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一、概念与现状营养不良概念•长期来人们往往只把营养缺乏看作营养不良。•现认为由于营养失衡或营养过度产生的肥胖亦属营养不良。•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肥胖是一种疾病。•营养不良(Malnutrition):营养缺乏(Undernutrition):热能、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缺乏。营养失衡(Overnutrition):肥胖肥胖(Obesity):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10年间7~18岁男生超重从2.75%上升到8.65%,女生从3.28%上升到7.18%,13岁时达16.2%。9~13岁是儿童及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的高峰期。肥胖的儿童有40%成年后肥胖,而15~20%肥胖成年的儿童时期是超重或肥胖的。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是世界上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能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者,多表现为消瘦型,以蛋白质缺乏而能量的摄入接近正常者,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浮肿型)。儿童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了儿童体质,而且影响其生存年龄和生存质量,同时也影响了认知能力和智力发育,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全球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全球5岁以下儿童有1.68亿患热能-蛋白质缺乏,占此年龄组儿童的27%,而亚洲(主要在南亚)就占70%。1995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1160万)构成疟疾5%麻疹7%其它32%营养不良54%腹泻19%围产18%急性呼吸道感染19%中国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从整体上讲,以往长期困扰我们的热能和蛋白质缺乏问题已基本解决。中国儿童营养缺乏的主要问题是微量营养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国际上把微量营养素缺乏称为潜在饥饿(HiddenHunger)以提示其严重性。表11998年85个贫困县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男性女性合计类型中重度重度中重度重度中重度重度调查数人数患病率人数患病率调查数人数患病率人数患病率调查数人数患病率人数患病率体重低下13257388228.210738.011302309527.48207.324777697728.218937.6发育迟缓13060615847.2306523.510982502445.7244622.3240421118246.5551122.9消瘦131189577.32401.8110387857.12382.22426917427.25912.4我国儿童PEM的发生率低于东南亚一些国家,但在个别地区仍在25%以上。浙江省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根据1995年的调查,本省0~4岁儿童轻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52%,中度为4.83%,重度为0.69%。二、病因(一)长期摄入不足所致常见于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小儿。或长期以淀粉喂养的儿童(如米糊、荷花糕等)蛋白质供给不足所致。(二)消化吸收障碍常由于消化系统疾患所致(如唇、腭裂、幽门梗阻、慢性腹泻、过敏性肠炎、乳糖不耐受症等)。可影响儿童营养素的吸收。(三)营养需要量增多见于生长发育迅速而未及时给予补充的儿童。常因需要量大而造成相对缺乏。(四)消耗过多糖尿病、恶性肿瘤、甲亢、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等均可导致营养素消耗过多而引起营养不良。三、病理生理(一)新陈代谢异常1蛋白质:蛋白质摄入减少导致体内蛋白质水平下降。当血清蛋白﹤40g/L,白蛋白﹤20g/L时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2脂肪:脂肪动员消耗后引起血清胆固醇降低。由于脂肪在肝内代谢,因此可造成肝脏的脂肪变性(脂肪肝)。3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入不足、消耗过多引起血糖下降。严重时可致死。4水盐代谢:大量脂肪消耗,导致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而低蛋白血症加剧浮肿;细胞外液一般呈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血镁、酸中毒和锌缺乏。5体温调节:由于热能摄入不足、散热快、血糖低、氧耗多等,易发生体温低。(二)各系统功能低下1消化系统消化液、酶的量及活性降低、蠕动减弱、菌群失调,易消化功能低下、腹泻。2循环系统心脏收缩力减弱、心博量下降、血压偏低、脉细弱。3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低下,尿量增多、比重下降。4神经系统精神抑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条件反射难以建立。5免疫系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低下。IgG、IgA低下。易继发各种感染。四、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病程久者,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步减少或消失。消减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四肢、最后为面颊部。在营养不良早期,若仅看面部而不作全身检查,则不易发现消瘦。随病情进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皮肤干燥无弹性,肌肉萎缩,精神萎糜,反应差等。五、并发症1营养性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性贫血为常见。主要与营养不良所致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等营养素缺乏有关。2各种维生素缺乏最常见是维生素A缺乏。3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4自发性低血糖常是儿童死亡的原因。六、诊断•病史中有长期喂养不当,摄入热能不足,和或慢性疾病史;•临床上有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与体征;•胆固醇值降低,血钾、镁降低,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等。儿童营养不良诊断标准的演变1.严重型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评分方法(Mclaren,于1967年):体征:评分:浮肿3皮损2浮肿+皮损6头发改变1肝肿大1血浆白蛋白(或总血浆蛋白)g/dl<1.00(<3.25)71.00~1.49(3.25~3.99)61.50~1.99(4.00~4.74)52.00~2.49(4.75~5.49)42.50~2.99(5.50~6.24)33.00~3.49(6.25~6.99)22.Wellcome对PEM的分类(WellcomeWorkingParfy,1970):标准体重%身高别体重水肿低体重80~60小-营养性侏儒<60小-消瘦<60++-夸希奥科80~60++消瘦-夸希奥科<60+++3.Gomez分度:这种分度是以疾病的转归为依据的。