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白话译注:赖永海杨维中依据版本:中华书局出版《白话佛教十三经》文字整理:吴彤校对:郑海波刘涛道德网站提供大佛顶首楞严经(如来密因修证了义)-2-白话译文:卷一这部经是我亲自听佛讲的。有一天,佛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随侍他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这些弟子们都是断尽一切烦恼的大阿罗汉。他们善于护持佛法,并能随机度化众生。个个威仪整肃,智慧深湛,善于承继佛之遗愿,传扬佛法。他们个个戒行清净,堪为三界众生之师范。他们善于以各种应化之身,度生济世,利益未来。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就是他们中昀受推崇的代表人物。此外,还有许多小乘众及初发心的学人其时也来到佛的住所。当时,适值结夏安居期满之日,又是一年一度的盛会,比丘有过,可当众忏悔,并接受大众的问难;十方菩萨,也前来向佛谘决疑问,探讨佛法之深义奥旨,聆听佛陀的教诲。其时佛陀安祥趺坐,为与会的诸大众开示深奥的佛法,大家同沾法益,得未曾有。佛说法的声音像迦陵鸟的鸣叫声一样柔和美妙,遍满十方,无数的菩萨都闻声前来参加法会,其中,昀著名的当推文殊师利菩萨。那天正好是波斯匿王之父逝世纪念日,波斯匿王为超荐其父王,特地在宫中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斋宴,准备了丰盛的美味佳肴,并亲自到佛的住所恭迎佛陀及与会的诸大菩萨赴宴。其时,舍卫城中的许多长老居士也同时设斋,请四方僧人吃饭。大家都热切地等着佛陀及诸大菩萨前来接受供养。那天,当佛令文殊菩萨率领与会的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前去赴宴时,只有阿难一人因在此之前就应邀到别的地方去了,未能参加这次的斋宴。阿难这次出游,既无上座比丘陪同,又没有亲教师同行,只是独自一人,回来那天,正好是波斯匿王在舍卫城宴请佛及诸大菩萨,故无人献斋供食,只好托钵沿街乞食,阿难心想,这次沿街托钵,但以施食者为斋主,不论其所施之食是秽是净,也不论施主之贫贱富贵,是尊贵的刹帝利也罢,是贫贱的旃陀罗也罢,一概平等行乞,让他们都有种福修善的机会,圆成他们的无量功德。阿难知悉佛曾呵斥须菩提和大迦叶身为阿罗汉,行乞时心仍存有舍贫就富和舍富就贫之差别,十分钦敬佛陀的无量慈心和平等胸襟,从而避免了诸多无端猜疑和诽谤,广度一切众生。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已走到城边,于是阿难整肃仪容,严记乞食之清规,徐步进城。进城以后,阿难不分贫富贵贱,沿街托钵,不料经过一娼妓之家,有一摩登伽女使用幻术,趁阿难迷迷糊糊时将他掳入寝室,之后百般诱惑、抚摩,使阿难如醉如痴,眼看就要毁戒失身,阿难心虽恐惧,但已身不由己,只好默默祈求佛陀救护。佛陀已知阿难被幻术所迷,因此用斋之后,立即赶回精舍,波斯匿王和众大臣及诸长老居士也跟着佛陀回到精舍,十分希望能够聆听佛陀为他们开示说法。此时,佛陀头顶放射出无量光明,光中生出千叶宝莲,有诸多化身佛结跏趺坐于莲花之上。随之,佛念起神咒,并敕令文殊师利菩萨持神咒前去救护阿难。摩登伽女的幻术哪能挡得住佛陀的神咒?顿时就失效了,阿难此时也清醒了,文殊菩萨就把阿难和摩登伽女一起带回佛的住所。道德网站提供阿难见到佛陀后,顶礼痛哭,懊恨交加,自己向来自恃广记多闻,不肯用心修行,不料竟有今日之难,于是恳请佛陀慈悲开示,为大家说说十方如来所以证成佛果及修习止观之昀基本的方便法门。其时,在座的众多菩萨及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也一起恳请佛陀慈悲开示,并围坐在佛陀的四周,恭敬地等待着聆听佛法。佛告诉阿难:“你与我是同一血统,情同手足,当初你是看到佛法有何殊胜之处,所以决定舍去世间的恩爱,跟着我出家修行?”阿难对佛说:“我当初看到如来三十二种相好庄严,世间无与伦比,身体如同琉璃,晶莹剔透,我私下就想,此种庄严殊胜之相,绝非世间爱欲所生。为什么这么说呢?世间爱欲所成肉身,粗浊腥秽,不能成就如此清净莹洁、庄严妙好之相,所以十分渴望跟随世尊出家,修习佛法。”