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研究作者:李春利柳振东惠康华来源:《软件导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摘要:为解决传统人脸识别算法手工提取特征困难的问题,将卷积神经网络引入人脸识别任务中。为适应ORL数据集人脸识别任务的需要,参照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Lenet-5的结构,提出一种适用于该数据集的CNN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NN结构具有较少的学习参数,且在ORL数据集上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率。与传统人脸识别算法进行比较研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识别正确率上,所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优于大多数识别算法。关键词关键词:人脸识别;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模式识别DOIDOI:10.11907/rjdk.171043中图分类号:TP3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50186030引言人脸识别是近年来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神经网络及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2]。所谓人脸识别,是指给定一个静态人脸图像或动态视频,利用存储有若干已知身份的人脸数据库验证单个或多个人的身份[1]。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一个重要方面,人脸识别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档案管理系统、公安系统的犯罪身份识别、银行和海关的监控、安全验证系统、信用卡验证等领域。在人脸识别巨大魅力的影响下,国内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了人脸识别应用的探索,如百度推出的人脸考勤系统、阿里支付宝的刷脸登录等功能都是人脸识别的具体应用。目前,人脸识别的代表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Turk和Pentland[3]提出的特征脸(Eigenface)方法;基于线性区别分析,Belhumeur等[4]提出了Fisherface方法;基于统计理论,剑桥大学的Samaria和Fallside[5]提出了隐马尔科夫模型[5](HMM),Lawrence等[6]提出的通过多级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6]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进行人脸识别。上述方法虽然获得了良好的识别正确率,但需要人工参与特征提取,然后将提取的特征送入分类器进行识别,过程较为复杂。卷积神经网络[79]是近年发展起来,并引起广泛重视的一种高效深度学习识别算法,其已成为当前语音分析和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的神经网络而言,卷积神经网络具有权值共享、局部感知的优点。局部感知的网络结构使其更接近于生物神经网络,权值共享大大减少了模型学习参数的个数,同时降低了神经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在图像处理领域,卷积神经网络的优点体现得更为突出,多维的图像数据可以直接作为网络的输入,特征提取和分类均集成在网络中,避免了传统识别算法中复杂的特征提取和训练分类器过程。除此之外,卷积神经龙源期刊网网络对图像中的位移、比例缩放、旋转、倾斜或其它形式的变形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为了解决传统人脸识别算法特征提取和训练分类器困难的问题,本文借鉴Lenet-5[10]的结构,设计一个适合ORL数据集人脸识别任务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1卷积神经网络1.1用于ORL人脸识别的CNN本文提出的7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由输入层、2个卷积层、2个降采样层、一个全连接层和一个Sigmoid输出层组成。卷积核的大小均为5×5,降采样层Pooling区域的大小为2×2,采用AveragePooling(相邻小区域之间无重叠),激活函数均采用Sigmoid函数。每一个卷积层或降采样层由多个特征图组成,每个特征图有多个神经元,上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此外,本文实验学习率的取值为常数1.5,该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1.2卷积层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卷积层一般称C层[11](特征提取层)。卷积层的输入来源于输入层或者采样层。卷积层中的每一个特征图都对应一个大小相同的卷积核,卷积层的每一个特征图是不同的卷积核在前一层输入的特征图上作卷积,然后将对应元素累加后加一个偏置,最后通过激活函数得到。假设第l层为卷积层,则该层中第j个特征图的计算表达式如式(1)。xlj=f(∑i∈Mjxl-1iklij+blj)(1)这里的Mj表示选择的上一层输出特征图的集合。1.3降采样层降采样层是对上一层的特征图进行下采样处理,处理方式是在每一个特征图内部的相邻小区域进行聚合统计。常见的下采样方式有两种:AveragePooling和MaxPooling。其中,AveragePooling是取小区域内像素的平均值,而MaxPooling是取小区域内像素的最大值。降采样层只是对输入的特征图进行降维处理,不改变特征图的个数。假设down表示下采样操作,βlj表示乘性偏置,blj表示加性偏置,则降采样层中某个特征图的计算表达式如下:xlj=f(βljdown(xl-1j)+blj)(2)1.4输出层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层一般为分类器层,常用的有径向基(RBF)函数输出单元、Sigmoid输出单元和Softmax回归分类器。在ORL人脸识别任务中,采用Sigmoid函数输出单元,输出层的编码采用非分布编码“one-of-c”的方式。由于采用Sigmoid函数,每一个单元输出龙源期刊网范围内的一个正数,代表该样本属于该单元对应类别的概率。数值最大的那个单元即为样本的预测类别。假设x为全连接层的输出,则输出层输出结果的计算表达式如下:y=f(wTx+b)(3)其中,f表示激活函数,这里采用Sigmoid函数,Sigmoid函数表达式如下:f(x)=11+e-x(4)2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在Windows764位下的Matlab2014a中进行,采用Matlab深度学习工具箱DeepLearnToolbox。