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第三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第三节手法赏析题课程回顾一诗歌鉴赏答题口诀:1、懂内容、巧翻译、析情感2、明题型、理思路、美语言•1、懂内容:找作者,定主干,去修饰。•2、巧翻译(定名词,组修饰,改语序,增内容——造句)诗歌鉴赏情感分析口诀:1、分物我2、我:直接读目的3、物:找情感因素造句情感因素:特定意象、情词、反常修饰、特点课程精讲二•常见手法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反复二、描写手法: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特点手法)远近、动静、视听、正侧、五官(味触)特点意象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不常考手法:•触景生情,以景结情•赋比兴•白描、细描•列锦、通感、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卒章显志……•一、修辞手法及判断标志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反复标志:比喻:陈述主体有相似性: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拟人:只能用于人的修饰词修饰物:1、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借代:特征部分指代事物整体: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夸张:为突出特征而言过其实,言虚而情实。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2、一水牵愁万里长•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5、烽烟:战争6、巾帼:妇女9、手足:兄弟10、汗青:史册13、三尺:法律16、庙堂:朝廷3、南冠:囚犯4、同窗:同学7、丝竹:音乐8、须眉:男子11、伉14、膝下:俪:夫妻12、桑麻:农事幼儿15、华盖:运气17、黔首:平民18、阡陌:田野21、藩篱:边防24、纨绔:富家子弟27、杜康:代酒30、山林:隐逸生涯19、杏坛:教育界22、摧眉:低头25、祝融:火灾28、汗青:史册20、朱门:富贵人家23、缙绅:做官的人26、寸管:毛笔29、万钟:高官厚禄31、中鼎:仕宦生涯32、披宫锦:考34、杏林:中进士33、垂拱而治: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35、冠盖、衣冠:世代做官的读书人36、冠缨: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37、社稷、轩辕:国家38、婵娟、嫦娥:月亮39、白丁、布衣:百姓40、提携,垂髫:小孩41、持戟、旌旗:军队42、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争的警报或军情消息43、社稷、宗庙:国家44、戎马、干戈、金鼓、烽烟:战争修辞手法的好处1、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6、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7、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二、描写手法及判断标志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特点手法)远近、动静、视听、正侧、五官(味触)标志:衬托:用一个陈述主体的特点突出另一个陈述主体的特点。(两者都出现):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烘托:用一个陈述主体的特点突出另一个陈述主体的特点。(后者不出现)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渲染:用一个陈述主体的不同角度营造一种氛围: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对比:陈述主体的特点相反,各自凸显:1、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2、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例一:《燕歌行》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例二:《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2.想象和回忆。•3.设想之境。•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衬托、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例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是虚景。•例2: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例3: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特点手法:标志,问法有特点。远近、动静、视听、正侧、五官(味触)特点意象2015年全国二卷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一、抒情手法及判断标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标志•直抒胸臆:陈述主体是“我”,感受直接抒发。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物似乎懂了人的情感。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2、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融情入景:特定意象抒情。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情景交融:景我同时出现。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句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方式。观点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理解用典,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借赞扬历史上的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一、不常见手法手法及判断标志触景生情:先景后情,由景触情。1、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以景结情:景物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常见手法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反复二、描写手法: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特点手法)远近、动静、视听、正侧、五官(味触)特点意象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真题训练三1、渔家傲①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2)上片写隐居之所的美好环境,山水怀抱,花草柔美,茅屋玲珑,环境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午觉醒来,鸟语鸡鸣,贪恋梦境,忘了功名。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2、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俅冠多误身③。[注]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篇名。③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懦冠多误身”。1.下面对词的上阕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山前的灯火和山头的浮云,构成一幅朦胧温馨的画面,浮云也巧妙的和诗人飘然不定的心理密切关合。B.山前灯火欲黄昏,一个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刹那之间的景象。C.作者选取鹧鸪的意象,不仅营造凄凉的氛围,也以此衬托凄凉的心境,表现对前途的担忧。D.潇湘逢故人,诗人感情更加低落,其中蕴含了面对故人内心苦痛却无法言说的无奈和惆怅。2.词的下阕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运用对比、用典的手法。将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驰骋沙场的形象和如今憔悴不堪、落魄江湖的形象做对比,并引用《招魂》杜甫的诗句,表达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课程总结四•常见手法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反复二、描写手法:衬托、烘托、渲染、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特点手法)远近、动静、视听、正侧、五官(味触)特点意象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不常考手法:•触景生情,以景结情•赋比兴•白描、细描•列锦、通感、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卒章显志……标志:比喻:陈述主体有相似性: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2、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拟人:只能用于人的修饰词修饰物:1、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借代:特征部分指代事物整体: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夸张:为突出特征而言过其实,言虚而情实。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2、一水牵愁万里长标志:衬托:用一个陈述主体的特点突出另一个陈述主体的特点。(两者都出现):1、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烘托:用一个陈述主体的特点突出另一个陈述主体的特点。(后者不出现)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千里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