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探索简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微子探索简史1930年沃尔夫冈·泡利为解释核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的现象,预言了这样一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1956年,这项实验由美国物理学家费雷德里克·莱茵斯和克莱德·科万完成。他们选用氢核(质子)作为靶,通过探测中微子与质子的反应,直接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962年莱德曼、施瓦茨、斯坦伯格、发现缪中微子,图片为梅尔文·施瓦茨与10吨重的火花室,上面显示了多个宇宙线缪子的径迹。1968年戴维斯探测到太阳中微子,发现太阳中微子丢失,2002年与小柴昌俊一起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奖。1987年小柴昌俊等观测到超新星中微子,小柴昌俊因“观测到来自宇宙的中微子”,与戴维斯一起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奖。1998年梶田隆章代表超级神冈在“国际中微子大会”上报告,以确凿的证据发现了大气中微子振荡,测到了足够的大气中微子,显示了它的丢失比例随飞行距离的变化,而这是中微子振荡的关键特征。2001年在发现大气中微子振荡3年后,阿瑟•麦克唐纳领导的加拿大萨德伯里实验宣布找到了失踪的太阳中微子,证实了太阳中微子振荡。2002年KamLAND用反应堆证实太阳中微子振荡(12),K2K用加速器证实大气中微子振荡(23)2012年,中国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除大气中微子模式和太阳中微子模式外的第三种振荡模式,为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和“CP破坏”打开了大门。2013年T2K发现缪中微子到电子中微子的转化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