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国建筑文化古之先民“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一、中国建筑发展概况(一)先秦:萌芽与雏形(一)先秦-中国建筑的萌芽与雏形半地穴式的原始建筑。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表明,早在6000年前中国建筑已经萌芽。半地穴式的原始建筑—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巢居——半坡村的氏族公社生活中国古建筑的特征至少在西周已具雏形。《考工记》《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全书共七千一百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的内容。(一)先秦-中国建筑的萌芽与雏形1、都城的营建都城规划成方形,每边长9里,各有3个门,城中纵横垂直交错着9条大道,城左为太庙,城右有社稷坛,南面建宫殿,北面设市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径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礼•考工记》小城大城小城为早商时期大城为晚商时期河南洛阳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宫殿建于高台之上,高台夯土而成,呈阶梯形。相传楚国的章华台又名“三休台”,晋之九重台、卫之新台、吴之姑苏台等都以高大华丽著称。2.高台榭的宫殿营造高台美榭——春秋宫室极尽奢华二里头遗址内底部铺垫了石块的排水沟3、四合院的住宅布局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即平面组合的对称和内向,至少在周代已经基本成形。四合院鼻祖—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四合院遗址(二)秦汉至宋元:雄浑与清奇的交响秦代建筑雄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汉代宫苑建筑又融合了壮伟的时代音调。秦阿房宫建筑图秦始皇陵遗址魏晋南北朝变为清奇素朴,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则为这时期建筑文化增添了神奇一笔。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寺、塔和石窟寺三种。园林从皇家苑囿向文人写意园林的转型。3.魏晋南北朝建筑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唐代首都长安城市营建规划周密,棋盘形封闭式的里坊制度,给人以理性、严谨和秩序感;宫殿大明宫群殿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布局协调。唐代佛教建筑数量多,分布广。城市园林面积不大,重在近观静赏,基本奠定了后世士人园林的发展方向。4.唐代唐代长安里坊平面图两宋宫殿建筑以精致复杂、细腻柔和为特色,布局精巧而富于变化。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建筑学专著。宋代城市布局变封闭的里坊制为开放的的街巷制。园林建造蔚成风气,尤以城市园林更为盛行;公共自然景区最著名的当推杭州西湖十景。5.宋代北宋汴京平面示意图《清明上河图》北宋汴京(部分)(三)明清:壮丽与精致的古典顶峰北京城市布局严谨周密、宫殿建筑壮丽伟巨,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杰出成就。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两朝帝都——北京故宫全景太和殿太和殿正面太和殿龙椅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规模宏大,汇萃中国园林精华、西洋古典楼景。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南方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怡园、等占地不多,但布局、设计和造园手法丰富精巧。南方私家园林3.庙坛建筑北京太庙4.中国传统民居的地方特色二、中国建筑的人文意蕴1.群体的和谐性2.组合的内向性3.阴阳的融合性中国建筑的三大特点: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北京故宫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北京故宫东西厢房中堂内院正房厢房外客堂外院雕花门大门组合的内向性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内向性格表现为对墙的关注,如城墙、坊墙、院墙。四合院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内部自成系统。中国古代建筑美学上注重刚柔相兼之美,如宫殿建筑的屋顶面积大,屋檐宽,坚实的立柱将其刚直有力地擎托而起,整体上呈阳刚之美;立柱与屋顶之间则设置斗拱,斗拱与屋顶向上向外夸张卷起的飞檐翘角,形成飞动、轻巧、跳跃的阴柔美。(三)阴阳的融合性曲折含蓄之美疏密相间之美天趣盎然之美三、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1、叠山目的: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类型:土山、土石假山、石山石材种类:黄石、太湖石2、理水理水之法:掩、隔、破3、植物选择植物标准:姿美、色美、味香季节与植物:春天:玉兰、牡丹夏天:荷花、紫薇秋天:桂花、菊花、枫叶冬天:天竺、腊梅植物的象征意义:竹子——刚直、清高、虚心松柏——高洁、坚强和长寿莲花——清洁无暇、洁身自好兰花——幽居隐士石榴——子孙满堂玉兰、牡丹、桂花——荣华富贵紫薇——高官厚禄梅——坚定、孤高4、动物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5、建筑厅堂(主体建筑)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上海豫园的仰山堂是一座临池水阁,下层是“仰山堂”,上层是“卷雨楼”。廊“引”且“观”的建筑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个园——长廊狮子林的单面廊亭起“点景”与“引景”作用桥作用:添景、隔景,视觉上扩大了空间舫将船的造型建筑化颐和园石舫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轩形似车厢的建筑物拙政园听雨轩园墙隔景、漏窗、龙墙利用洞门、空窗的边框作为框景的画框。6、匾额、楹联和石刻匾额:悬在门楣上的题字牌楹联: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石刻:山石上的题诗刻字作用: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作用,增添诗意,拓宽意境。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宋代):未入园林先成景,复廊狮子林(元朝):假山拙政园(明朝):水池面积较大,水廊留园(清代):曲廊、冠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