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一、选择题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3~4题。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A.30°N~40°N西海岸B.30°N~40°N东海岸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09•宁夏)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3.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2页5.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二、综合题6.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B区域。(6分)(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2分)①资金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3分)7.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27分)(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和。第3页(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8.(21分)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1)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说明其原因。(6分)(2)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的代号是,并简述其原因。(7分)(3)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说明该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9.(36分)读图11~12,回答下列问题。第4页(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8分)(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5分)(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6分)(4)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2002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增大。结合图13,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5)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6分)(6)简述北海沿岸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5分)10.(36分)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12分)(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12分)(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11.当今世界呈现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多元化差异。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共26分)(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2)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反映收入水平,以教育入学率指数表示社会发展水平。依据这两个指数的组合关系,将图16中12个国家的代码按四个一组分成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页(3)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读图17回答问题。①从出口产品的类型上看,中国与欧盟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说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很强的_________性。②从中长期看,中国只有通过_________等措施才能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4)根据下列资料与图18-19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资料: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化问题日益严峻。此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75%,国内生产总值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6%,外债负担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1%和1.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使用卫生设施和安全饮水的人口分别为37%、45%,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情况严峻。12.(26分)读区域图(图8)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第6页(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9分)(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9分)(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8分)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非洲的比尔马(19°N,13°E)、印度的安拉阿巴德(25°N,81°E)和我国的广州(23°N,113°E)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图9为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1)月降水量多于100mm的月份数,安拉阿巴德有____个月,广州有____个月。(2分)(2)交替控制比尔马的气压带和风带是________和________;湿润季节安拉阿巴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4分)(3)分析广州较为湿润的原因。(4分)第7页14.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被人称为“金砖四国(BRIC)”。(共16分)资料1:见图17。资料2:表3是四国的有关情况。资料3: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雨季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I国IT(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1)B、R、I、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的中文名)。(4分)(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分析B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从R国与I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比较,________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分)(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分)A.政府的大力支持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E.多优良港口15.(2010●山东)(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第8页(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第9页(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16.(36分)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10分)(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4分)(3)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4)图l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8分)(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6分)17.(34分)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第10页(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4分)(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业.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等新能源。(8分)(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说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8分)(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4分)(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18.(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材料三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土流失和土地荒芜。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大阳”。--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尘暴》。第11页(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材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10分)材料四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8),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9),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