佛说:“善哉!阿难。你们应该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其所以会一直在六道中轮回,在生死中流转,就是不懂得自己都有一个本来清净、毫无染着且常住不变的真心,因而常常虚妄臆想,导致种种假相幻影并把这种种假相幻影误当作真实。你现在既然想修习这无上菩提正道,欲证见自己本来之清净本性,那就先如实回答我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十方如来,同出一道,都是以直心超越生死。正因为心直言直,表里如一,自初发心,至证成妙果,始终没有任何迂曲不实之弁度。阿难,我现在问你,你说你决定信奉佛法,是因为看到如来三十二种相好庄严,那么,你当时是用什么去看的?爱慕之想又是从何而起的呢?”阿难回答道:“是以我之心目去观想的,因亲见佛之三十二种相好,故心生爱乐,因而决定舍去世间的恩爱,脱离生死苦海。”佛告诉阿难:“正如你所说的,见庄严相好而生爱乐,乃因于心目,如果不知道心目之所在,就不能弃除遮盖和蒙蔽心性的烦恼尘劳,这有如一国之王,因受贼寇侵扰,发兵征讨,首先当然应该知道贼寇之所在,一切凡俗众生所以在六道中轮回,在生死中流转,就是由于世俗的心与眼在作祟,我现在问你,你可知心与目之所在?”阿难对佛说:“世尊,一切世间的十类众生,识心都位于身体之内,至于眼睛,就连世尊之青莲花眼,也长在脸面之上,我的肉眼,自然是长在面上,而能观的识心,实居于身体之内。”佛告诉阿难:“你现在坐在如来讲堂内,你看祇陀林现在何处?”阿难答道:“世尊,此庄严清净之大讲堂,是在给孤独园中,那衹陀林是在讲堂之外。”佛说:“阿难,你在此讲堂中看见了些什么呢?”阿难答道:“我在讲堂中首先是看见如来,再者是看见与会诸大众,再往外望,才看见园林。”佛说:“阿难,你是从哪里去望见园林的?”阿难答道:“世尊,此大讲堂,门户开阔,所以我在讲堂中一眼就可以望见园林。”其时,世尊当着与会的诸大众,伸出金色手臂,抚摸着阿难的头,告诉阿难及与会诸大众:“有一种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乃三昧之王,它总摄一切修行法门,是十方如来脱离生死苦海,证得涅槃圣果的康庄大道,你欲修习佛法,现在就专心细听。”阿难向佛顶礼,伏身领受教旨。佛告诉阿难:“你刚才说,因为门户开阔,你身在讲堂内就可以远眺园林,但是,会不会也有一些人,身在讲堂之中,只看到堂外的园林,却看不见如来呢?”阿难答道:“身在堂中,看见堂外的园林,却看不到堂内的如来,绝不会有这等事。”佛说:“阿难,你就是这样的人,若是你能知能觉的心实在身内,就应该先见到身内的东西,后看见外物。确实有许多人,先见身内之物,后见身外之物,纵使不能看见体内之心、肝、脾、胃,但爪生发长,筋骨轮转,血大佛顶首楞严经(如来密因修证了义)-4-脉跳动,也大体能知晓。如果确实不能内知,那又如何能够外知呢?!所以应该知道,你所说的能知能觉之心位于身内,是没有道理的。”阿难稽首并对佛说:“我听了世尊这么一说,明白了心识实在身外,不在身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有如灯烛,燃于室内,必然先照室内,再从其门窗,照及室外、庭院。一切众生,不见身内,独见身外,这有如灯光位于室外,不能照及室内,这是很浅显、很明白的道理,应该不会有错误吧?!应该与佛所说的义理是一致的吧?!”佛告诉阿难:“这与会的诸比丘,刚才跟从我到舍卫城乞食后回到祇陀林来,我今已用过斋,你问问在座的众比丘,是不是一人吃饭,其他的人也都会饱呢?”阿难答道:“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在座的众比丘,虽然都是阿罗汉,但各自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一人吃饭,能令众人皆饱呢?!”佛告诉阿难:“如果你的能知能觉之心确实在身外,身与心互不相干,则心所知者,身不能觉;身所觉者,心不能知。我现在把手让你看,你用眼看见我的手后,你的心是否也同时感觉到了?”阿难答道:“是的,世尊。”佛再告诉阿难:“既然你眼见我手时,心能同时感觉到,怎么能说心在身外呢?!所以应该懂得,你刚才所说的能知能觉的心位于身外,是毫无道理的。”