PC的内存8G,CPU主频为3.2GHZ。ORL人脸数据集是在1992年至1994年之间由AT&TCambridge实验室拍摄的人脸图像所构成。数据集中包含40个不同人物的脸部图像,每个人物包含10张图像,总共400张。每个类别中的脸部图像在不同的时间拍摄得到,存在如下差异:①光线;②面部表情,如眼睛的闭合和睁开状态,面部是否带有微笑的表情等;③一些面部细节上的差异,如是否佩戴眼镜等。该数据集中所有人脸图像均为灰度图像,且图像中人物面部朝向基本一致,都朝向正前方。图2为ORL数据集中部分人脸图像。数据集中每个原始图像大小为92*112像素,本文实验中对这些图像进行预处理,使每一幅图像的尺寸调整为28*28,并对每一副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这里采用简单的除255的方式。随机选取每一个类别的8张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剩下的2张作为测试样本。因此,训练集有320个样本,测试集有80个样本。2.1改变C3层卷积核个数对网络的影响卷积神经网络性能的好坏与卷积层卷积核的个数密切相关,但每一个卷积层应该设置多少个卷积滤波器,目前并没有数学理论指导。为了研究卷积核个数对网络最终识别准确率的影响,本文保持C1层卷积核个数不变,通过改变C3层卷积核的个数,形成新的网络结构,用训练集训练网络,训练迭代次数均为60次,然后用测试集对每一种网络结构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当C3层有10个卷积核时,网络模型对测试集的识别正确率最高。卷积核的个数与识别准确率并不成正比关系,当卷积核个数过多时,网络的识别准确率会下降,这是因为在卷积核个数增加的同时,需要学习的参数也随之增加,而数据集中训练样本的规模较小,已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2.2改变C1层卷积核个数对网络的影响龙源期刊网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C3层卷积核个数为10时,网络识别效果最好。因此,为了研究卷积层C1层卷积核个数对识别准确率的影响,C3层保留10个卷积核,改变C1层卷积核的个数构造新的网络结构,用测试集针对不同网络结构就测试集和训练集的识别准确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相同结论:卷积层卷积核的个数并非越多越好,卷积核个数过多,网络需要学习的参数也随之增加,当训练集中样本个数无法满足学习需要时,网络识别准确率就会下降。2.3与其它算法比较为进一步说明本文所提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将该结构(C1层6个卷积核,C3层10个卷积核,学习率1.5)的实验结果与其它识别方法在ORL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本文所提方法比Eigface、ICA的识别效果好,与2DPCA方法的识别准确率一样,比FisherFace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只低了0.20%,这进一步证实了本文所提网络结构的有效性。3结语本文在理解Lenet-5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ORL人脸数据集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不仅避免了复杂的显式特征提取过程,在ORL数据集上获得98.30%的识别正确率,而且比大多数传统人脸识别算法的效果都好。此外,本文还通过大量实验就每个卷积层卷积核个数对网络识别准确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分析,这对设计CNN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李武军,王崇骏,张炜,等.人脸识别研究综述[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6,19(1):5866.[2]张翠平,苏光大.人脸识别技术综述[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0,5(11):885894.[3]YANGMH.Facerecognitionusingkernelmethods[J].Nips,2002(2):14571464.[4]祝秀萍,吴学毅,刘文峰.人脸识别综述与展望[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4):5356.[5]SAMARIAF,YOUNGS.HMMbasedarchitectureforfaceidentification[J].ImageandVisionComputing,1994,12(8):537543.龙源期刊网[6]LAWRENCES,GILESCL,TSOIAC.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forfacerecognition[C].ProceedingsCVPR'96,1996IEEEComputerSocietyConferenceonComputerVisionandPatternRecognition,1996:217222.[7]陈耀丹,王连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8(2):7076.[8]卢官明,何嘉利,闫静杰,等.一种用于人脸表情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1):1622.[9]李彦冬,郝宗波,雷航.卷积神经网络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6,36(9):25082515.[10]LCUNY,BOTTOUL,BENGIOY,etal.Gradientbasedlearningappliedtodocumentrecognition[J].ProceedingsoftheIEEE,1998,86(11):22782324.[11]BOUVRIEJ.Noteson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J].NeuralNets,2006(11):18.[12]YANGJ,ZHANGD,FRANGIAF,etal.TwodimensionalPCA:anewapproachtoappearancebasedfacerepresentationandrecognition.[J].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MachineIntelligence,2004,26(1):131138.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孙娟)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