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学考复习PPT课件-人教课标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生活与哲学学考复习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自发、零散的世界观不叫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考点1.1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哲学系统化、理论化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2、唯物主义:•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②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①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②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2.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②邓小平理论(主题: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1了解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生活与哲学学考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①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②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4.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4、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错误倾向1】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错误倾向2】夸大了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4.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D.人创造的自然界1、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普遍性:任何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3、方法论: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②规律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4.2理解运动是有规律的•1.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物质运动过程中____联系。•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C.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2.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B.日出东方•C.新陈代谢•D.万有引力1、意识的含义:①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特点: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的作用:①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5.1理解意识的作用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回答1—2题。1.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意识第一性B.意识的能动作用C.意识的决定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2.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1、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特别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活动。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和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创造和消灭,也不能抗拒。【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唯物论P20请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重视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更具当地自然条件不差,有3113亩耕地、983亩鱼塘,认真研究,制定了“一果五金扩鱼塘”的致富方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不断解放思想,每年都有新举措,不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体现了正确的意识的积极的反作用。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2、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1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B.教师讲课C.农民种田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MADEBYCHINA”(中国创造)取代“MADEINCHINA”(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A.认识具有反复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意识对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2、真理的特点:真理是具体的条件性和具体性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3、认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6.2学会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认识论(实践观)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目的的和归宿。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实践。【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具体性相统一原理【原理内容】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同时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勇于坚持真理,又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生活与哲学学考复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①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切忌主观随意性。③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7.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整体决定部分:【原理】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2)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原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7.1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⑴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⑵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7.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城市建筑不协调,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的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B.要注重量的积累•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事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2、发展的实质:事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