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新传专硕)新闻学概论绪论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二章新闻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九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十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第十二章传媒业经营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第十五章新闻选择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绪论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二章新闻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第十五章新闻选择第十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第九章大众传媒与社会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第十二章传媒业经营新闻事业新闻媒介新闻学原理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新闻学原理部分绪论第一节新闻学1、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3、新闻学的研究内容4、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学涉及多种学科,要广泛学习。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①主要观点: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对事实的信念。②不足2、社会责任论①5项要求: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情感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②评价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3、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①核心内容4、党报理论①核心内容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一、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二、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三、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外国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第一章新闻活动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新闻事业(含义)2、新闻活动(广义)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启示:新闻活动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第三节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种类、特点、好处、不足二、大众传播特点、长处、不足三、群体传播长处和不足都介于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第二章新闻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1、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2、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新闻的两种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区分:报道、分析、判断第三节新闻本源1、新闻本源探讨的是: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2、新闻来源3、新闻本源≠新闻来源第四节新闻要素1、新闻5要素:Who(谁)what(做了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2、新闻5要素的三大作用第五节新闻类别一、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二、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三、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四、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来分类软新闻、硬新闻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重点第一节新闻与信息一、信息的定义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二、信息的特点1、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2、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3、扩缩性。4、组合性。5、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6、相对性。三、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观念上的要求、业务上的要求第二节信息与宣传一、宣传与新闻1、宣传含义2、相同点: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3、区别:①基本职能②出发点不同③归宿点不同④传播的方式不同⑤传播的要求不同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宣传者、被宣传者、宣传内容、宣传场合、宣传时机、宣传动机、宣传方法第三节新闻与舆论一、舆论的定义与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二、舆论的社会功能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3、舆论的负面影响4、如何看待舆论(双刃剑)三、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反映并代表舆论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构筑现代信息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意见表达)四、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舆论新格局的特点谁来主导舆论?第十五章新闻选择第一节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一、新闻选择的含义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二、新闻采访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的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第二节新闻选择的标准一、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选择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二、新闻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三、宣传价值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2、针对性3、普遍性4、典型性5、时宜性四、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第三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一、新闻选择的过程第三节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二、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三、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1、不能把新闻价值等同于新闻的价值新闻有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但这是新闻的价值,不是新闻价值。2、新闻定义无法概括新闻选择的标准3、不能用新闻价值一个概念囊括全部新闻工作第十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第一节新闻自由的含义一、新闻自由含义的演变文艺复兴时期指言论自由,17世纪印刷术广泛运用后指出版自由报刊在欧洲兴起后指报刊自由现在在原有含义基础上,强调了信息交流的自由二、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一、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三个时期。1、第一时期(16-17世纪)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2、第二时期(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之友报》)3、第三时期(17-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689英国《权利法案》,1791美国宪法修正案,1789法国《人权宣言》二、各国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方式:1、出版的事先检查制2、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3、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新闻媒介代表人民行使新闻自由权的观点是错误的:1、各国宪法所规定的新闻自由权是不可转让的,人民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委托任何机构来行使新闻自由权。2、但是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上看,争取新闻自由最努力的是新闻媒介,那是因为新闻媒介为了发展、生存,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新闻自由就像水对于人一样重要。在这个意义上,新闻媒介争取新闻自由的努力代表了人民的欲望和要求。第四节新闻法规一、三种新闻法规形式:1、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采取此方式。2、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3、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日本、新加坡、印度采用。中国也是。新闻法规的核心问题: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二、几种各国共有的法律限制:1、国家安全法2、关于新闻诽谤3、关于隐私权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一是司法控制,二是行政控制,三是资本控制,四是媒体自律。在中国,新闻媒介有其特殊性,还必须受到党的纪律约束。新闻事业部分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一、口头新闻优点、缺点二、信号媒介优点、缺点三、书信新闻四、印刷媒介五、其他传播方法古代社会新闻活动的共同点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1、必要性社会变动加快,涌现出大量新闻。为了适应这种变动的需要,必须追逐新闻2、可能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全部物质手段①读者群②城市③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④印刷、纸张⑤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一、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16-18世纪,报纸产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第三阶段: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二、广播(广播电台):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最早的广播新闻、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三、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中国在1958年5月1日成立北京电视台,不久改名为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始播出电视节目。1973年开办彩色电视节目。四、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依据的融合媒体互联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崛起于90年代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一、邸报的称呼和内容邸报和近代报纸有根本区别二、邸报的作用和读者对象作用:宣传忠君、封建纲常;沟通信息读者对象:官吏以及“官吏预备队”——读书人三、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1、第一批近代报纸是在19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主要有:《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2、从维新运动开始,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办中文报纸的局面。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一、互联网与互联网传播的新形态1、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第一次快速发展为20世纪80年代。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万维网开始起飞。2、作为新闻媒体的互联网的发展①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②网络新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拷贝复制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加工整合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独家原创和综合发展阶段3、互联网传播的新形态博客、微博、播客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二、手机与新媒体1、三种对新媒体的理解:从时间纬度、从传播技术的角度、从新媒体的特征2、代表形式:手机出版,手机报,手机电视,iPad与电子书三、三网融合与IPTV1、三网融合的定义和发展阶段2、IPTV的定义和使用方式第二节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新问题一、“竞争”还是“合作”:新老媒体的竞合之路新老媒体关系的几个阶段:1.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竞争对手2.传统媒体凭借自身传播优势积极运用网络进行传播3.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新型传播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4.三网融合带来媒介融合二、“受众”还是“用户”:互联网媒体的运营模式变迁1、门户网站时期:受众=点击率=广告2、自媒体时期:免费的受众,付费的用户3、全媒体时代:更好的服务,更多的用户三、“堵”还是“疏”:网络舆论的监管与引导第三节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一、传播结构上的变化从实体上来讲,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接收终端。从内容上来说,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二、传播理念上的转变1.报业:回归精英2.电视:主导娱乐3.广播:受众细分第三节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三、业务操作上的调整1、是对于所有传统媒介产品进行“数字化”;2、是对于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四、媒介产值链的重组从整体趋势来看,内容生产、套餐捆绑、销售服务这一完整的上、中、下游价值链都将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完成重组。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16-18世纪是新闻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缓慢而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