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1.土壤侵蚀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例:水土流失2.生物降解微生物作用下由大分子化合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化合物3.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不变的现象叫做同晶替代(同型异质替代)。4.土壤元素背景值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5.污染土壤修复通过技术手段促使受污染的土壤恢复其基本功能和重建生产力的过程。6.腐殖化系数进入土壤的有机物经过一年的腐殖化过程后所残留的碳占原总碳量的比率,或单位重量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7.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8.土壤污染指认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制剂施加到土壤中,使其增加了新的组分或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和相应危害的现象。9.土壤资源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0.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成比例在土壤学上称为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11.土壤质地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土壤质地12.PCBs: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PAHs: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根据苯环的连接方式分为联苯类、多苯代脂肪烃和稠环芳香烃三类。多环芳烃是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1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固相物质包括岩石风化后的产物,即土壤矿物质;土壤中植物和动物残体的分解产物和在合成的物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在土壤固相物质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孔隙。在空隙中充满水分和空气。14.土壤形成要素又称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力、条件或关系或它们的组合,其已经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自然成土要素包括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人类活动也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15.土壤样品采集方案制定的一般步骤采样方案的一般步骤(1)明确采样的目的:如土壤背景值研究、污染调查研究等(2)了解采样工作区的基本情况: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农业、工业等等(3)采样方案的初步制订:采样点的布置、数目、采样工具等(4)采样方案的修订: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修正16.(1)土壤有机碳的形态土壤有机碳的存在形态包括以粗有机质和有机质-土壤矿物质结合的细颗粒态两类。(2)土壤无机硫的形态(按物理化学性质划分哪四种形态)无机硫主要来自岩石或成土矿物的自然风化。土壤中的无机硫按其物理﹑化学性质又可划分为四种形态:水溶态硫酸盐;吸附态硫;与碳酸钙共沉淀的硫酸盐;硫化物。17.土壤水势包括哪些分水势土壤水势:单位数量土壤水的自由能与标准状态水的自由能的差值,为一负值。由于引起土壤水势变化的原因或动力不同,土壤水势(Ψt)分为:基质势(Ψm)、压力势(Ψp)、溶质势(Ψs)和重力势(Ψg)等。18.土粒分级,四级按土粒成分分为矿物质土粒和有机质土粒。土粒分级是根据矿物质单粒的大小来划分,不考虑化学成分的差异。均为四级:gravel石砾、sand砂粒、silt粉粒和clay黏粒19.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老师的答案:大气沉降、污灌、采矿和冶炼、肥料和农药、工业生产(1)矿产开采、冶炼、加工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2)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飘尘;(3)电镀工业废水;(4)塑料、电池、电子工业排放的废水;(5)燃料、化工制革工;(6)排放的废水;(7)汽车尾气;(8)农药、化肥20.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形式21.土壤碘的存在形态(1)碘化物:尽管碘具有混入硅酸盐结构的倾向,而很少形成独立矿物,但土壤中仍有碘铜矿(CuI)、α-碘银矿(α-AgI)、β-碘银矿(β-AgI)、碘汞矿(HgI2)等碘化物存在。这些碘化物在土壤中含量很少,且多与Pb-Zn或Cu-Ag矿化作用有关。(2)碘酸盐:仅存在于氧化作用较强的碱性土壤中,一般受高氧化态锰的影响。包括水碘铜矿[3Cu(IO3)2·2H2O]、羟碘铜矿[Cu(IO3)2.OH]、碘钙石[Ca(IO3)2]和碘铬钙石[Ca2(IO3)2·CrO4]。(3)硅酸盐中的碘:由于碘离子能够置换硅酸盐结构中的SiO44-,所以它广泛存在于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紫苏辉石、烟水晶、橄榄石、方钠石、针铁矿、萤石和磷灰石等基本造岩矿物中。另外,在异性石和方钠石等含氯矿物中,由于I和Cl的置换作用可能造成碘的富集。相对来讲,黏土矿物中蒙脱和高岭石含碘较少,而伊利石中则较多。(4)元素态碘:碘在土壤中的形态主要有碘酸根离子(IO3-、碘离子(I-)和元素态碘(I2)。土壤氧化剂的存在,如锰的高价态离子可促使碘化物或碘酸氧化,出现游离态碘。这些游离碘又被土壤其他组分吸收或挥发至大气中。22.土壤腐殖质哪三个组分组成胡敏酸胡敏素福卡酸23.土壤污染定量化的方法24.地球表层系统由哪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25.自然土壤剖面的主要土层典型土壤剖面可划为三个基本层:A层,地表最上端,腐殖质在这一层聚积。有机质积累和物质淋溶表层。B层,黏粒在这里淀积,称淀积层或过渡层。C层,不同程度风化物构成,称为母质层。26.土壤有机污染物光解的影响因素(1)土壤质地:团粒、微团结构影响光的穿透能力和农药分子土壤中的扩散性(2)土壤水分:潮湿土面易形成自由基,水分可增强农药的移动性,有利光解(3)共存物质:猝灭(土壤色素)或敏化(胡敏酸和富里酸)作用(4)土层厚度:土表1mm处易光解(深处因土壤颗粒对光子屏蔽而减少)(5)矿物组分:黏粒矿物因高表面积和高电荷密度可有利于光解27.土壤中水的来源降水(P),灌水(I),上行水(U)(降雨、雪、灌溉水及地下水)28.植物修复污染物从原理上可分为6种类型(1)植物萃取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运到可收割的部位;然后收割植物富集部位,并经过热处理、微生物、物理或化学的处理,减少植物的体积或重量,以达到降低加工、填埋和人工操作费的目的。(2)植物钝化技术:利用特殊植物将污染物钝化/固定,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及迁移性,使其不能为生物所利用,达到钝化/稳定、隔断、阻止其进入水体和食物链的目的,以减少其对生物和环境的危害。