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价值(一)选题的意义:1、现实依据: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很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中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获取,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技能的形成与熟练,还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与丰富,以及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取向与体验,都是通过练习,通过对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实现的。因此,我认为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能力。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练习单调重复。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甚至布置大量的练习是为了不让学生有玩耍的时间。(2)注重书面练习。现行教材以及各类练习册主要是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则很少,目的在于应付书面的考试。(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开放题。(4)“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5)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意义。(6)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2、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②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③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2)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二)课题的创新程度及价值1、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述评当前的教育界,对数学课堂有效练习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练习会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局限于课本,而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是不能闪现学生的思维火花;有的教师着眼于“有效练习”,提倡练习要精;也有的教师持中立态度。一些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写出了高质量的相关论文,如:聋校的《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研究》研究的是准备性练习和形成性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会练习的重要性,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学谢俊民写的《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努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江湾中心小学写的《设计有效练习,训练三年级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网名为二斗之才写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设计练习更有效》等文章,介绍了怎样设计练习题及应注意的问题;有少数数学教师也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练习的经验。总之,大部分研究者把课堂有效练习的研究定位于中学生,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也非常重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有效练习,可是只有极少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有效练习进行研究。2、理论价值首先,全面、系统地研究练习的多样性,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和操作原则。通过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练习的重难点及练习的多种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改变传统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措施,形成较易操作的练习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探索多种课外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效率。第三、转变教师观念,正确认识数学练习,使教师树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应用价值练习是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会牢固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学习教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设计时首先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深入领会大纲的精神。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求参与课堂练习设计的教师要把握大纲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练习,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但不能过于繁难。尽量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具有实用价值的练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三、实验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研究内容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四、研究方法及对象研究方法: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有效练习的策略。文献查阅法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调查法a、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方案,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b、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细致地分析,揭示普遍性规律。借鉴法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好的做法,根据本校实际,为我所用。研究对象:实验的对象:一年级一、二、三、四班、二年级七、八班、三年级三、四班,一年级四个班的人数为45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四个班的人数均在50人以上,学生对于练习的重要性理解不够,练习的效率不高,没有抓住课堂40分钟进行有效练习。实验组织形式: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2.课题组成员每周要上网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的理论文章后,及时总结学习体会,在课题组活动中发表评论,组内交流。3.每两周集中一次,进行沙龙式的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各年级课题进展情况,寻找突破口。五、课题的实施原则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六、实验的具体策略及研究步骤1.支持性练习策略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顺应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采用支持性策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估计练习时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障碍,准备一些支持性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我们应用的支持性练习策略有: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倾听、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2.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往往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入练习之中。比如学习圆柱的特征后,为了巩固圆柱的侧面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向学生出示一道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动手做一个笔筒。学生在做笔筒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计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3、改变作业批改方式。课堂练习的批改要及时,最好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