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公园绿地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审图要点公园绿地应根据绿地实际空间条件情况,按照不同类型合理规划布局滞留渗透设施(下凹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渗井、植被缓冲带)、传输设施(植草沟、旱溪)和受纳调蓄设施(调蓄水塘、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其方案设计的审查要点如下:一、各类型公园绿地海绵设施规划建设要点公园分类 是否接受外源雨水 作用级别 主要功能类型 海绵设施 大类 小类 滞留渗透设施 传输设施 受纳调蓄设施自然公园 森林公园/郊野公园 是 片区级、城市级 径流消减、雨洪调蓄、水质净化 √ √ √ 湿地公园 是 街区级、城市级 径流消减、雨洪调蓄、水质净化 √ ○ √ 城市公园 综合公园 否 —— 径流消减、水质净化、水资源利用 √ √ √ 专类公园(植物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等) 否 —— 径流消减、水资源利用 √ ○ √ 带状公园 带状街头绿地 是 街区级 径流消减、洪涝控制、水资源利用 √ √ ○ 滨河带状公园 是 街区级 径流消减、洪涝控制、水资源利用 ○ ○ √ 社区公园 是 街区级 径流消减、洪涝控制、水资源利用 √ ○ ○ 注:①√宜选用 ○可选用 ②是否接受外源雨水应结合实际具体确定,表格中仅作推荐参考。 二、公园绿地海绵设施选用分析要点 公园绿地主要要素 地形汇水区 草地 运动草地 栽植地表 铺装场地、园路、停车场 铺装场地、园路、停车场和建、构筑物周边 建、构筑物 水体 下凹绿地 ○ √ × √ × √ ○ × 透水铺装 ○ ○ × × √ √ √ × 雨水花园 √ √ √ √ ○ ○ ○ √ 绿色屋顶 × × × × × × √ × 渗井 ○ √ ○ √ √ √ × × 植草沟 √ √ ○ √ √ √ ○ × 旱溪 √ √ √ √ ○ √ × × 调蓄水塘 √ √ ○ ○ × ○ × √ 雨水湿地 √ √ ○ ○ × ○ × √ 多功能调蓄设施 √ √ ○ ○ × ○ × √ 注:√宜选用 ○慎选用 ×不宜选用 三、滞留渗透海绵设施布局的基本要点设施类型 布置位置 平面布局 主要功能 下凹绿地 ·地势平坦 ·符合土壤渗透条件,且土壤渗透率大于4×10‐6m/s时,均可设置 ·若绿地与汇水区面积之比>1:2,则沿铺装地面边界设置下凹绿地 ·若绿地与汇水区面积之比在1:2~1:3之间,整体下调绿地高程设置下凹绿地 ·若绿地与汇水区面积之比<1:3,则将下凹绿地与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及传输、受纳调蓄等设施整合设置。·滞留雨水 ·雨水渗透 透水铺装 ·道路 ·活动场地 ·停车场 ·铺装形式依据设计需求 ·雨水渗透 雨水花园 ·建筑周边绿地(连接落水管或导流槽) ·活动场地边界绿地·活动场地内部绿地·停车场边界绿地 ·停车场内绿化隔离带 ·人行道绿化隔离带·设施面积为拟定不透水汇水区面积的5%‐10% ·形式灵活,长宽多大于3:2 ·滞留雨水 ·净化雨水 ·雨水渗透 绿色屋顶 ·屋面坡度大于2%,·简单式屋顶绿化 ·滞留雨水 设施类型 布置位置 平面布局 主要功能 小于50%的屋顶 ·满足负荷条件的屋顶,屋面绿化最低荷载≥1.0kN/m2 ·混合式屋顶绿化 ·花园式屋顶绿化 ·雨水渗透 渗井 ·不容易发生坍塌、滑坡的场所 ·地形坡度宜小于15% ·不得对构筑物、道路、管道等设施的基础产生影响 ·渗井地形坡度宜<15% ·雨水渗透 植被缓冲带 ·公园绿地、带状绿地临时区域 ·道路林带与湿地结合,坡度宜为2%‐6% ·滞留雨水 ·净化雨水 四、传输类海绵设施布局的基本要点设施类型 布置位置 平面布局 主要功能 植草沟 ·人行道绿化隔离带 ·车行道绿化隔离带 ·道路、活动场地与建筑之间的带状绿地(连接落水管) ·游步道边缘带状绿地 ·坡地与道路交界处带状绿地 ·停车场边界带状绿地 ·停车场内绿化隔离带 ·底边宽度0.5m~2.5m,顶边宽度在方案深化阶段依据设计流量确定 ·设施面积为拟定汇水区的15%以内 ·传输雨水 ·净化雨水 ·雨水渗透 旱溪 ·现状汇水谷地、冲沟 ·场地中过于潮湿、干燥、背阴而不适宜生长植被的位置 ·线性布局,溪床宽度依据现状条件确定 ·传输路径多为曲折蜿蜒形态,与周边环境融合 ·传输雨水 ·雨水渗透 ·缓解表层土壤侵烛 五、受纳调蓄海绵设施布局的基本要点设施类型 布置位置 平面布局 主要功能 调蓄水塘 ·现状汇水谷地、冲沟末端 ·山麓区集水洼地 ·现状鱼塘或其它水体·设计用地局部汇水区末端 ·坡地低势区域 ·河谷地段或河道附近区域 ·依据现状设置,长宽比多大于2: 1或3: 1,布局形式灵活 ·可与雨水湿地整合布局,提升水处理能力,湿地面积不小于塘的10% ·不低于4:1的缓和植被边坡 ·具体规模依据水量平衡和造景需求确定 ·受纳雨水 ·调蓄水量 ·净化雨水 雨水湿地 ·结合园内封闭性水体设置 ·园内水体与外环境水体交界处(当园内水体与河道连通时) ·园内水体下游位置(处理外排水质) ·汇水区末端单独设置·依据现状设置,布局形式灵活,湿地单池长度多小于50m ·湿地床长宽比一般控制在5:1以内,潜流湿地在3:1以内 ·具体规模依据水量与水质处理要求、植物种类、造景需求确定 ·净化雨水 ·受纳雨水 ·调蓄水量 多功能调蓄设施 ·汇水区末端结合下凹活动广场、绿地设置·布局形式灵活 ·具体规模依据水量平衡和造景需求确定 ·受纳雨水 ·调蓄水量 附件2海绵技术应用实例(行道树树穴)生态植草沟改造图例生态植草沟改造图例(光明新城公园)生态旱沟改造图例(坪山大道公园绿地和西湾红树林公园)生态景观旱沟改造图例(坪山区政府南侧街心花园) 生态景观旱沟图例(南山人才公园) 生态景观旱沟图例(福田香蜜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