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D类)试题一、辨析题(3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请你对这一观点做出判断和分析。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二、案例分析(60分)案例一:在一节小学科学课上,张老师正在讲有关天气方面的知识,忽然,有学生兴奋地喊道:“哇,好漂亮的光环啊!”同学们立刻把目光移到了窗外,原来,太阳周围出现了一圈美丽的日晕。张老师见状,灵机一动,问:“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吗?”“是彩虹!”“不对,是一种云吧?”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张老师笑眯眯地对同学们说:“那我们到外面好好地观察吧!”同学们像一群欢快的鸟儿飞出了教室。为了保护眼睛,张老师还端来一盆滴了墨汁的水,让同学们从水里观察。张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日晕’,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自然现象,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听着,眼里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这时,下课铃响了,张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回家以后每人写一篇关于观看日晕的体会吧。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书籍、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案例二:阳阳和丁丁是班上两个聪明又调皮的学生,成绩不错,但自觉性比较差,他们都喜欢化学,特别是化学实验。今天的化学课,陈老师要给同学们上关于乙醇的新课,课代表在上课前把相关的实验用品和教学模型放到了讲台上。阳阳和丁丁看到了,马上凑到讲台前动起手来。阳阳不小心弄坏了乙醇分子结构模型,丁丁则把乙醇碰洒在了讲台上。正在这时,陈老师进来了,看见讲台上一片狼藉,他厉声说道:“你们两个在干什么?这些东西能随便动吗?”阳阳马上说:“老师对不起,这个分子结构太神奇了,我只是想看看,不小心弄坏了,对不起。”丁丁也低着头,不停地承认错误。陈老师依然很生气,把他们叫到了班主任李老师那里,李老师想起这些天物理课、体育课上发生的其他安全小事故,非常生气,直接让他们写检讨并请家长。这件事情以后,阳阳和丁丁逐渐失去了对化学课的兴趣,还时常故意不遵守纪律,甚至和两位老师对着干。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请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比分析案例中张、陈两位老师行为的成败得失。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2.假如你是案例二中的班主任李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要求:方法得当,措施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3.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应遵循哪些原则?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三、教育方案设计(60分)新学期开学以来,班主任周老师发现班上学生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没有学习计划,只是听从老师和家长安排;课堂上很少积极发言,除非老师点名;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课后几乎不主动复习、总结;不愿独立思考,遇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不愿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总是寄希望于他人。假如你是周老师,请针对材料中学生存在的冲突问题,设计一个教育活动方案(至少包括主题、设计依据、目标、内容与过程、预计效果与检验方法等)。要求:(1)自选一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并标明;(2)主题鲜明,依据合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4)总字数800~1000字一、辨析题【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意思就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更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比接受知识更有效。(2)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需要做到: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够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新课程改革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综上所述,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二、案例分析1.【参考答案】(1)教师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当学生出现疑问时,张老师能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体现了张老师具有很好的教育机智;陈老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特点,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情绪,没有体现教育机智。(2)教学要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张老师能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了日晕的知识;陈老师没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式教育,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而且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案例中,张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而陈老师没有尊重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发展。(4)教师要遵循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疏导性原则。案例中,张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循循善诱,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陈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不利于学生探究品质和良好品德的形成。2.【参考答案】首先,沉着冷静面对。控制好自身情绪,冷静下来之后再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其充分、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及其严重性。其次,机智果断应对。与陈老师进行沟通协商,安抚陈老师以帮助其降低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协调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和解,并且协助他们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再次,公平民主处理。应该秉公办事,客观公正、民主高效地对事件做出处理。例如,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反思日记;让这两位学生在班级里做关于课堂安全的演讲,等等。最后,善于总结引导。对这起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引导全班学生提高关于课堂安全的思想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3.【参考答案】(1)教育性原则。教师需要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尽量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2)客观性原则。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处理问题不公,不能偏心。(3)有效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讲究效果。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4)可接受原则。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5)冷处理原则。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后再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冷处理”不是不处理三、教育方案设计【参考设计】学段:小学主题: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设计依据: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学生人生的一笔财富。班级中存在学生不主动、不自觉、不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因此召开此次班会,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活动目标:1.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2.学生能够做到自觉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生认识到习惯对人的重要影响。活动准备:1.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习惯,写在纸条上。2.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主持人讲述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一位认为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他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培养的良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学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学习。(二)交流讨论由主持人收取学生准备的写有自己的学习习惯的纸条,并对大家的学习习惯进行分类汇总,列出好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学习习惯,并在黑板上板书。选择其中具有共性的不良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其原因和解决办法。学生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学生发言,对不良学习习惯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三)自觉学习班主任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用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展示班级同学自觉学习的情境,如部分同学能够主动提问、自习课上自觉复习和预习,遇到学习中的问题主动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问题等。通过对以上图片的观察和讨论,明确自觉学习的重要性。班主任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制订班级自觉学习要求,倡导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践行,形成班级自觉学习的风气。自觉学习的要求如下:课前主动预习、课后自觉复习;作业按时、独立、认真完成;积极思考,主动发问;独立思考,主动交流;(四)班会总结班主任寄语: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体会学习的快乐。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在自觉学习中,不断挖掘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做学习的主人,成为自觉学习的践行者吧。预计效果: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2.学习中的不良现象较少并逐步消失,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课后主动复习、总结,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检验方法:1.活动后观察学生们的变化;2.在课堂中提问学生,检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