阿难对佛说:“照世尊这么说,因为不能自见,故心不在身内;同时,身与心又能相互感知,所以,心不在身外。那么,心在何处呢?我经过反复思考,知道心在什么地方啦。”佛问阿难道:“在什么地方呢?”阿难说:“此能知能觉之心,既不知内,却能见外,我以为它一定是处于眼根之内。比如有人用琉璃碗盖住双眼,虽然眼睛被遮住了,却照样能够看到外面的东西,因心处于眼根之内,故随着视线即能感知外物而生分别知见。又因为这能知能觉之心,潜藏于眼根之内,故不能知见身内;而眼又如琉璃,透明而无障碍,故能分明见外。”佛反问阿难:“如果像你所说的,心潜藏于眼根之内,而眼如琉璃无障碍,当用琉璃罩住眼睛的时候,眼睛照样能够看见外面的山河大地,试问,此时可以同时看见罩在眼上的琉璃吗?”阿难答道:“是的,世尊。当人们用琉璃罩住眼睛的时候,可以同时看见罩住眼睛的琉璃。”佛再问阿难:“你说心潜藏于眼根之内,而眼又如琉璃,当你望见外面的山河大地时,也能同时看见眼睛吗?如果能同时看见眼睛,眼睛又成为所看之境,而不是能看之根,心又怎会与它同时产生分别知见呢?!如果不能同时看见眼睛,怎么能说此能知能觉之心是潜藏在眼根之内,如与琉璃相合呢!所以应该知道,你所说的心潜藏于眼根之内,是毫无道理的。”阿难又对佛说:“世尊,经您这么一开导,我现在又在这么想:一切众生的身体,肝等腑脏在内,而眼耳鼻等器官在外。腑脏等藏于体内则暗,眼根等处于外则明,就如现在我面对世尊,一开眼就看见一片光明,此为见外;如果把眼睛闭起来,就一片黑暗,此为见内,未知这种想法对不对?”佛告诉阿难:“当你把眼睛闭起来时,眼前一片黑暗,此黑暗之境与眼睛是相对应还是不相对应?如果与眼相对应,黑暗就在眼前,怎么能说成是见内呢?!如果眼前的一片黑暗竟能称为内的话,当一个人居于暗室时,没有日月光和灯光,眼前的一片黑暗岂不成为他的腑脏了吗?如果与眼不相对应,眼前的一片黑暗又怎么能见呢!如果离开外见可以反观身中之暗,那么开眼怎么不能看到自己的脸面呢?!如果开眼不能看见自己的脸面,那么能反观自己身中之暗也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能够自见其面,那么此能知能觉之心及眼根等,则是处道德网站提供于虚空之中,怎么说成是内呢?!如果真在虚空之中,那就不是你的自体了。如果你一定坚持这种看法,那么,我现在看见你面,我的身体也变成你的身体了。如果离身之眼已有知见,那么,离眼之身自然是没有感觉的了,而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身与眼各有自己的感觉,那么应该二者也各有自己的知见,如此说来,你阿难一人之身,当有二体,应成二佛了?!所以应该知道,你所说的见暗名为见内,是不能成立的。”阿难又说:“我曾听世尊对四众开示说,由于众生心有种种分别,故产生出宇宙万象、一切诸法;又由于有了宇宙万象,一切诸法,故众生心有种种分别。我私下在想,这个能思维分别的自体,即是我的心性,它随着与外境相合而产生,并不是孤立地处于内、外或中间。”佛告诉阿难:“你现在说,心的种种思维变化是由外界引起的,心是随着与外界万象合而有种种知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心是没有自体的,既无自体,则应无所合;如果既无自体,又能与外境合,则在十八界外,另有一无自体的十九界,六尘之外,另有一无自体的第七尘。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如果心是有自体,是随所合处而生的话,那么如果用你的手去触摸自己身体,这种能知感触之心是从内出的呢,还是从外入的?如果是从内而出的,那么应该可以反观身中腑脏,如果是从外入的,应该能够先见到自己的脸面。”阿难不甚明白佛陀所说,辩解说:“见与不见,由眼不由心,今以心论见,似于理不合?”佛说:“如果眼能见,那么你在室内,门乃是室之眼,门能见物否?再如有些已死之人,其眼尚存,应该都能见物,如果其眼真还能见物的话,又怎能叫作死人呢?!还有,阿难,你那能知能觉之心,如果必有自体,是一体呢?还是多体?该心现就在你身内,是全身共有一心体呢?抑或四肢各有心体?如果是全身共一心体,那么你用手指触摸身上一个地方,四肢应该都有感觉,如果四肢同时都有感觉,被触的就不应该有一固定所在,如果触摸的是某一固定之处,那么说全身共一心体的说法就不能成立;如果四肢各有一心体,则是一心多人,哪一体属于你呢?如果说心体遍满全身,那同前面