Ⅰ度的体重为正常均数的90%~76%Ⅱ度的体重为正常均数的75%~61%Ⅲ度的体重为正常均数的60%以下营养不良的分度和分型体重为正常按身高的生化改变水肿皮肤毛发%体重改变Ⅰ度90~76稍低---Ⅱ度75~61低+--Ⅲ度:消瘦≤60明显低+--夸希奥科60±低+++++消瘦-夸希奥科≤60明显低+++-4.Waterlow营养不良的分度营养不良度数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占标准体重的%)(占标准身高的%)0>90>95181~9090~95270~8085~893<70<855.国内制定的标准(1961年黑龙江省儿保会议上)初生~3岁Ⅰ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15-25%Ⅱ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25-40%Ⅲ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40%以上3~7岁轻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15-30%重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30%以上7~14岁轻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20-30%重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30%以上6.WHO推荐的诊断标准(人体测量法)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者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患儿有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采用人体测量方法评价儿童营养状况时结论应谨慎。因人体测量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常是粗略的评价,并不能代表机体功能的测定,应结合临床表现、膳食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避免仅以个人身体形态的大小来评价个体的营养状况。还应考虑其它因素,如遗传、内分泌、代谢等。•亚临床营养素缺乏,是指由于摄入不足导致的各种营养素的轻微缺乏,其特点是无典型临床表现,但实际上,体内总体水平已经低下,血液或组织液测定处于正常低值,或略低于正常水平,且为时不长。七、治疗1、去除病因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加强皮肤和口腔卫生。2、根据病情轻重,调整饮食。病情越重,消化耐受能力越弱,补充营养的过程应越慢。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能量供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食物选择时注意蛋白质不可增加过快过高。)3、药物疗法:对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可以用苯丙酸诺龙促进蛋白质合成。补充维生素制剂及消化酶。4、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如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继发感染、贫血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等。八、预防•合理喂养:首先要鼓励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疾病防治:对患有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及幽门狭窄等,必须及时予以适当治疗。•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小儿有充足的睡眠,饮食定时,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养成不挑食、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预防各种感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赵正言一、概念•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其特征。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存在于植物中;维生素D3是由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化学作用转变而来•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在体内无生物活性,须经过2次羟化作用才能发挥生物效应。(肝脏、肾脏)维生素D的代谢过程•首先经肝细胞微粒体和线粒体中25-羟化酶作用生成25羟维生素D(25-OHD)。这是维生素D在人体血循环中的主要形式。常作为评价个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检测指标。•25-OHD活性较弱,须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中的1-α羟化酶的作用下生成1-25(OH)2D3。生成1-25(OH)2D3的影响因素1、甲状旁腺素(PTH)2.血钙、磷水平:低钙可刺激PTH分泌增加,从而可以间接促进1-25(OH)2D3的合成以提高血钙水平;低磷可以直接增高血浆1-25(OH)2D3。3.1-25(OH)2D3自身:过高时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减慢1-a羟化过程。4.其它:生长激素、胰岛素、雌激素等均有促进1-25(OH)2D3的作用。1-25(OH)2D3的生理作用•1-25(OH)2D3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CaBP),以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促进骨钙素的合成、与羟磷灰石分子牢固结合构成骨实质。•促进间叶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发挥其骨质重吸收的作用。•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磷排出、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钙化作用。•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免疫功能的调控过程。PTH的作用•对骨的作用:可以促进1-a羟化过程、增加1-25(OH)2D3的合成。•对肾的作用:作用于肾小球,促进钙的回吸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磷增加。•对肠的作用:促进肠钙的吸收。•与1-25(OH)2D3起拮抗作用。降钙素的作用•降钙素来源于甲状旁腺、胸腺、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主要作用为抑制骨盐溶解,使钙含量降低•抑制肾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三、病因(一)、日照不足: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可以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3。若日照不足或在冬季紫外线较弱,容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二)、天然食物中含量不足(乳类中甚少)若不及时补充维生素D,也易导致佝偻病。(三)、生长过速(早产、多胎、发育迅速者等由于需要量大,若不及时补充易导致佝偻病)(四)、疾病因素(胃肠道、肝、肾疾病、腹泻、胆道闭锁等可影响维生素D羟化过程,导致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的发生。)(五)、药物因素(抗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