植物枝叶分解物、根系分泌物以及腐殖质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等都可以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3)植物挥发: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一些植物能将土壤中的Se、As和Hg等甲基化,从而形成可挥发的分子,释放到大气中去。(4)植物降解: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区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物(CO2、H2O)或无毒物质,以减少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危害。(5)植物转化:在植物的根部或其他部位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形态。(6)植物刺激: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如氨基酸、糖、酶等物质能促进根系周围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生化反应,有利于污染物的释放和降解。29.土壤中非农药污染物主要包括哪些30.微生物修复技术缺点老师的答案:优点:1.微生物降解较完全,二次污染问题较小。2.处理形式多样,操作简单,有时可进行原位处理。3.对环境的扰动性较小,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生长环境。4.费用较低5.可处理多种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染物缺点:1.当污染物溶解性较低或与土壤腐殖质、黏粒结合较紧时,微生物难以降解;2.专一性较强3.有一定的浓度限制4.修复地点有一定的限制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①微生物降解较为完全,可将一些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完全无害的无机物,二次污染问题较小;②处理形式多样,操作相对简单,有时可进行原位处理;③对环境的扰动较小,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④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修复的费用较低,约为热处理费用的1/3~1/4。微生物处理的费用取决于土壤体积和处理时间;⑤可处理多种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炸药、农药、除草剂、塑料等,无论污染面积的大小均可适用,并可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缺点①当污染物溶解性较低或者与土壤腐殖质、黏粒矿物结合得较紧时,微生物难以发挥作用,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②专一性较强,特定的微生物只降解某种或某些特定类型的化学物质,污染物的化学结构稍有变化,同一种微生物的酶就可能不起作用;③有一定的浓度限制,当污染物浓度太低且不足以维持降解细菌的群落时,微生物修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④微生物活性与温度、氧气、水分、pH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因此微生物修复技术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⑤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应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亦不如热处理和化学处理那样的见效快,所需的修复周期可以从几天到几个月,这取决于污染物种类、微生物物种和工程技术的差异。31.土壤圈的功能(1)对大气圈: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2)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3)对水圈: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4)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32.土壤背景值的应用33.土壤沙漠化的防治措施草方格沙障、营造防护林、培育生物土壤结皮、退牧还草、减少耕作次数少耕或免耕、选中适生植物(如沙棘、胡杨、柽柳、锦鸡、木麻黄、狼尾草等)、秸秆覆盖等34.影响放射性物质在土壤环境中积累和迁移的因素(1)气候与地形:年降雨量是影响土壤放射性污染的重要因素,潮湿地带土壤的pH往往较低;其次,水对许多放射性离子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使之随水的渗流而向土壤深层迁移;含水量对土壤中微生物、细菌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合成也有明显影响,从而间接影响核素的吸附行为。地形对土壤放射性污染水平有影响,在山坡地区,污染程度较高的表层土壤流失严重,土壤中核素的污染水平远比平原地区低。(2)放射性核素的形态和性质: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长的对环境影响大,短的影响相对小;核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对交换吸附也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溶解态的阳离子易被吸着,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小;难溶态的氧化物或沉淀物不被黏粒矿物吸着,可随水流在土壤缝隙中迁移。以不同氧化价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植物的吸收能力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放射性核素的粒径愈小,愈易溶解和被作物吸收;比活度愈高,也愈易于溶解。(3)土壤的性质及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种类的土壤对放射性物质的吸附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例如,中国东北地区的土壤对90Sr的吸附能力依次为:黑土黏粒>白浆土黏粒>暗棕色森林土黏粒。土壤颗粒粒径愈小,其有效比表面积愈大,吸附能力也愈强。35.土壤盐渍化过程中土壤盐分的主要来源老师的答案:矿物的风化、降雨、含盐构造、灌溉水、地下水、人为活动(1)矿物风化:主要元素释放,组合成无机盐(例:Ca、Mg、Na、Cl、S、B、N)(2)降雨:海洋中的盐分随海洋空气移向内陆(3)含盐构造:含盐岩石中的盐分释放(4)灌溉水:可溶性盐(5)地下水:盐分通过毛细管上升(6)人为活动:灌溉、施肥36.土壤水分来源及重要性来源:大气降水、灌溉水、地下水上升、大气中水汽的凝结重要性:(1)参与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圈-水圈的水分大循环。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2)土壤中有机养分的分解矿化离不开水分;(3)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只有在水中才能溶解;(4)养分离子向根系表面迁移;(5)以及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都必须通过水分介质来实现37.影响土壤硒含量的因素(1)成土母质:土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