levy&WilliamR.Thompson,CausesofWar(Wiley-Blackwell,2010).14.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第七版)》(张小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版。40其它阅读书目15.MichaelBrown,Offense,defense,andwar(MITPress,2004).16.BruceM.Russett&JohnR.Oneal,Triangulatingpeace:democracy,interdependence,an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Norton,2001).17.MichaelEdwardBrown,SeanM.Lynn-Jones&StevenE.Miller,Debatingthedemocratic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