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9月1日9月4日9月5日学时2授课班级任务名称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理。2.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治要点及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并制定护理计划。3.理解保健指导。能力目标1.能说出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理。2.能学会对消化性溃疡及并发症病人的护理。素质目标1.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2.学会用护理程序对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病人实施护理。教学重点消化性溃疡的定义、保护性因素、损害性因素;四大并发症的表现及诱因、消化性溃疡的饮食护理。教学难点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药物治疗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授课地点阶三、阶五、阶六。教学方法1.讲授。2.情景教学法。教学程序时间安排引入:1分钟教学过程:35分钟归纳小结:2分钟学习评价:2分钟答疑:5分钟教学反思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首先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男67岁,反复上腹痛10+年,黑便6天入院。入院前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痛,呈饥饿痛,进食或服制酸药上腹痛可缓解,胃镜诊断“胃溃疡”,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缓解。入院前5年上腹部痛再次出现,性质同前,胃镜诊断“复合性溃疡”,治疗(具体治疗不详)后症状缓解。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3次/天,伴头昏、乏力,逐来我院门诊,查大便OB(+),血Hb87g/L,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23年前曾“阑尾切除术”,18年前“胆囊切除术”,2年前“膀胱结石取石术”,曾患“过敏性鼻炎”,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无压痛、反跃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移浊(-),双下肢不肿。入院后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及大弯各可见一大小约0.5X0.5cm及0.6X0.5cm溃疡,溃疡底附白苔,周围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查HP(+),诊断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A1期),HP(+)。抗HP治疗。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⑴该病人身体状况如何,有什么症状、如何确定体征;⑵可能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护理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实施整体护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概括起来,是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和黏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病机制: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或侵袭因素增强。损害因素:1.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损害因素中,胃酸与胃蛋白酶,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占主导地位。2.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3.饮食失调:粗糙和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可引起黏膜的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不定时的饮食习惯会破坏胃酸分泌规律。饮料与烈酒除直接损伤黏膜外,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咖啡也能刺激胃酸分泌。4.吸烟5.精神因素持久和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6.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为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消除Hp可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保护因素:1.胃黏液—黏膜屏障:2.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3.前列腺素:是增强黏膜上皮更新、维持黏膜完整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因素:遗传因素研究发现,0型血型者比其他血型容易患DU。总之,胃酸胃蛋白酶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二、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为特点,节易发作,容易复发。(一)症状1.上腹部腹痛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1)部位:GU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DU疼痛常在上腹正中或偏右。(2)性质:多为隐痛、胀痛、烧灼痛、钝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3)范围:手掌大小(4)疼痛具有节律性:与饮食关系密切。GU疼痛:常在进餐后1/2~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典型节律:进食-疼痛-缓解。DU疼痛:进餐后3~4小时出现,为饥饿痛、空腹痛或夜间痛,典型节律:疼痛-进食-缓解。其他胃肠道症状可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以GU较DU为多见。全身症状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失眠、多汗等,也可表现为营养不良的症状如消瘦、贫血等。(二)体征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发作时于上腹部有固定压痛点。(三)并发症1.