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17│专题备考引擎专题备考引擎【考情报告】高频考点高考试卷试题情境考题题型题号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与失误2010年天津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选择题T92010年山东建国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图选择题T142010年全国Ⅱ中国人民银行存款数额的变化选择题T192010年江苏“股金证”图片选择题T132010年上海50年代初新中国为改变落后状况采取的举措选择题T252009年福建反映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的重要词汇选择题T182009年江苏江苏省常熟白茆乡传唱着的关于人民公社化的山歌选择题T102009年广东新中国宪法描述的国家性质选择题T132009年广东1959年发表的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选择题T142009年上海反映公私合营的图片选择题T23专题17│专题备考引擎高频考点高考试卷试题情境考题题型题号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安徽飞乐音响公司股票选择题T172009年福建1984年福建部分厂长要求松绑的情境选择题T192009年山东新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比重的变化选择题T132009年宁夏、辽宁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等材料非选择题T402009年天津《邓小平文选》等有关民生的材料非选择题T122008年广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择题T152008年上海1978年中国的重新出发和转折非选择题T38专题17│专题备考引擎高频考点高考试卷试题情境考题题型题号对外开放的格局局面的形成2009年安徽古今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非选择题T362008年宁夏改革开放后珠海的变化选择题T342009年四川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选择题T182009年江苏中美贸易曲线图选择题T12专题17│专题备考引擎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经济建设中的实践活动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从走苏联模式的道路到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专题综述】专题17│专题备考引擎(1)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2)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命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题型多样。预计2011年高考有可能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考向预测】专题17│专题备考引擎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三是新时期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比较。(3)从热点角度上看,注意和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相联系进行命题考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影响。专题17│专题备考引擎【复习策略】(1)本专题复习,要抓住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时期、六个阶段:一是过渡时期(1949—1956年),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二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包括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1956—1966年)和“文革”十年(1966—1976年)。三是新时期(1978年至今),包括改革开放的探索(1978—1992年)和改革开放的深化(1992至今)两个阶段。专题17│专题备考引擎(2)注意横向联系。梳理每一个主要历史时期和阶段,加强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内在联系;联系苏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学习苏联模式到走自己道路的重大创新,比较中苏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从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模式探索上,联系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分析比较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的特色和相互借鉴的问题。专题网络构建专题17│专题网络构建专题17│专题网络构建【答案】①一五计划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④“文革”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⑥经济特区⑦上海浦东⑧世界贸易组织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及三大改造1.建国初期的工业化(1)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其经济建设目标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因此被喻为“一体两翼”。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2.三大改造(1)实质: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三大改造,是把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由农民、手工业者、资本家私有变为国家公有。因此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2)标志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①从革命任务看,新中国成立后,需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然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直到1956年底才基本完成这种过渡。②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看,三大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确立。③从经济基础看,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统治地位,实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0·江苏历史]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D【解析】图片中的“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以入股的形式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名师点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是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基础,因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及过渡时期的本质特征是高考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如2010年上海卷第25题、2009年广东卷第14题等对一五计划的目的、成就的考查;2009年江苏卷第10题对农业合作化影响的考查、上海卷第23题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考查、广东历史卷第13题对三大改造的考查;2009年福建卷第18题对过渡时期本质特征的考查等。复习时要继续重视对过渡时期含义、本质特征;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等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一五计划及三大改造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作用和影响。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二社会主义探索中“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危害1.“三面红旗”的特点及评价(1)1958年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中国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特点是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2)大跃进:“大跃进”的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虽然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3)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这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4)评价: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都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具体原因。2.文革“左”倾错误的影响: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在“文革”时期,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虽然在1973年、1975年出现了“文革”中经济建设最好的时期,但是据估算,“文革”十年中的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3.20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启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2)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可以适当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例2[2010·天津文综]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对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大跃进影响的认识。根据题目“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限定要求,“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处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该时期正处于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时期。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名师点津]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经济建设中的调整等是高考考查的高频点。如2008年上海卷第14题对大跃进运动特点影响的考查;2010年山东卷第14题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特征的考查;2008年宁夏卷第33题对60年代中共中央纠正“左”倾错误原因的考查等。预计2011年这部分内容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命题可能会从探索中主要成就取得的原因、探索中失误的特点、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角度进行考查,复习时应引起重视。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探究点三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就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980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和安徽、四川等省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责任制的试验基础上,国家开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2)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突破性的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自身的活力,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1)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提出了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专题17│重点要点探究(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