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典型意象的理解与赏析——动物类•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又一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欣赏人归落雁后,思发在画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时,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中主李璟鸿雁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练习:【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回答本题时一要答出词中体现的心情,二要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答出作者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词句,如“寂”“孤”“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主人公的行为、情态等,如“伫听寒声”“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因为“一切景语即情语”,如“云深无雁影”;四要看注解,如“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二、猿啼——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李白《远别离》:“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李白这首诗开头即写娥皇、女英二女哭舜的故事。二女心中的离别之苦是何种程度呢?李白先用夸张,说这苦有万里之深;再从视觉写,这苦犹如日月无光,乌云惨淡;又从听觉写,这苦恰似昏昏烟雾中听到猩猩啼哭,淫雨霏霏中听到魔鬼长啸。猩猩即猿的一种。三、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凄怨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时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曾有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白居易【题岳阳楼】刘禹锡【竹枝】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河南省鹤壁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压轴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张可久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1)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分析。(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答案(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欲滴;飞絮袅袅,柳丝摇漾,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2)“清明”时分,本来应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欣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绝啼血。——宋贺铸《忆秦娥》三更月照在庭院里的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浙江省衢州市2010届高三1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折桂令·九日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3](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曲子的最后一句。答案(2)诗人在此用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四、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秋后的蝉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蝉,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型。无人信高洁——骆宾王《咏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王沂孙《齐天乐》它们都是用蝉喻指一种高洁的人品。五、乌鸦:衰败、荒凉——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七律·乌鸦·和塞北草羽色深深何众嫌?真言诤语反诬谗!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年华老去、漂泊无依的伤感,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2.(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元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此曲为讽世之作。前三句从时间上,状写世人从早到晚,在热闹的名利场争逐;接着三句,从空间上,状世人不顾路遥水远,求取功名食禄。前者以“闹”为眼,后者以“尽”为神,极尽形容,对争名夺利者之憎之恶溢于言表。后几句,写追求功名之害,劝谕世人弃功名富贵等身外之物,归返自然。“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意味深长,令人深思[4]⑴如何理解“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⑵分析“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的修辞手法。答案⑴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竞奔不已的丑态。鹧鸪词李益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六、鹧鸪——处境艰难,离愁别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训练:七、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一.(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止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八、1、哀鸿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音渠)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九、鲈(莼羹鲈脍)【解释】: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出自】:《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示例】: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哉!◎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十、鸡、狗、牛——田园生活——归隐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牧竖——唐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十一、燕古诗词中“燕子”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