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2.穿孔:最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腹部剧痛和急性腹膜炎的体征。当溃疡疼痛变为持续性,进食或用制酸药后长时间疼痛不能缓解,并向背部或两侧上腹部放射时,常提示可能出现穿孔。3.幽门梗阻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宿食。4.癌变:少数GU可发生癌变,尤其是45岁以上的病人。三、有关检查(一)X线钡餐检查直接征象为龛影,是诊断溃疡的重要依据。(二)胃镜检查与黏膜活检对消化性溃疡有确诊价值。(三)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四)胃液分析GU病人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DU病人则常有胃酸分泌过高。(五)粪便隐血试验活动性DU或GU常有少量渗血,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经治疗1~2周内转阴,若GU患者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怀疑有癌变可能。四、治疗要点(一)药物治疗1.减少损害因素,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1)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胃酸分泌。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乏力、头昏、嗜睡和腹泻。(2)质子泵阻滞剂:作用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以奥美拉唑(洛赛克)为代表。(3)制酸剂: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碳酸氢钠、氢氧化镁合剂等。2.增加黏膜抵抗力的药物(1)胶体次枸橼酸铋:在酸性环境中,在溃疡面形成一层防止酸和胃蛋白酶侵袭的保护屏障。还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常用德诺(胶体次枸橼酸铋)。(2)硫糖铝:对黏膜起保护作用。(3)前列腺素:因价格昂贵,不作为治疗首选的药物。3.消灭幽门螺杆菌的药物DU复发与Hp感染关系密切。质子泵阻滞剂或胶体铋剂与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克拉霉素等)三联治疗,根除Hp。五、护理诊断上腹痛与消化道黏膜溃疡有关。六、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溃疡有活动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病人应卧床休息1~2周。2.饮食护理宜选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定时进餐,少量多餐。进餐时应细嚼慢咽,不宜过快过饱。每天5~6餐,以牛奶、稀饭、面条等偏碱性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过冷、油炸、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要戒烟酒。3.心理护理(二)疼痛护理(1)评估病人疼痛的特点,与饮食的关系,饭后疼痛或饭前疼痛,有无放射痛(2)指导病人使用松弛术、局部热敷、针灸、理疗等方法,以减轻腹痛。(三)并发症的护理1.上消化道出血2.穿孔立即禁食补血、补液6~12小时内紧急手术3.幽门梗阻禁食胃肠减压4.癌变:疼痛失去原来的规律性,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怀疑有癌变可能。(四)用药护理1)H2受体拮抗剂:药物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也可一天的剂量夜间顿服。2)胃黏膜保护剂:因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下有效,应在餐前1小时与睡前给药。胶体铋剂在酸性环境下起作用,故在餐前0.5小时服用。3)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等应在餐后1小时或睡前服用。4)抗胆碱能药及胃动力药如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应在餐前1h及睡前1h服用。七、健康教育对于年龄偏大的胃溃疡病人应嘱其定期到门诊复查,防止癌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归纳小结】1、掌握急、慢性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2、慢性胃炎的临床分型;3、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概念;4、熟悉急、慢性胃炎发病机制和治疗;5、了解急、慢性胃炎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学习评价】例题:1.消化性溃疡发病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胃酸胃蛋白酶B.吸烟C.饮食失调D.O型血型者E.全身性疾病2.胃溃疡的疼痛节律为(C)A.餐前30分钟疼痛进餐缓解B.餐后即痛持续2小时缓解C.餐后半小时开始痛至下餐前缓解D.餐后2小时痛进餐缓解E.夜间痛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特点是(D)A.餐后即痛,持续2后缓解B.餐后1h开始,持续2h后缓解C.餐后2h开始,持续2h后缓解D.餐后3~4h开始,进餐后缓解E.无规律性4.男性,30岁,夜间发作性腹部烧灼样痛二月余,进食后能迅速缓解,昨起排柏油样便3次,今晨起床晕倒。体检:T37℃,P120次/min,R24次/min,Bp80/50mmHg神志恍惚,皮肤苍白,四肢厥冷。1)该病人的基本病因是(B)A.胃溃疡B.十二指肠溃疡C.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D.胃癌E.肝硬化2)该病人出现的并发症是(A)A.上消化道出血B.幽门梗阻C.急性穿孔D.慢性穿孔E.癌变5.男性,34岁,患十二指肠溃疡病多年。于饱餐后突然出现上腹剧烈疼痛、腹肌紧张及休克。首先应考虑并发(B)A.幽门梗阻B.急性胃穿孔C.急性胰腺炎D.急性胆囊炎E.慢性胃穿孔6.下列哪项不符合胃溃疡癌变的特点(E)A.上腹痛的规律性消失B.食欲减退C.进行性贫血、消瘦D.大便隐血持续阳性E.反酸烧心加重7.消化性溃疡患者进餐应有规律,主食应以何为主(D)A.流质(如牛奶)B.半流质(如稀饭)C.普通饮食不忌嘴D.面食E.杂粮8.餐前半小时服用(C)A.氢氧化铝-镁乳合剂B.雷尼替丁C.胶体次枸橼酸D.洛赛克E.硫糖铝9.进餐时与食物同服(B)A.氢氧化铝-镁乳合剂B.雷尼替丁C.胶体次枸橼酸D.洛赛克E.硫糖铝10.餐后1~2h服用(A)A.氢氧化铝-镁乳合剂B.雷尼替丁C.胶体次枸橼酸D.洛赛克E.硫糖铝【布置作业】1、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表现。2、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及临床分型。3、急性胃炎的健康指导。4、慢性胃炎的护理措施。【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